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梅英 方建聪 陈加扬
1 福建省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51111; 2 城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亡统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范围内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的基石,以及用以评价卫生服务质量的依据,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的必要前提条件[1]。现对莆田市2019年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导出莆田市死因监测点(涵江区、荔城区、仙游县)2019年户籍人口死亡个案。人口数据资料来源福建省公安厅2019年年中户籍人口数,以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
1.2 疾病分类法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2]对死因进行编码和分类。
1.3 质量控制 由疾控中心每年统一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报告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填写内容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正确性。对死亡卡进行审核、查重,开展漏报率调查与补报,与公安、民政、统计等部门核对死亡信息。死因不明(即诊断原因不明、衰老和其他疾病)的死亡个案占比符合,城市监测点低于5%,农村监测点低于8%的质控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 2019、SPSS25.0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死亡概况 莆田市死因监测点户籍总人数2 226 914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共报告死亡12 351例,粗死亡率554.62/10万,标化死亡率450.02/10万。其中男性死亡7 023人,死亡率620.59/10万(标化死亡率538.05/10万);女性死亡5 328人,死亡率486.47/10万(标化死亡率364.5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28倍(χ2=181.52,P=0.000)。报告死亡病例中,除<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65岁后死亡率增长迅速。除<1岁和1~4岁年龄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图1。
图1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分布图
2.2 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 按照WHO三大类死因的分类方法,第二大类疾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最高,为449.43/10万,占比81.09%,见表1。
表1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率和构成比
2.3 死因顺位 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因的比例为81.39%(10 052/12 351)。男性和女性的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其中,男性的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分别是女性的1.92 倍、1.13倍和1.64倍。而女性心脏病的死亡率是男性的1.13倍(P<0.05)。见表2。
表2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前5位死因顺位统计
2.4 不同年龄组死因分析 不同年龄组间的主要死因有所差异。0~岁组的首位死因为围生期疾病;1~14岁的首位死因为损伤中毒;15~44岁、45~64岁和65~岁组的首要死因均为恶性肿瘤,15~44岁和45~64岁组第2位死因为损伤中毒,65~岁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上升。见表3。
表3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不同年龄组前5位死因死亡率(/10万)及构成比(%)
2.5 恶性肿瘤死亡谱分析 恶性肿瘤成为1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首位为胃癌,男性和女性的前5位恶性肿瘤顺位略有不同,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其中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为乳腺癌。见表4。
表4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死亡率(/10万)及顺位
2.6 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42岁,男性期望寿命为77.65岁,女性期望寿命83.34岁。由于0岁和高年龄组对PYLL会产生影响,故本研究只计算1~69岁组的PYLL,预期寿命取75岁。1~69岁全死因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84 792.50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18.43年,潜在减寿率(PYLLR)为41.01‰。前5位死因潜在寿命损失顺位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而AYLL首位为损伤中毒,平均寿命损失26.21年,对期望寿命影响较大。男女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顺位略有不同(表5)。
表5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减寿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1.09%,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可以看出,2019年莆田市居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损伤中毒为主要死因,与本省的情况一致[3]。这与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因素有关[4]。因此,慢性病的防控是我市今后的工作重点,倡导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影响问题,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慢性病的防控能力。
2019年莆田市死因监测点标化死亡率为450.02/10万,低于福建省的报道结果[5]。平均期望寿命为80.42岁,高于2017年福建省平均期望寿命[3],可能因采用3个死因监测点的数据,不够全面,存在死亡病例漏报的情况,也可能是本市3个死因监测点居民的健康水平高于福建省水平。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致[6]。
表2结果显示,男性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女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女性,脑血管病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种疾病在男女中的死因顺位是一致的。原因可能与男女不同的生理构造、精神面貌、行为爱好以及抗压能力等离不开关系,也可能因男性从事的工作危险系数高,更易接触到不良因素,同时男性自身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如抽烟、酗酒)也比女性多[7]。以上结果可见,对全民健康构成最严重的威胁是恶性肿瘤,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这与我省情况大致相同[8]。胃癌居恶性肿瘤首位,其次是肺癌,肝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可能因我市地处沿海地区,气候炎热湿润,霉菌易滋生,水源易污染,而居民不慎食用霉变食物,或者食用咸菜、烟熏以及腌制鱼肉,都有可能引发胃癌和肝癌。有研究发现莆田市居民胃癌高发原因可能与当地居民不良饮食习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情况下摄入大量腌菜及无饮茶习惯有关[9]。而黄萌[10]、吴扬[11]等的研究发现,影响福建省居民肺癌发病的最主要因素是吸烟,而吸烟对居住地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又可增加被动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因此,要对居民普及合理的膳食模式,减少腌渍类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高温食品,适量饮茶,通过对公共场所禁烟区进行设置,身体锻炼等,同时要注重三级预防,均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改善居民生命质量。
结果2.4显示,应对不同年龄组人群采取相适宜健康策略:0~岁组,胎儿期和婴儿期以围生期疾病为主,提示我们应该重视孕期及婴儿围产期的卫生保健;1~14岁的首位死因为损伤中毒,该年龄组识别危险能力差且自我保护能力低,提示监护人应注意对孩子的宣教工作,加强保护。同时可以看出先天性疾病不可忽视,应注意做好产前检查。15~44岁、45~64岁的前2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可见,恶性肿瘤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应促使青、中年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缓解其精神压力,以降低疾病的发病风险。在≥65岁的老年人群体中,恶性肿瘤所占比重最大,紧随其后的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提示对老年人开展卫生宣教和对慢病管理将成为今后疾病防控的重点。
前5位潜在寿命损失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可见,做好恶性肿瘤的防控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市居民的寿命。损伤中毒的死因顺位和PYLL顺位有显著差异,分别位于第4位和第2位,而AYLL首位为损伤中毒,这可能是因为造成死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不同。在不同年龄段,损伤中毒的死亡率均排在前4位,造成了严重的寿命损失;表5显示,大部分疾病中男性的PYLL和PYLLR明显高于女性,提示目前因各种疾病均对男性的危害及寿命损失更大,应进一步关注男性人群,提升男性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