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临床治疗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磨牙移位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的影响

2021-04-09 02:02张义仁周小勤张敏
当代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移位

张义仁,周小勤,张敏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重庆 409600)

正畸治疗是口腔科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矫正装置对患者颜面骨、牙齿以及颌面神经肌肉间的平衡进行调节,以纠正错牙牙合畸形,达到口腔稳定及健康美观的临床效果[1]。而正畸支抗则是口腔矫治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以往的传统支抗措施中,多以口外弓、颌间牵引以及舌弓等方式为主,但此类方式极易导致后牙前移的情况出现,且不易控制、舒适性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正畸效果[2]。目前,临床已将微型种植体支抗这一新型支抗措施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疗过程中,该方式可有效解决支抗牙的移位问题,且具有体积小、创伤小、操作便捷以及植入灵活等特点,在正畸矫治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3]。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旨在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过临床检查,符合口腔正畸的治疗条件,且病例资料完整;治疗方式均为患者自愿选择。排除标准:伴有进展期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依从性及配合度较差的患者;存在精神或智力等障碍的患者。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ed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加强支抗措施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的口腔实际情况后,选择口外弓矫正治疗,进行带环试戴、取模、试戴口外弓后,对口外弓进行固定,并于除蜡后进行焊接,在佩戴过程中对其牵引力及时间进行适度的控制,口内则采用横腭杆配合使用,每天戴用8~12 h,每侧牵引力200~300 g。

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的口腔实际情况,并对其植入部位的骨组织情况进行观察,以避开牙根、上颌窦以及牙槽神经等位置。以患者口腔双侧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槽骨间隔区作为植入部位,麻醉后,采用铜丝将需要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齿分开,并对该植入部位进行标记,检测确定无异常后,将微型种植体植入。若患者牙槽处存在黏膜,需于植入前将其切开,以避免植入过程中卷入软组织。手术后,对患者根尖进行拍摄,以确定牙根与植体的关系。随后采用链状橡皮圈或弹簧在种植体与牵引钩之间进行加力,并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牙齿结构变化:治疗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尖牙间宽度。②口腔功能:治疗后3 个月,使用咬合力测定仪测定患者的咬合力,并通过花生咀嚼测量患者咀嚼效率(要求患者左、右侧咀嚼花生各20次,并收集其咀嚼后的吐出物及漱口后的牙面窝沟内残留物,取残渣烘干并过滤)。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咀嚼后重量)/咀嚼前重量×100%[4]。③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疼痛不适、口腔炎症、肿胀发红等。④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牙齿结构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尖牙间宽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磨牙移位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牙齿结构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ooth structure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牙齿结构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ooth structure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3030上中切牙凸距差(mm)3.7±1.04.5±1.32.6720.010尖牙间宽度(mm)1.5±1.02.5±1.23.5060.001上中切牙倾角(°)12.4±5.627.8±6.89.575<0.001磨牙移位(mm)5.7±1.83.8±0.75.388<0.001

2.2 两组口腔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口腔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口腔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ion of or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口腔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ion of or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咀嚼效率(%)82.3±1.086.5±1.214.727<0.001咬合力(1bs)105.4±13.5157.3±20.111.740<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i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通过正畸治疗的方式改善自身口腔功能及口颌部的美观度,通过矫正装置的放置对牙齿、颌骨以及神经肌肉组织功能进行相应的调节,以达到纠正牙齿形态的目的[5]。有研究指出,科学、合理的支抗设计与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6]。在传统的正畸治疗过程中,多以口外弓等口外矫治器措施为主,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该方式操作繁琐,且稳定性与舒适度也较差,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导致口腔正畸疗效降低[7]。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将微型种植体支抗这一新型措施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案中,该植体作为一种新型口腔正畸材料,大大弥补传统正畸支抗的弊端[8],可有效降低种植体与牙颌骨的结合度,降低治疗风险,保证患者所需的牵引与矫正时间,从而避免牙齿移位或松动等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增加其稳定性及舒适度[9]。此外,该方式还具有体积小、创伤小、美观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且不对患者牙齿的正常结构造成影响,对正畸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0]。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尖牙间宽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磨牙移位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传统的口外弓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牙槽骨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改善畸形口腔结构的同时,避免对牙根及牙周组织造成影响。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支抗措施,其对患者口腔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均更理想(P<0.05),也充分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在患者中的接受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在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获得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对口腔结构及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移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