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

2021-04-09 13:02钱以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6期
关键词:湖泊河道水体

钱以兰

(玉溪市三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工程管理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

引言

湖泊作为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湖泊水环境是否良好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国民的生活与健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了自然环境,其中国内许多湖泊就存在一定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加重了我国缺水的问题,不利于国家的后续发展,同时也让国民的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保障国民健康,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受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引起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重视,根据受污染湖泊的实际情况及污染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方案,是当前环境治理工作中首要任务[1]。

1 受污染湖泊的水质情况以及主要污染原因

我国国内所拥有的湖泊数量总计24880 个,湖泊总面积为83400km2,但在这些大小湖泊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湖泊内的水污染主要为重金属元素超标、氮磷元素含量偏高、生活垃圾污染等污染问题。淡水湖泊的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着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与健康,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1.1 国内湖泊的污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出了大量污染物,由于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许多污染物都未经妥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了附近的湖泊之中,这给湖泊的水环境带来了一定破坏。另外,城市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也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了污染,有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城市每年可产生200 多亿m3的污水,这些污水的处理率却仅有30%左右,农村地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率更不足10%,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被随意排放,不仅污染了土壤环境,也给地下水系、河流带来了污染,许多污染物随地下水、河流进入湖泊,也给湖泊的水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生活污水处理率过低,已经严重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也是淡水湖泊水质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2]。

1.2 人工造田对湖泊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地少人多是国内的基本国情,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可以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更是有限。许多地区为了增加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围湖造田工程,这种人工造田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系统,给湖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以我国云南省内的滇池造田为例,当地造田面积达到了2180km2,这也导致了滇池湖泊总面积减少了将近22km2,湖泊面积的缩小会明显降低水体的净化能力,同时也会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

1.3 渔业生产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尽管我国渔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淡水鱼类养殖方面,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早期的渔业生产活动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对淡水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使用网眼直径较小的渔网捕捞,这都给湖泊内的淡水鱼类带来了灭顶之灾,一些淡水鱼类因为种群规模严重缩小,甚至造成了绝种,生态系统被破坏,湖泊内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进而让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水藻数量严重增加,这就会让湖泊营养盐升高,乃至出现富营养化的污染问题。

1.4 旅游业发展对湖泊的影响

我国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许多旅游景区都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落实,这都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度假山庄、酒店、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加之客缺乏环保意识,游览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存留于湖泊内,这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对湖泊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乃至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这些都是湖泊内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2 受污染湖泊生态修复主要遵循的原则

2.1 遵循地域性原则

在治理受污染的湖泊生态环境时,要先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根据水体的污染源为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方案。受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必须遵循地域性原则,只有准确、全面的做好当地气候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历史背景的调查工作,才能引入本地物种,实现对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重建,进而达到修复湖泊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3]。

2.2 遵循生态性原则

在治理水体污染的问题时,一定要遵循生态性原则,要根据受污染湖泊内的生态系统结构,考虑食物链、生态演替等方面的自然规律,重视重建淡水环境的生物链,修补损坏的生态系统,结合生态学原理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进而让生态修复方案更加合理。

2.3 遵循可行性原则

在开展受污染湖泊生态修复工作时,还要考虑生态修复方案的可行性,从修复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才能在达到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控制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受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应优先采用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修复方案,这样可以让方案的实施效果得到有效保障。选择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时,要注重符合当地湖泊区域的实际情况,保证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控制修复成本,从而达到更符合受污染湖泊治理的预期效果。

3 受污染湖泊的常用生态修复技术

3.1 湖泊地貌特征的改善技术

对一些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受污染湖泊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时,应先对受污染湖泊的地貌特征加以改善,通过改善地貌特征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这样才能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例如一些湖泊因为水土流失导致相连河流河道的堵塞,为了保证河道的畅通,就应该通过开展多孔隙护岸工程来巩固堤岸,确保堤岸区域的地势地貌不会进一步恶化。对通过构建深潭、浅滩来代替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护岸,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目的,也能为湖泊周边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地,从而让湖泊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快速恢复,让湖泊逐渐恢复原本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治理湖泊生态环境,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治理目的[4]。

3.2 河道区域的修复方案

在一些湖泊区域中,河道是湖泊主要的水体来源,这类湖泊相连的河道区域生态环境状态也直接关系着湖泊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时,必须将对河道区域的生态修复也纳入工作内容之中。通过对河道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的持续性调节,能逐渐改善湖泊的水环境,让当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对水体的人工增氧、加设符合生态滤床等方法,另外投放培植水生植物、底泥微生物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常用手段。在进行人工增氧作业时,使用增氧设备对水体进行增氧,当水体内溶解氧含量得到稳步提升,湖泊内原本的好氧微生物群落就能得到恢复,好氧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就能加速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分解速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湖泊自身的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来达到修复的效果。而在湖泊相连河道内铺设复合生态滤床,也能构建出特殊的人工湿地,复合生态滤床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集水管、布水管、水泵以及生物填料等,人工湿地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河道区域的修复速度,进而恢复湖泊的正常供水,当湖泊蓄水量达到未污染前的水平后,湖泊自身水质净化能力就能得到恢复。

3.3 湿地保护带的构建

鉴于湖泊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湖泊区域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较大,所以在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时,就要保证修复的持续性,要从长远的角度着手,先对其建立湿地保护带,利用湿地区域来阻拦周边区域可能存在的非点源污染物。完成湿地保护带的建设后,再对湖泊内部的水体污染进行治理,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例如当湖泊堤岸区域存在污染物较多时,可在堤岸区域内种植大量水生植物,让这些水生植物形成浮床,不仅能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来吸附堤岸附近的污染物,也能提高水域内的美观性,同时水生植物组成的浮床也能起到对岸上、岸边污染物的阻隔作用,以此控制湖泊内部污染物的进一步增加。

3.4 河道入口的污染控制

湖泊的水体污染多由陆地及相连河道带入,为了加快受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速度,就要对河道入口区域进行污染控制。对一些来自农业种植区域的小型地表径流入口,可在入口处种植适量的挺水植丛,通过挺水植丛的种植来构建河滨水生植物群落,这不仅能起到阻挡污染物流入河道,也能起到美化河岸环境的作用。对一些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大型径流,可在缓冲区域铺设鹅卵石,同时抛洒吸磷球,通过鹅卵石与吸磷球组成混合净化床,以此达到吸附水体含磷物质,净化水质,提升河道充氧量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湖泊生态破坏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想要解决受污染湖泊中的水体污染问题,提高生态修复效果,就要考虑到受污染湖泊的实际情况,对周边区域的污染源、污染程度以及地形地貌情况作出详细调查,因湖施策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修复方案,确保相关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应用,最终就能让受污染湖泊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湖泊河道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