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阳
(天津泰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出,地下水污染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土壤修复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渗滤风险,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当前相关部门基于环保理念下,加强对地下水质的保护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有必要具体分析土壤修复过程中地下水渗滤风险,积极采取环保手段,解决地下水渗滤风险问题,认真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基于土壤污染问题,相关研究人员采取了物理修复技术改善土壤污染现状,确保加快恢复土壤原貌;然而在物理修复技术运用过程中,影响了地下水环境质量,加剧了地下水渗滤风险。相关人员在实践中发现,经过修复后的土壤,在雨水冲刷下,将土壤中仍残留的重金属浸出来,其中铅、镍等元素的浓度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控制标准,经过实验分析发现镍的浓度最大;严重威胁到地下水环境质量,在土壤修复中,运用酸碱中和法、表面活性剂法等方法,加剧了渗滤风险,降低了地下水环境质量,与国家倡导的环保理念相违背。
运用化学技术手段修复土壤,化学稳定剂会与土壤中的污染物产生氧化反应等一些列反应,难以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就化学钝化修复技术来说,在钝化剂量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地下水渗滤风险;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会持续引发污染物的暴露,并在多种外部环境作用下,渗滤到地下水中,进而造成了二次污染问题[1]。有研究人员就化学钝化修复技术本身进行分析,发现钝化剂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甚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地下水的渗滤风险。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对化学淋洗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淋洗液中含有大量的淋洗剂,未经妥善处理,会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淋洗剂,大多含有强酸类物质,淋洗土壤中污染物同时,将土壤中有益的物质带出,损害了土壤生态环境平衡,同时,此种淋洗剂回收困难,渗透到地下中,造成水体污染。有研究人员建议用螯合剂代替强酸类淋洗剂,然而同样加剧了地下水渗滤风险,在降水和灌溉条件下,加速重金属渗滤速度,污染了地下水环境,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生物修复技术较比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更环保,在生物修复技术运用过程中,借助植物稳定化技术,将重金属固定在植物根部,然而在植物枯萎状态下,会引发重金属向地下水渗滤现象,造成地下水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添加了螯合剂,加剧了地下水污染风险;通常在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中,会使用到生物炭颗粒,并在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下,渗滤到地下水中,引发地下水污染问题。
(1)环保意义
中国环保价值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发展下,国家将环保问题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积极落实各项环保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对策。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宣传和普及环保相关知识内容,强化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确保为中国环保工作贡献力量。我国当前水资源较为紧缺,尤其西北地区,基于此,需要将水资源风险管控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强化地下水保护工作。针对土壤污染和地下水风险问题,需要运用环境科学方法,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本身是与社会关系紧密相连的;本文研究的土壤修复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渗滤风险,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就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看,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因此,解决好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人类活动离不开环境,粗放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加剧了环境风险,基于此,为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新时期,保护生态环境,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关键,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加强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宣传,制定环保长远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保护当做长远发展事业。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可进一步维护我国大国形象,通过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中,建立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综合实力。
(2)强化环保意识
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加快构建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的控制,集中改善地下水水源水质污染状况,到2020 年,国家提出要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加强把控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采用环保、科学的有效手段开展地下水修复工作,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保证地下水水质,提高地下水质改善成效,识别和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2]。基于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地下水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土壤修复技术,加强地下水监测,加大对污染源的控制,践行《土壤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积极进入“地下水污染规模化防治”阶段。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国家在《土壤污染防止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倡导以预防为主,加强风险管控。基于此,相关行业要提高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积极担负起自身的职责,提高行业污染物处理能力,避免随意向土壤中排放废水、废渣等;政府部门要加大干预,加强引导,将具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到工业企业中,提高公众参与度,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共同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贡献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当前土壤状况,明确了解工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情况;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方案,加强监督;同时,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检查网络,提高土壤环境的检测能力,积极引入先进的治理土壤污染的技术和手段,避免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各地区要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切实执行《土壤污染防止行动计划》,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加强对土壤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土地利用问题的规划和设计。
另外,国家要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善相关的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在农业领域,要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办法,避免加剧土壤污染程度;相关工业企业要加强行业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遵守废水、废弃物处置标准[3]。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要联合构建标准化体系,制定明确的土壤防治技术规范,做好土壤环境监测、调查和评估工作;并加强对农药等农用有毒物质用量的控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地参考依据,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恶化问题。
同时,环保部门要带头参与到土壤环境保护中,联合有关部门,提高监管力度,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重点监测土壤中的镉元素、汞元素、铅元素等,加强对高浓度污染物的监控,加大对相关工业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破坏土壤环境的行为;确保从源头上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避免使用会污染地下水的土壤修复技术,重视土壤表层修复的同时,提高对地下水渗滤风险的防控,进而协调好土壤修复与地下水渗滤风险的防控。
(1)加强对地下水的规划
本文上述中提到,在土壤修复过程会造成地下水渗透风险,影响地下水水环境质量;为此,要想全面改善和提升地下水质,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规划,加强对地下水风险的控制。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批地下水开采环节,科学规划部署地下水的用途,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率。同时,环保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成立地下水污染处理专项资金,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逐步改善地下水质量。
(2)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机制
为缓解和控制地下水污染风险,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机制,加强污染源的检测和分析,查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途径,并基于环保理念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对地下水污染风险的防控;并成立专业的水环境监测队伍,不断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
(3)加强对污染物排放源头的把控
本文主要提到了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渗滤风险,此外,工业生产随意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渣,加剧了地下水污染风险;并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农药用量超标,并在灌溉和雨水冲刷下,造成重金属污染问题。基于此,要加强从工业行业污染源头上进行控制,严格规定农业领域农药用量的使用,采取滴灌方式进行灌溉,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同时,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渠道加大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广、微博宣传等方式,渗透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理念,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度,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确保提升环保效果。
综上所述,地下水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要树立环保新思维、新理念,一方面要加强对土壤的保护,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加快应用和推广地下水污染处理技术,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缓解和控制地下水资源污染现象,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