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4-10 21:41:35薛永康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省道国省干线

薛永康

青海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主要是针对省域内由公路部门养护的国道、省道而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涉及的公路类型及内容较多,导致其在养护管理工作方面要比一般公路复杂。在正式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公路管理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预防性养护,使公路及其沿线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与此同时,在日常养护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安全至上、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涉及的养护管理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其中,对于养护管理工作期间存在的不足,应该及时解决,并且根据问题的具体成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涉及的流程及内容较多,需要养护人员严格恪守自身的岗位职责,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1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原则及要求

(1)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畅通主导、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要求,对养护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准确贯彻与落实。在正式的管理工作期间,各级公路养护机构应该按照各省份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对公路养护工作需要完成的各阶段总体目标及要求进行准确把握与落实,避免出现落实效率不高的问题。

(2)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应该按照服务为本、创新引领的工作原则,对当前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作涉及的技术内容以及管理内容进行适当创新与优化。例如,可以借鉴其他省份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先进技术,对各自省份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补缺与优化,以确保国省道干线公路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各级公路养护机构应该按照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模式要求,实现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工作的动态管理。

(3)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应该坚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求,对于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期间发现的隐患问题,必须追究具体成因,并根据成因表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以管理。同时,对于当前所使用的养护技术以及机械装备等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除此之外,应健全与优化当前养护管理体系,避免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效率造成滞后性影响。

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国省道干线公路在养护管理基本任务的确立方面,要求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准确贯彻与落实。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对公路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处理,确保公路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同时,工作人员应合理运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稳定提高公路养护质量,确保公路使用年限得以延长。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应提高对公路技术的改造水平,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公路养护管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公路抗灾能力与服务水平。

3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交通改革发展新局面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新需求,青海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不适应”。

(1)资金供给能力不足与养护高峰实际需求不适应。养护资金短缺依然是全省干线公路养护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根据需求来看,有限的养护资金投入是当前青海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水平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随着青海公路养护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公众出行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艰巨、资金需求缺口日益增大。从整体来看,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重建轻养问题依然存在。早期建成的干线公路大部分已进入周期性养护高峰期,危桥危涵数量逐年增加,现有资金难以保障正常的公路养护需求,路面病害整治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另外,中央燃油税转移支付仍然采用“基数法”,未建立与公路网规模增长和技术等级提升相适应的分配机制。

(2)传统发展模式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适应。青海省公路养护水平整体偏低,技术力量薄弱,养护决策仍大量依靠常规经验判断,依靠要素驱动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和专业化特点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尚未建立。各项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依然较少,公路养护科技含量较低,仍需不断提高。适应青海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养护规范及相关地方法规不健全,针对性不强,系统性、延续性及整体性不足,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线养护力量日渐薄弱,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现有职工队伍受系统的教育程度低,基础知识薄弱,加之机械设备老化,机械化养护程度依然偏低,并且机驾人员不足,路面与桥梁养护检查和维修专用设备缺少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公路养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3)体制机制与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要求不适应。青海干线公路在养护体制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匹配问题,养护管理事权关系不明确,主体分散多元,模式不统一,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事权及支出责任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养护管理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尤其国省干线公路规划调整后,部分省道及农村公路纳入了国道、部分农村公路纳入了省道,故应根据路线调整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同时,现有部分高速公路事权不清,养护责任不明确,随着青南及海西地区高速公路的通车运营,体制机制与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不适应现象将更为突出。

(4)服务供给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新需求不适应。调整后的干线公路技术状况及铺装情况普遍较差,需进一步提档升级;公路基础配套设施依然不足,尤其在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沿线休息站、停车区或便民服务点配套缺乏;科技与信息化管理服务手段在行业中的应用有待提高,公共出行服务依然难以满足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路网监控设施尚未全覆盖,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非常有限,普通公路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虽然“十二五”期间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成绩显著,但依然有待全面提升。另外,受地理条件和路况水平的限制,道路事故多发,公路应急抢险与车辆救援工作的难度较大,高速公路应急网络还在建设阶段,安全应急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4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健全完善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规避养护管理风险问题。为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公路管理机构方面应该严格按照省公路局颁发的规定要求,对养护管理工作涉及的要点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其中,管理人员应根据辖区公路技术等级以及路况整体表现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方案,深化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同时,省公路局方面应该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对现有的养管站进行合理布设与应用。

(2)严格按照精细化公路养护管理原则,贯彻落实养护细节问题。一方面,对于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而言,养护人员可以定期深入现场对公路路面进行清扫保洁工作。期间,对于重点养护位置,可采取人工清扫方式,及时将路面垃圾清理干净。同时,对于公路路面存在的裂缝等病害问题,建议养护人员深入路面现场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复处理。另一方面,对于隐患安全性处置工作而言,养护人员可以在定期开展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下设立相关的安全设施,确保公路运行安全。在此过程中,养护人员可以定期对公路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增补或维修处理,以此提高公路整体通行能力。

(3)科学利用预防性养护管理手段,消除公路病害问题。从客观角度上来看,科学利用预防性养护管理手段基本上可以视为有效预防公路病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正式应用过程中,养护管理人员应该确立合理的预防性养护管理理念,如对于轻微开裂破损的边沟或者排水沟等,应该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对于路面存在的病害问题,应该根据病害问题的具体成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处理,例如可利用碎石封层或者稀浆封层等薄层封面技术加强对路面表层料散失问题的处理力度,也可以利用灌缝或者封缝等手段,预防路面裂缝问题。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统筹推进与合理贯彻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内容始终是省公路局及各级公路养护机构予以重点进行的工作内容。在正式管理过程中,从事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应该深刻意识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性,并主动立足于当前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对当前存在的养护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根据问题的具体成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从而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猜你喜欢
国省道国省干线
科技治超在漳州市国省干线公路网中的规划及实现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究
山东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排水沥青路面在国省干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石油沥青(2019年5期)2019-11-16 09:05:56
国省道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要点简析
工程与建设(2019年3期)2019-10-10 01:40:24
关于国省道干线公路软地基处理的要点分析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 01:12:32
提升普通国省道路面大中修设计质量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中小城市交通干线模糊控制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