沈兆坤 金 昊 吴 迪 李 放 陈 聪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食管癌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临床发病率比其他西方国家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目前,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完全切除,同时可以重建食管以有效解决进食问题[1]。目前有关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有几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但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肿瘤位置、淋巴结清扫范围、患者的总体状况以及手术医师的喜好。对于食管癌患者,传统上采用开胸和开腹等开放术式,虽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治愈食管癌的途径,但是因为手术切口多术中创伤较大,也因此带来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增高。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食管癌患者的治疗逐渐进入微创治疗时代。一些研究[2-4]已经证实微创食管切除术(MIE)可以显著降低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目前,很多种微创方法被应用在MIE中,包括任何以下技术的组合,如胸腔镜代替开胸和胸内吻合、腹腔镜代替开腹以及各种混合杂交手术(腹部或胸部小切口加腔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模式的差异分为传统组以及微创组。比较应激情况状态以及食管癌生存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后疼痛NR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了食管癌微创手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模式的差异分为传统组以及微创组。微创组男29例,女11例,61~83岁,平均(68.01±2.12)岁。体质量41~83 kg,平均(62.21±12.41)kg。传统组男32例,女8例,61~79岁,平均(68.67±2.67)岁。体质量43~84 kg,平均(62.21±12.01)kg。两组资料P>0.05。
1.2 方法 传统组进行McKeown手术,微创组进行腹部小切口联合胸腔镜McKeown食管切除术(MI-McKeown,颈部吻合)。微创组选择静吸复合麻醉,单腔插管。首先取左侧卧位,右腋中线第7肋间打孔入胸,建立人工气胸。另于右第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腋前线和腋中线分别插入强生12号、5号戳卡建立操作孔,探查病变后游离胸段食管全程,并做包括左右喉返神经组淋巴结在内的纵隔淋巴结清扫。然后改平卧位,分别在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上腹正中做5 cm切口、游离颈部食管和胃。胃的游离使用超声刀,保护好胃网膜右血管弓,彻底清扫腹腔淋巴结后用内镜切割缝合闭合器做胃大弯管,管胃的直径保留在5 cm左右。最后将管胃经食管床上拉至颈部做食管胃吻合,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生存质量(生存质量量表)、治疗效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指标包括CRP、IL-6、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CRP、IL-6、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6、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术前改善,且微创组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微创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7.20±2.21)分,传统组为(67.45±2.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6,P>0.05);术后,微创组生存质量评分为(90.74±3.21)分,传统组为(85.21±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2,P<0.05)。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术后NR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微创组术后NRS评分低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术后NR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术后NR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创组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而传统组出现9例并发症,发生率22.50%。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学科综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不断提高,但手术切除仍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在过去数年间,手术技巧和麻醉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较于普通外科手术或其他胸部手术而言,食管癌手术仍有较高的风险。食管癌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老年食管癌患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老年患者身体功能存在退行性改变,各项身体功能相对较弱,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故手术风险较高。传统开胸切口大、术中失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患者恢复缓慢。食管癌术后疼痛主要是外科创伤性疼痛,手术治疗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创伤,且手术切口越大,患者的疼痛越严重。传统的手术切口很长,需切断很多肌肉,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导致术后疼痛剧烈[5-7]。术后翻身、咳嗽等动作造成伤口震荡、拉扯,会给加剧患者的疼痛。部分患者因为惧怕疼痛而不敢咳嗽,导致气管内痰液积聚,增加了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风险。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且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是胸部微创切口不需切断肋骨,不会造成肋间神经、血管和呼吸肌损伤,缩短了关胸缝合所需时间,进一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麻醉药物用量,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8-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CRP、IL-6、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6、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术前改善,且微创组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微创组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创伤大,胸部显露时间长,同侧肺和肺门经常受到挫伤和挤压,导致呼吸系统紊乱,使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膈肌完整性受损,严重影响呼吸肌功能,增加术中危险因素。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明显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微创手术虽然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创伤小,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呼吸肌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13-17]。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将在食管癌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目前,不同微创手术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变化、经济条件、操作者经验和医院设备等条件进行选择,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进行最优化手术[18-23]。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