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荔
(甘肃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甘肃兰州 730030)
近年来,特别是自90 年代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上已达成共识,只要全世界联合起来,才能共同将环境治理落到实处。林业是“地球之肺”,在空气净化、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卓越贡献,因此,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问题也随之而来。林业的问题普遍也是当下环境出现的问题,应得到全社会全人类的重点关注,怎样将林业建设成为能够有效调节生态环境的生物群落已经是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热点之一,林业问题的持续关注,使林业走进各国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学者的眼中,并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林业一直在发展,在调节环境上做出重大贡献,林业也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支撑。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林业依托产品,为环境提供改善性服务,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起着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林业的生态保护是确保生态经济多元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考虑到这一点,本文描述了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管理措施。
在林业生态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目前林业资源过度利用,林业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对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1]。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但是在这样的持续需求中,有一些人却已经迷失了发展方向,一味追求经济而忘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这就导致了这些人不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淡薄,对树木进行肆意砍伐,严重消耗林业资源,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林业资源紧张。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失去了家园。重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酸性废气,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引起酸雨,酸雨对森林资源的危害较大,导致森林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森林资源开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
就目前而言,社会各界已开始考虑建设的各个方面,普遍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广泛重视城市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但仍然忽略了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结果,难以确保更加科学的总体发展计划,并且难以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这不利于后续发展。为了有效促进整体发展,有必要统一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并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公共产品,与其它社会公共产品不同的是,林业建设周期较长,且前期投资较多,在投资过程中收到的回报相对较少,这样的特点使得林业投资具有稳定性,但同时又需要有耐心。明确了林业建设以上特点后,就需要国家建立有效的制度能够有效维持林业建设的长久稳定。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发现,制度的不稳定性以及相关政策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长久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林木抚育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因为林木的培育、定植养护等一系列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只有在正确的季节进行栽种,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才能保证林业建设的稳定性。在林业树木培育、定制养护的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的供应极为关键,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只有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才能在相应季节下顺利完工,造福万民。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栽种时节,不仅林业建设会得到推延,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也得不到顺利实施,随后的成本还要提高,因此,保证资金就是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前提。
(2)绿地预留空间有限
在各行各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周围绿地的条件日益恶化,绿化的难度越来越大,森林的管理和森林保护的工作越来越困难,目前的资本投资水平已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城市新城镇规划所保证的绿地,尤其是街区绿地是有限的。在建筑用地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绿地往往处在贫困地区,很多本应该用于林业建设的绿地被用作他途,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绿地压榨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限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速度,阻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但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资金是最大的难题,绿地建设面临着资金缺口[3]。
(3)林业环境保护的人工成本上涨
林业养护离不开养护工人以及林业管理人员的辛苦付出,但近几年来,人工成本攀升,直接导致林业生态发展建设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如果人工资金不到位,会导致严重的人才流失,进而影响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新时期下,人才市场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应提高林业管理人员以及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共同把林业生态建设搞好。
目前,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上,很多人已经树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社会氛围良好,但是,林业发展是一个“持久战”,是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公众长期关注的一项环保工程,目前一些森林管理部门在提升公众环保理念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例如,一些林业管理部门每年都在为全体公民开展自愿植树活动,开展相关的主题展览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公众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与危机感。林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提升意识迫在眉睫[4]。
(1)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人类利益的领域,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必须首先坚持高层规划,站在高处望全局的大意识、大格局,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结合绿色造林、环境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建设绿色社区,遵循“点、线、面”的布局原则。在规划理念上,坚持“通过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来实施造林工程”的准则,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
(2)完善各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首先,为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应认真落实区域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负责人,研究制定各项实施细则。第二,对待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绝不“心慈手软”,要进行严厉打击,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依法建立执法机构。第三,加强森林资源监督检查。全面监督各乡镇、区政府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的监督检查,准确掌握林业生态资源的动态变化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进展。定期报告对生态林业和环境保护的各种检查情况[5]。
以人才为发展的着力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管理与林业建设的人才队伍,定期召开环保专家培训会议,利用互联网技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林业人才进行跟踪式培养。同时加大与林业高校的紧密联系,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林业环境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和扩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不仅在技术上得到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是培养的关键内容[6]。
为全面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含量,就要始终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念。首先,应投入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以增加对林业科学技术的投入,并为森林健康管理和重大林业项目争取科技支持。二是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进行科技研究和专题研究[7]。
生态林业环境保护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民。我们必须将森林生态保护的意识纳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将森林生态保护和管理转变为全民的有意识行动,并增强全体公民保护和管理生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整个社会参与森林生态学,传达森林生态保护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宣传[8]。
大力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实施重要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生态的环境保护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根本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林业生态的环境保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和推动林业生态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