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城市生活湿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作为城市两大主要有机废弃物,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低碳发展、生态文明要求的有效手段,对缓解垃圾处理压力起到重要作用。且湿垃圾和园林废弃物作为有机物料,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及N、P、K、Ca、Fe等,经过无害化、腐熟化处理后,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是良好的土壤改良材料,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球近4%的土地处于城市化状态,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以每10年4%的速度增长,全球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土壤作为城市绿地的基础,不仅决定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的发挥,而且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其微小变化对区域气候环境,乃至全球碳循环过程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启动的“千分之四土壤增碳”计划,目的就是通过土壤增碳抵消化石能源碳排放。湿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土地资源化利用则是增加土壤碳汇容量、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固碳的重要举措,将湿垃圾和园林废弃物治理与土壤增碳相结合,是“绿色生态空间增加”的重要保证,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手段,也是助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利举措。
本期专题“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立足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快速扩张的发展趋势,调研了上海、广州、昆山、成都等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模式,摸清了全国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提出了推动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的建议及对策;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和室外长期监测实验,分析探讨了湿垃圾和园林废弃物等有机物料对提升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本期还就江南园林的景观空间进行了专题研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