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娜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二科,河南 商丘 476100)
临床上对于骨关节炎、关节强直等疾病均可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其能够有效消除膝关节疼痛,并且改善骨关节结构,尽可能恢复关节原有功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其他疾病,且出现负面心理情绪的概率较高,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以尽快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而传统的术后护理措施多以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为主,干预项目较为片面,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膝关节功能恢复缓慢。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从全局考虑,综合地提供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本研究选取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62~83岁,平均(67.91±3.50)岁;体质量60.50~72.01 kg,平均(66.23±5.61)kg;原发病:骨性关节炎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82岁,平均(67.21±3.43)岁;体质量56.51~77.02 kg,平均(66.11±5.42)kg;原发病:骨性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强直性脊柱炎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认知能力良好;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2)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及精神系统异常;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⑤合并感染系统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其主要包括术前健康宣教,确保患者了解手术步骤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结合患者口味爱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蛋白质与热量摄入;待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后鼓励患者适当下床走动。
1.3.2观察组 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患者通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认识不足,出现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进而直接影响预期手术效果,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步骤,并且让患者了解手术效果。此外,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帮助机体恢复;对于负面情绪较重的患者可给予音乐疗法或观看喜剧转移其注意力。(2)术前准备。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测,并且进行床上排便训练,以免术后不习惯排便姿势而发生尿潴留和便秘症状。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等主动活动锻炼。在术前1 d沐浴并剃去术野毛发。嘱咐患者食入蛋白质、热量高的食物,提高免疫力。(3)术后护理。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且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对引流液的颜色、量等进行严密观察,严格避免引流管滑脱。术后需对患者进行早期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若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症状需立即上报给医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压疮的发生。在帮助患者翻身时需要对患肢做有效支撑。(4)早期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在术后1~2 d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肌肉锻炼,可以进行患肢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等。在术后3~10 d患者感觉疼痛减轻的情况下可进行膝关节肌力加强锻炼,可根据不同患者相应恢复情况实施膝关节屈曲锻炼。在术后10~21 d可借助辅助器械下床活动,然后协助患者慢慢恢复负重行走,最终完全自行独立行走。
1.4 评价指标(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90°所需时间;(2)使用数字等级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 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2]。(3)采用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该量表主要包含跛行(5分)、支撑(5分)、下蹲(5分)、上下楼梯(10分)、肿胀(10分)、绞痛(15分)、关节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等 8个项目,Lysholm分值越高则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3]。
2.1 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90°所需时间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90°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90°所需时间比较
2.2 疼痛程度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n(%)]
2.3 Lysholm评分护理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手术治疗方式,其能够有效治疗膝关节多种疾病,并且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4]。但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疾病。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通过术前、术后全面细致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手术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并且通过术中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有效配合术后功能训练和护理的实施[5-6]。
在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90°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其原因主要为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准备让患者更好的适应术后生活,给予患者床上大小便训练等,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且术后循序渐进的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够科学、有效的修复膝关节。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与吴雪慧[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其原因主要与给予患者有效心理护理措施相关,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解决患者内心疑虑,消除负性情绪,从而让患者保持乐观心情,配合全面护理措施,缓解疼痛症状。而术后循序渐进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