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晓 高 芸 李雪华 田 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 泰安 271000
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不典型病原体等,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近年来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病情没有在出现之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会发展为重症肺炎[1-2]。本研究观察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式实施辅助性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间由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制定的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血症休克;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合指数<250,(3)多肺叶受累,(4)意识障碍,(5)氮质血症BUN>20 mg/dL,(6)白细胞计数<4×109/L,(7)血小板计数<100×109/L,(8)低体温,中心体温<36 ℃,(9)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以上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条次要标准可诊断。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4)精神疾病或其他不能配合治疗的情况。将42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1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发病时间1~9天,平均(3.5±0.7)天;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63.8±5.6)岁;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7例;发病时间1~9天,平均(3.3±0.8)天;患者年龄29~79岁,平均(63.5±5.4)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及祛痰平喘、退热、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具体方案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而定,做到因人而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式实施辅助性治疗。治疗前禁水禁食4~6 h,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状态,将其肩部适当垫高,头部摆正,保持向后方倾斜。在咽部及鼻腔内部给予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待确定麻醉达到理想效果之后,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镜,实施吸痰操作,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反复灌洗,吸引痰液,直到灌洗液无明显浑浊分泌物,吸引出的痰液可送检细菌、真菌涂片及痰培养检查,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给予1次气管镜下吸痰及灌洗治疗,持续1周。
(1)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水平;(2)病情控制总有效率;(3)住院总时间。
临床治愈:肺部啰音等肺部感染体征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病灶已经达到完全吸收水平;显效:肺部啰音等肺部感染体征明显减轻,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病灶的吸收程度达到甚至超过50%;有效:肺部啰音等肺部感染体征有所减轻,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病灶的吸收程度没有达到50%;无效:肺部啰音等肺部感染体征没有减轻,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病灶完全没有吸收,甚至有进一步扩大发展的迹象[3]。
两组治疗后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对照组和治疗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3.62±2.45)d和(9.16±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9,P<0.001)。
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一旦确诊,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进行辅助性治疗,从而使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4-5]。重症肺炎病人气道内的病原体代谢产物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加,进而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同时趋化作用也致更多免疫活化细胞分化、聚集[6]。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会促使CALC-I基因表达,使得PCT在血液中的含量成倍数增高,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PCT浓度又迅速降低,且半衰期短,体内外稳定性好,不受激素水平和免疫抑制水平的影响,是反映机体感染程度的敏感指标[7-8]。重症肺炎患者PCT的表达会急剧上升,且PCT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可作为判断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9-10]。血浆CRP浓度也直接反映了炎症的严重程度,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即理论上,炎症越重,血浆CRP浓度越高,因此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RP浓度呈高表达[11]。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对照组PCT、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组治疗后PCT、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治疗后PCT、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以上说明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式实施辅助性治疗,能够大幅度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
重症肺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病灶[12-13]。重症肺炎患者往往自主咳痰能力较差,痰液粘稠不能及时排出,容易造成气管支气管阻塞,导致呼吸道梗阻,引起通气功能障碍、气体交换受阻,进而引发呼吸衰竭。因此及时、有效的辅助排痰对重症肺炎的治疗尤为重要。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直达病灶,彻底吸出痰液和脓性分泌物,对于黏稠度较高的分泌物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呼吸道顺畅[14-15]。气管通畅一方面有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 ,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血氧饱和度。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及灌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排痰,解决气道痰液梗阻问题,改善肺通气,并且吸引痰液后可进行痰培养检查,有助于检出病原菌,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林敬明[16]、汪晓芹等[17]研究表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而且能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使得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而治疗组住院总时间为(9.16±1.02)d,显著少于对照组(13.62±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9,P<0.001)。这与张政[18]等人的研究一致,由此说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治疗重症肺炎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使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且方法简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本次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后期会继续进行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