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瑶
(鹤山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鹤山 529700)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淡薄的农村生态环保意识等都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使得广大农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必须做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村的绿色发展。
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这一理念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建设是支持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农村地区作为生态系统的前沿基地,其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势必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生态环境条件,形成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进而从根源上缓解生态危机,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出路[1]。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农村整体的生活环境,本着绿色环保的思路和理念来建设生态化的农村生活环境,为广大农民和农业区域人民打造出健康、绿色的生存空间,维持农村生态系统平衡,才能打造出和谐的农业社会,才能促进人口向农村区域流动,有了生态化的农村环境,才能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安全与环保,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
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人民群众在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更需要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加快生态系统建设,打造出绿色生态的农村环境,为广大人民创造绿色、和谐的生活空间,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生态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最基本的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存在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主要是因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水平有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再加上环保制度落后、基础设施无法同步跟进,农村人自身环保意识落后等,出现了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垃圾路边随处可见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环境容貌,也影响了农村土壤安全,对空气也带来一定污染。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乡镇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对应的农村经济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近年来,农村地区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然而,经济建设同时也伴随着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对周围农田以及农户等带来极大污染,进而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因为农村环保意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未能掌握垃圾处理先进技术,从而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持续严重。
农业种植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肥料、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以及空气污染,过量的农药化肥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地,还将降低土壤肥力,甚至将污染农村饮用水。同时,畜牧业养殖中一些家禽、家畜等的粪便未能科学处理,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造成了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业污染问题也是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难题,无论是淡水池塘养殖还是工厂化养殖方式由于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有限,都将加剧水体污染,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缺氧,从而造成水产动物的大量死亡。工厂化养殖中大量的化学药品以及水产养殖废水排入周围水域,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树立农村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紧密围绕这一目标来强化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积极落实党中央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应切实根据农村绿色发展的现状,来审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确定农村绿色发展的具体目标,进而采取可针对的生态建设对策。从目前来看,农村绿色发展主要面临着土地污染、水污染的问题,为了解除这些问题,可以依赖现代高端科技制定生态环保方案,在正确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前提下来严格约束乡镇企业、组织、个人等的行为,以此来维护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地方政府应该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绿色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逐步搭建生态文明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持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各级乡镇政府必须以身作则,明确自身的责任主体地位,将“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农村发展的主力,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利用部门间、机构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各方之间的互助、互动,共同支持配合绿色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面向广大村民进行生态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通过现实的数据、科学的调查、拉条幅、组织观看公共电影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化农村建设的意义,以及人们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重点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利害得失,从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形成紧迫感、危机感,逐步地引导广大村民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不乱倒垃圾、实行农村垃圾分类、不滥用化学农药、不随意开垦荒地等,逐渐地创建起全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格局,以此来带动广大村民为绿色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积极行动,践行党和国家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和方针,切实地打造出绿色农村生态环境[3]。
此外,有必要制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发展需要科学的方案的指导,必须科学地制定农村环境总体规划方案,以此来改善农村环境、保障民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案的编制应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以统筹优化现代农村发展布局为策略[4]。
根据农村地域环境的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环保规划,对一切污染物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加大对农机灌溉设施、雨水储存设施等的投资力度,以此来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清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水资源利用的监督力度,动态检查、监测水体质量,创建完善的农村饮水清洁系统,从而保护好水资源的清洁、安全,同时,也要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畅通、平整的农村道路,为农业运输、农业生产与日常交通出行创造便利条件。一切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流入,对此,对方行政部门要合理地安排年度预算,形成专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创建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机制,期间也要充分地发挥市场的调节控制作用,利用多种惠民政策来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绿色发展不仅要从管理方面下功夫,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绿色科技,通过依赖于农村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往往能带来更为理想的效果,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的绿色农业技术,对其进行改造、优化与完善,另一方面则要鼓励新型绿色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5]。
第一,加快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代农业农药技术也得以推广和应用,然而,对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农田灌溉区污染,生活垃圾的乱丢弃等都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对此,有必要研究三废防止技术、灌溉污染监控技术、废水废气治理技术等,采用多种现代绿色科技减少水污染、土体污染、空气污染,维护绿色生态的农村环境。第二,加快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秸秆燃烧问题是当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秸秆燃烧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生活环境,必须加快农业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以此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地的有机肥料,还可以变成沼气等能源,深入利用禽畜排泄物深加工技术,形成农田有机肥,从而解除农村的空气污染与土壤污染。第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技术就是自然、生态、无污染的农业科技,绿色农业主要体现在生态化种植、绿色施肥、庄稼回收等方面,乡镇政府要极力提倡绿色农业生产,以此从根源上控制农业污染。同时,也要深入利用农村已有耕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有机绿色农业生产,全力发展节约型新型农业。
通过构建生态补偿制度,来确保农村生态系统拥有足够的自我修复与自我净化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环境朝着生态、健康、绿色方向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加快生态补偿法制化步伐。创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制度与法规系统,其中形成清晰、具体、完善的生态法规细则,确保生态补偿有法可依,依靠法规制度约束整个社会主体的行为,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推动生态补偿标准化。一定要从社会、经济、生态几大关键方面来实行不同的生态补偿标准,并逐渐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生态补偿指标体系,也要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效益等统一归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系统中,凭借健全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第三,推动生态补偿规范化。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应该本着“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任何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者都必须依法肩负起生态补偿责任,通过经济赔偿、法律制裁等方式来强制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以此来带动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最终建立起绿色生态系统。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以及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从技术、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入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改善,提高农村的绿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