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贤,王振涛,高吉刚,李映,李长城,姜林,艾仕云,张丽丽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思政课程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指明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需要每一名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构筑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山东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农业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有机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与农业、生命、环境、材料、医学等学科关系紧密,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机化学在我校农林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农科有机化学作为我校一门重要的基础骨干课程,是山东省精品课程,主要有学校及学生重视程度高、覆盖专业广(面向农学、园艺、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大类专业)、选课学生多(年均上课人数达到 2700余人)、出勤率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形式多样、课堂授课与听课效果好等特点[3]。作为农科有机化学课程任课教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建设和利用好有机化学课程这个主渠道和大舞台,紧扣新时代发展主题,唱响新发展理念主旋律,把握和遵循教育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构筑育人大格局,将我校农科有机化学打造成一门“金课”,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在以往的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有一定的片面性,尤其是面对农林专业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任课教师、相关专业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从而出现在农科有机化学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入较少的现象。为此,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课程教学讨论会,共同学习思政课程的内涵,巧妙地将“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匠人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教育学生如何做学问的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4]。让教师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们经过积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我们凝炼和明确了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新目标:依据农科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专业素养等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将有机化学学科中的育人元素融入其中,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们要求团队教师多观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的在线课程,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目标,找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自己课堂教学中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我们积极发挥团队教师多、研究方向各不相同的优势,鼓励各任课教师结合本人科研方向和任课班级的专业情况,展开思政教育与有机化学课程融合的专题研究,对于自己专题研究的思政教学案例,利用教学研讨会、课程组微信群、雨课堂讨论区等平台及时交流和共享,从而丰富思政教学案例库并增强案例的适用性。
有机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这为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创造了条件和可行性。我们立足有机化学基础课程,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科学素养、人为素养等特点,精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典型案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将德育元素与授课内容结合,适时恰当地开展思政教学。充分利用有机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将这些具体案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绪论章节,在讲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时,我们引入了“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庄润青投身除草剂研发”的身边的鲜活案例。在小麦、玉米、水稻等重要的粮食作物受到抗性杂草侵害日益严重,而近年来各大跨国公司新的有效化合物研发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庄润青研发团队(青岛清原精准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地合成了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苯唑氟草酮和三唑磺草酮四个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化合物(图1)。环吡氟草酮是全球首个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DDP)抑制剂类除草剂,应用于小麦田的抗性禾本草杂草的防治;双唑草酮也是HDDP抑制剂类除草剂,应用于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治;苯唑氟草酮为第三代HDDP抑制剂,对玉米田常见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三唑磺草酮为全新的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靶标抑制剂,对稻田多抗性稗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将这四个新化合物成功应用于农业生产,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小麦、玉米、水稻的安全供应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5]。通过引入优秀校友投身科研、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身边的鲜活案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让他们明白了在大学期间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科研态度和科研作风,要真正具备了创新能力才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烯烃和炔烃这一章节,引入被称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前沿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其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使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发展与新材料发展的密切关系,领悟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解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6]。在醛和酮这一章节,讲解到碱性条件下还原醛或酮羰基为亚甲基的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时,对我国科学家黄鸣龙教授 1946年改良这一反应的研究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制作成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这一案例中得到启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开展思政教学(图2)。
图1 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苯唑氟草酮和三唑磺草酮的结构式
图2 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研究过程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7,8]。多角度、全方位建设形式多样的思政与人文资源素材库是实现“课程思政”系统化、长期化的前提[9]。以下列举了农科有机化学课程中各章节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点(见表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非常多的案例值得我们搜集和整理,我们团队教师将搜集到的具体案例按章节分类,推敲出相对应的思政主体和思政教学目标,便于在教学中灵活选用,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1 有机化学课程部分思政教学案例
(续表 1)
目前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同生命、医学、材料、农业等学科广泛渗透交叉和融合,因此需要课堂讲授的内容不断增加,而农业高校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普遍减少了有机化学课程课时(理论课为40学时),各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课程讲授内容多、课时紧、有赶课的现象。让各位任课教师普遍担心的是,如果再加上“课程思政”,德育教学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会影响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效果。为此,我们课程组重新审定农科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保证专业授课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引入思政教学案例,做到案例鲜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不讲空话、不讲大道理、不生搬硬套,避免形式主义。此外,我们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信息交流和共享方面的便捷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思政教学案例在课下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和深入思考,并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微信群、QQ群、雨课堂等平台展开学习讨论,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图3)。
图3 农科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农科有机化学课程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具有博士学位甚至国外留学经历,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丰富的求学经历和科研经历。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各位教师将有机化学课堂讲授知识与自己的科研方向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思政教学专题研究,在集体备课环节,先面向课程组任课教师以微型学术报告的形式试讲,课程组任课教师之间讨论、仔细推敲、反复斟酌之后形成教案,再组织学生学习相关专题报告,鼓励学生根据专题报告题目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撰写课程小论文。通过专题研究报告为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注入新的“血液”,提升了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学生拓展了有机化学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部分专题报告教学案例见表2。
表2 专题报告思政教学案例
(续表 2)
我们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将思政教学融入到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在确立课程新目标、发掘德育元素、构建思政教育素材库、构建符合农科特点的有机化学授课形式、设定专题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农科有机化学教学团队教师认为将思政教学融入有机化学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爱国情怀等方面大有裨益,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我们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前沿,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其成为农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