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艳 雷平玉
(巩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河南巩义451200)
食管癌是一组源自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呈上升趋势[1],临床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以食管中段多见,其次为下段,上段最少。早期食管癌常表现为咽下哽咽感、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感、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以及咽喉部干燥、紧缩感[2]。临床检查以内镜为主,常规内镜检查易忽视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准确性存疑,而色素内镜通过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染色,指导临床进行活检,明显提高诊断率,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碘染色色素内镜在鉴别诊断食管早癌与异型增生中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7 月至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疑似食管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 例,女53 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58.83±8.95)岁,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后,插管至贲门口,直视下边退镜边喷洒2%卢戈液5 mL,使碘液均匀涂布于食管黏膜表面,并观察黏膜颜色与结构的变化,同时留取照片。碘染后,观察到正常黏膜着色后为棕褐色,病变黏膜则为不染区或浅染区。在不着色区域明显淡染区取材3~5 块,常规作病检,稍后用中和剂冲洗干净染色区,残液同时吸除。
1.3 评价标准:根据病变组织染色情况进行结果判断[3]:①正常染色,内镜观察下病变组织与周围黏膜组织染色一致,见于慢性食管炎;②浅染色,肉眼观察下病变组织染色颜色浅于周围黏膜组织染色,界限清楚,见于急或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③不染色,肉眼观察下病变组织不着色,与周围组黏膜织分界清楚,见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病理诊断结果[4]:①食管早癌,分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②轻度异型增生,集中于鳞状上皮基底部,<上皮全层下1/3;③中度异型增生,集中于鳞状上皮中层,<上皮全层2/3;④重度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细胞分布上皮全层。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碘染色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病理检查结果,27 例患者为食管早癌,48 例患者为慢性炎症,45例患者为异型增生(包括轻度17 例,中度19 例,重度9 例)。食管早癌碘染色表现主要为不染色占88.89%,慢性炎症碘染色表现主要为正常染色和浅染色,各占25.00%、75.00%,轻度异型增生碘染色表现主要为浅染色占88.24%,中度异型增生碘染色表现主要为浅染色占78.95%,重度异型增生碘染色表现主要为不染色占77.78%,详见表1。
表1 碘染色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n(%)]
2.2 碘染色和病理检查阳性检出率比较:碘染色前阳性总检出率为51.39%,碘染色后阳性总检出率为97.22%,提高了33.33%,详见表2。
表2 碘染色和病理检查阳性检出率比较 [n(%)]
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相关研究报道,食管癌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食管癌的治疗结果由于病期的早晚相差极大,食管癌患者在早期发现后经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生存率会下降[6],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色素内镜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高危食管癌人群的筛查及检查[7-8]。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管早癌患者碘染色表现不染色占88.89%,慢性炎症患者碘染色表现浅染色占75%,轻度异型增生碘染色表现浅染色占88.24%,中度异型增生碘染色表现浅染色占78.95%,重度异型增生碘染色表现不染色占77.78%,此结果说明碘染色染色变化情况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研究未进行碘染色时食管病变阳性总检出率51.39%,而进行碘染色后食管其阳性总检出率达到了97.22%,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说明通过碘染色能更清楚地观察病变组织,防止漏诊,有效提高检出率。
综上所述,鉴别食管早癌和异型增生利用碘染色色素内镜诊断临床价值明显,可有效提高诊断率,辅助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