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

2021-04-09 02:18田德廷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华法林抗凝

田德廷

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菏泽 274900

房颤(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该疾病属于心律失常范畴,其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可达到1%,75 岁以上老年人则可以达到10%[1]。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该疾病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对患者日常工作产生影响。房颤可分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两种类型。前者一般持续发作,时间在7 d 以上;后者为间隔性发作,时间在2 d 左右。前者不能够自行恢复,而后者可以自行恢复[2]。临床中治疗房颤的用药方案比较多,一般行心律控制治疗和抗凝治疗。该文选取了2018 年 6 月—2020 年 2 月期间心内科的80 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以及对于凝血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心内科的80 例房颤患者进行了观察,按照用药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观察组年龄56~86 岁,平均年龄(68.3±1.5)岁;男 23 例,女 17 例;病程 1~6年,平均病程(3.1±0.8)年;阵发性房颤患者 14 例,持续性房颤患者 26 例。对照组年龄 58~84 岁,平均年龄(67.9±1.8)岁;男 24 例,女 16 例;病程 1~5.8 年,平均病程(3.2±0.6)年;阵发性房颤患者 12 例,持续性房颤患者 2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心电图、超声检查等临床检查确诊;间隔性发作患者48 h 内自行恢复,持续性发作患者7 d内无法自行恢复;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该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多种心脏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患者;药物禁忌证患者;患糖尿病、高血压且临床指标控制不达标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纠正心率,控制血糖和血压等体征指标,给予预防心衰类药物治疗,调节心肌缺血状态,其中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 (国药准字H44021139)口服治疗,50 mg/次,2 次/d,并因各种原因未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华法林 (注册证号H20171095)抗凝治疗,首剂量 2.5 mg/次,2 次/d,用药 2 d后改为2.5~50 mg/d 口服,用药期间持续监测患者凝血指标,并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将INR 控制在2.0~3.0之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亡率和不良事件 (脑卒中、脑血栓)发生率。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水平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统计两组的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病亡率为2.5%(1 例),脑卒中和脑血栓发病率均为5.0%(2 例),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3 例),对照组为27.5%(11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为(13.6±2.4)s,纤维蛋白水平是(3.1±0.4)g/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35.8±2.5)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凝血酶原时间(s)纤维蛋白(g/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3.6±2.4 12.2±2.8 2.401 0.019 3.1±0.4 3.6±0.5 4.939<0.001 35.8±2.5 30.1±2.6 9.995<0.001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以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群体。心房颤动的发病和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基础性疾病、饮食、遗传等[3]。心房颤动将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并增加患者心肌负担,逐步损害患者心功能,对老年人躯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严重,同时,该疾病也是一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受到重视,发病后需要积极进行治疗[4]。

近几年,我国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房颤也成为了影响到老年人躯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相关研究逐步深入[5],导致心房颤动的因素比较多,如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饮酒、精神紧张、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等等,房颤发生后,血栓、脑卒中等急性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很可能因此丧命,因此必须积极展开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6]。

关于房颤的治疗,必须坚持以快速控制心律、恢复窦性心律为基本原则,其次需要关注预后,预防血栓类疾病、脑卒中的发病[7]。临床中治疗房颤的药物比较多,最为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该药也属于必须用药。阿司匹林属于水杨酸的衍生物,该药具有镇静、解痉挛和镇痛效果,可以改善心肌痉挛,减轻心脏负担,缓解临床症状,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华法林是一种口服类的抗凝药物,口服后可以有效改善房颤症状,促进患者心律的恢复。该药能够在人体内形成竞争性作用机制,抑制凝血因子相关前体物质的活化能力,抗凝作用十分显著[8]。故而,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脑卒中、脑血栓事件发生率较低,病亡率较低,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口服华法林可能引起出血风险,因此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持续监测凝血指标,合理调整用药剂量。而抗凝药效不够,则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9]。

此外,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也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部分患者对于华法林药物的利用度较低,很难将INR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用药后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一部分医院在用药期间,也未严格监测患者凝血指标,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一部分患者由于对抗凝治疗和房颤后血栓认识不足,未按照标准或医嘱用药,或未对饮食、个人生活习惯等进行纠正管理,也可能引起出血相关并发症;牙龈出血、鼻腔黏膜出血等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发生后难以引起患者重视,这也是因为临床凝血监测不到位。因此,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必须做好用药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工作和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医护人员的关注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患者出现非医嘱行为,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10-11]。

在此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为(13.6±2.4)s,纤维蛋白水平是(3.1±0.4)g/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35.8±2.5)s,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类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为27.5%(P<0.05)。魏巍等[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为(13.1±2.7)s,纤维蛋白水平是(3.2±0.3)g/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36.2±2.7)s,数据优于常规治疗患者,且该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仅有3%,优于常规治疗患者(P<0.05)。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凝血指标,出血风险较低,但二者具有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和病例数相关。为进一步确保疗效,务必要加强凝血监测,减少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可有效减少脑血栓等不良事件、出血风险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亡率,改善其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华法林抗凝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血栓、止血实验在肿瘤疾病中的运用效果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影响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因素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