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坡度图制作关键技术研究
——以A 地区为例

2021-04-09 09:13
南方自然资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矢量化图斑坡度

(广东麦科瑞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0)

坡度图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耕地坡度。耕地坡度是耕地资源的重要属性,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耕地生产能力评价等工作的开展及其成果质量。坡度图制作的效果及精准度,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坡度图在制作过程中存在栅格数据矢量化、图斑融合、数据拼接、图斑边界处理等难点,严重影响后期的图形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坡度图的制作效果,笔者利用聚类分析——遗传算法来对前期栅格数据进行矢量处理,以及后期图斑融合和数据拼接,旨在提高坡度图的制作效果与精度。

1 坡度图制作数学描述

坡度图的数据量大,不同的GIS 图片之间需要图斑融合,易出现数据丢失、边界模糊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分析坡度图的制作技术,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数学描述[1]。

(1)假设任意级坡度图为M,其由栅格数据矢量化Si、图斑融合Bi、数据拼接Di、图斑边界Li构成,i为1,2,……,n的自然数。

(2)两个坡度图的接口处分别为i、j两个编号,即Sij、Bij、Dij、Lij。

(3)每一个接口处的数据被赋予ID 号,以便于在GIS 图中被辨识。

(4)当两个接口处的数据处于设定值范围内时,实现数据的匹配,即Si=Sj属于[0,x],Bi=Bj属于[0,y],Di=Dj属于[0,z],Li=Lj属于[0,o]。

(5)坡度图的制作公式如下:

式(1)中,M为坡度图;x为栅格数据矢量化最大拟合值;y为图斑融合最大拟合值;z为数据拼接最大拟合值;o为图斑边界最大拟合值;ξ为干扰调整系数。

2 关键技术的遗传算法构建

2.1 关键技术的数学模型

假设坡度图在Tk的约束条件下,GIS 数据由原始状态I向矢量化J转变,得到符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坡度图的期望值为P=ex[f(I)——f(J)/f(I+J)]Tk,该期望值介于0~1 之间,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坡度图质量越好。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两个图形的关键指标完全融合,其坡度图的质量才最优。

2.2 关键技术的算子设计

2.2.1 坡度图融合点编码

为了分析坡度图制作关键技术的融合问题,必须先分析不同GIS 坡度图衔接点的融合问题,构建衔接点的融合序列。假设每个衔接点有k个融合内容、r个融合指标,那么每个坡度图融合点可编码为IDk,r、数学描述为。

2.2.2 准确度设计

为了对坡度图制作进行合理调节,需要设定相应的准确度值,应对其坡度图制作的时间进行分析,以此获得最优的坡度图制作效果。准确度设计主要通过适应度函数来完成,从而反应理论测定值与实际结果值之间的吻合程度,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化程度。为了避免准确度设计出现偏差,要对其进行阈值设定,以此来保证函数的有效性。笔者在GIS 图形数据的基础上,减少融合点之间的误差,最大程度地实现图形衔接处的准确融合,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3)中,Fk为最终得到的融合结果;ξ为融合点的调节系数,ti为衔接处的融合点,tj为衔接处的另一个融合点。

2.2.3 抗干扰设计

在进行坡度图制作时,融合效果受外界干扰,干扰主要来自内部的矢量化数据和外部的冗余数据,这两者对坡度图的制作质量产生综合性影响,也是坡度图制作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降低干扰因素对坡度图制作的影响,需对其进行抗干扰函数设定,具体内容如下:

式(4)中,Nx,y,z,o为坡度融合点的最大拟合值;fmin为各个融合点的关键指标值集合;fmg为整个坡度图各个融合点的关键指标值集合;fc为融合点的抗干扰程度。

2.3 坡度图制作的关键步骤

(1)分析GIS 图中的融合数据,得到融合点个数M,以及内部干扰P内、外部干扰性P外、融合点编码IDk,r,以及各个融合点关键指标值集合fmin和整个坡度图各个融合点关键指标值集合fmg。

(2)判断融合点的计算过程,如果计算次数小于融合点总数M,且未遇到终止计算符号,则进入步骤3,否则转入步骤6。

(3)依据Metropolis接受准则,设定融合点的干扰函数、适度函数的初始值,并形成计算方案。如果函数结果不符合预期要求,即[0,x],[0,y],[0,z],[0,o],则重新计算函数,重复此步骤,否则进入步骤4。

(4)分别将坡度图的计算精度结果存入Sch,计算时间结果存入Tot。

(5)转到步骤2,进行下一个融合点的计算。

(6)输出整个坡度图的结果,结束此运算。

3 实例分析

以A 地区的LiDAR 地表高程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点的要求为0~2 m(x=1.1,y=1.5,z=1.3,o=1.6);融合点M=2 010 个;适度函数的阈值为:平原地区<0.3 m、丘陵地区<0.8 m、山地地区<1.7 m;抗干扰函数排除图片噪声、架空人工构筑点,以及高程突变区域的复杂干扰,只考虑内部的技术因素。

3.1 坡度图制作关键技术效果

为了测试坡度图的制作效果,以及遗传算法对关键技术的影响,笔者进行 MATLAB仿真分析。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参数设定,得到处理结果(见表1)[2]。

由表1 可知,栅格数据矢量化Si、图斑融合Bi、数据拼接Di、图斑边界Li关键技术指标的迭代次数为2 010,说明整个融合点都被有效遍历。另外,随着限制条件的增加,这个融合点的匹配结果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同时,ti衔接处的融合点与tj衔接处的另一个融合点的匹配成功率>95 %,说明该图形的融合效果较好,符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坡度制图的要求和规范。

表1 坡度图制作的结果表

3.2 坡度图制作效果比较

笔者随机抽取坡度图中的99 个融合点,分析其坡度图的制作效果(见表2)。

表2 随机抽取99 个点的制作效果分析表

由表2 可知,随机抽样的融合点中,标准误差<1,说明上述数据在允许范围内。另外,在对上述融合点的计算时间分析方面,各点的计算时间<10 min,最大时间为4 139.03 s,最小时间为315.272 s,由此说明坡度图的制作时间较短。

3.3 坡度图综合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坡度图的制作效果,将计算精度与计算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坡度图综合效果分析图

由图1 可知,栅格数据矢量化Si、图斑融合Bi、数据拼接Di、图斑边界Li与限制条件,坡度图的制作效果符合相应的要求,并未超出预定的阈值限制,而且图形整体比较平坦,说明图形边界在融合过程中效果较好,清晰度较高。

4 结语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坡度图制作是调查结果的关键,但在坡度图生成过程中,其关键技术发挥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3]。利用遗传算法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并构建坡度图制作的数学模型,旨在提高坡度图制作的准确率和综合效果。MATLAB 仿真结果显示,遗传算法可以对坡度图中的栅格数据矢量化Si、图斑融合Bi、数据拼接Di、图斑边界Li关键性指标进行优化,而且测量结果误差<1,融合节点的数据要求符合0~2 m(x=1.1,y=1.5,z=1.3,o=1.6)。各点的计算时间<10 min,最大时间为4 139.03 s,最小时间为315.272 s。ti衔接处的融合点和tj衔接处的另一个融合点的匹配成功率>95 %。由上述分析可知,遗传算法可以对坡度图关键性指标进行优化,使其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发挥作用,并提高成果质量。

猜你喜欢
矢量化图斑坡度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新安县有序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Aqueducts
基于远程监控的道路坡度提取方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调查底图制作方法的探究
DEM的建立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交互式矢量化技术在水文站网分布图编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