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水体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4-09 13:02白玉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6期
关键词:水体污染物污染

白玉楷 黄 锐

(成都中欣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7)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日益提升,同时,我国各类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也都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农村水污染防治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农村水污染问题。农村水体污染的成因,主要集中于生产、生活活动。各类生产、生活行为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导致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水体污染会降低水资源质量,甚至导致水体功能逐步丧失,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因此,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

1 四川地区水体污染的现状分析

相较于城市,四川农村地区污染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而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近年来,四川省正逐步推进农村地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同时也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了整治。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全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率91.7%,居全国中上水平,但仍有少数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能常年稳定达标,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存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1]。

2 农村地区水体污染的成因梳理

2.1 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随着农耕习惯的变化,在四川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逐渐取代传统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使用量的增加造成氮、磷、钾等元素使用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耕地土壤质量差,使得土壤和水分易流失。氮、磷等元素通过自然渗透进入地下水,或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最终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数据显示,截止2015 年,全国农药利用率约35%,四川省常年化学制剂使用量达到4.9 万吨以上[2]。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药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随着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或通过淋溶作用污染地下水[3]。

2.2 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来,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四川大部分农村地区,畜牧业与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得到了明显扩大。四川农村地区畜牧业和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养殖模式变化,但传统圈养模式仍然存在。传统圈养模式没有建立污染物收集处理设施,粪便随意堆积的情况较为普遍,粪污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虽然收集、处理设施较完善,但是少数养殖场管理不规范,配套消纳区面积较小,无法完全消纳养殖场粪污,常常出现过度施肥的现象,使大量的氮元素、磷元素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体中硝态氮物质大量积聚,地下水的硬度以及细菌总量超标。同时,粪便的堆积还会滋生细菌,收集设施不完善或防渗处理不合规等情况,会导致大量细菌进入水体。到了汛期降雨增多,雨水会携带粪便从高处流向低洼地带,造成污染物转移和地表水大面积的污染。

四川省农村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除了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农耕产业的发展之外,也离不开乡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加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乡镇企业通常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其对周边环境污染也较严重。随着近年来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加,大部分乡镇企业建设了环保设施,但存在运行状况差、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超标排放,甚至有环保设施不运行,污染物直接排放的状况。乡镇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分类不彻底,并且收集、暂存措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也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2.3 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的加快,四川省农村人口不断向聚居点集中,生活污水由原来的分散排放转变为集中排放,部分新农村聚居点配套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存在污水直排的现象。

四川省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是餐厨、清扫物和生活消费等废弃物,其中以易降解的果皮、菜屑、破布树枝等有机物为主,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玻璃、陶瓷、砖瓦等较少。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系统建设不完善,加上农村居民意识不强,许多垃圾固体都随意倒在田间地头,不仅占用耕地,其渗漏液将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环境恶化;垃圾堆放还可能滋生和传播细菌,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等。

2.4 内源污染

内源污染是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四川农村地区多数污染水体存在时间较久,随着近年来对外源控制力度的加大,内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比例在逐步增长。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不仅是自然水体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营养物质的主要聚集库。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等各种方式,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其中一部分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污染。作为自然水体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库,底泥可以直接反映水体的污染历史,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向上覆水体释放其中的污染物,且水体相对静止的河湾、湖库区域,底泥的淤积情况更明显,内源污染也较为严重。

3 农村地区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3.1 推行科学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推行科学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由传统农耕模式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积极引进并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生产中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按时、定量科学使用肥料,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选用无毒、低残留的农药;着力提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吸收效率,实现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农村地区种养布局,避免过度施肥,有序推进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实现养殖业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后就近资源化利用,大力促进四川农村地区生态农业发展。

3.2 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低成本水体污染防治措施建设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差距较大,农村水污染治理不能完全复制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和设计参数,应根据农村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适用的技术。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遵循经济、高效、节能、简单的原则,与当地生态农业相结合,使污水处理成为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污水回用和再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农村水污染治理应当实现集中和分散处理并存,结合人口分布和地势条件等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染相对分散、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考虑厌氧池配套人工湿地、生态塘等运行成本低、效果稳定、管理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在经济条件较好、污染相对集中、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微动力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BAF)、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应器法(MBR)等稳定性高、基建投资相对较小的集中污水处理工艺。针对农村生活垃圾,严格执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加快完善四川农村地区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能力建设。

3.3 完善监管体系和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环保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组织定期培训、学习;将农村水体污染治理长效管理工作作为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环保工作目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污染控制需要建立以行政法规和市场手段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种环境管理经济政策体系,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许可制度,资源价格体系,环境损害赔偿;企业应增加定期例行监测或检查,自查自纠,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避免造成污染事故。同时企业应建立责任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加强学习和培训等促进自身环保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

3.4 有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有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防治农村地区水体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要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广泛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在国家着力深化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基础保障。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选择合适的环境教育方式和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活动,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增强公益意识、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列入宣传重点。可组织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有效利用公益广告、板报橱窗等公共场所的固定宣传设施,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意义,积极宣传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结语

农村地区水体污染防治工作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和保护居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深入开展以农村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将加快补齐四川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文从制度建设、体系建设、设施建设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后续农村水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水体污染物污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