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黑斑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措施

2021-04-09 01:28吴亚冉肖宝如张志杰郭利民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感病黑斑病杨树

吴亚冉 ,肖宝如,张志杰,郭利民

(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1 引言

杨树具有生长迅速、成材早、材质软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我国造林建设中,在河南省内大面积栽植,不仅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在景观、改善土壤条件、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是杨树重要病害之一,属杨树真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呈黑色、隆起状,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苗木幼嫩时,若全部叶片枯死,易导致植株死亡,若小苗于出土时发病,小叶及苗颈将全部变黑,病苗扭曲不直。调查杨树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对于杨树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杨树繁育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取材树种

107品种、豫抗杨品系(濮阳市林科院新品种选育暂命名)、2025品种、2001品种、02-9品系(新品种引进暂命名),均为一年生平茬苗。

2.1.2 取材时间

2020年9月29日。

2.1.3 取材地点

濮阳市世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杨树繁育基地。

2.1.4 取材标准

在实验的不同方位分别选择杨树标准株,每颗标准株去掉最顶端5片新生叶片及最底端5片叶片(新生叶片基本不感病,底部叶片光合能力较弱易脱落),取中间叶片进行调查,每100片叶为一组,每个品种调查5组重复,为500个叶片。

2.2 研究方法

2.2.1 病害分级

将杨树黑斑病分为6个等级,并设定分级标准如下。

(1)零级0:叶片健康。呈现正常颜色,无黑斑病感染,代表数值为1。

(2)一级Ⅰ:黑斑病感染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5以下,呈现病害危害症状,危害程度较轻,代表数值为2。

(3)二级Ⅱ:黑斑病感染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5~2/5,呈现病害危害症状,危害程度轻,代表数值为3。

(4)三级Ⅲ:黑斑病感染面积占叶片总面积2/5~3/5,呈现病害危害症状,出现黑斑病连片危害程度中,代表数值为4。

(5)四级Ⅳ:黑斑病感染面积占叶片3/5~4/5以上,呈现病害危害症状,叶片感病较重,代表数值为5。

(6)五级Ⅴ:黑斑病感染面积占叶片4/5以上,呈现病害危害症状,叶片感病严重至脱落,代表数值为6。

2.2.2 感病指数计算公式

×100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品种(品系)处理间的数据统计中,所统计的杨树苗木叶片全部感染黑斑病,其中感染程度集中分布在二级、三级与四级间,其中感病程度为三级的叶片数量最多,占每组重复叶片总数的41%~72%。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不用品种(品系)的处理间,2001杨、2025杨、02-9杨抗病能力较弱,其中2001杨发病率最高,受害最严重,平均感病指数为69.88;2025杨其次,平均感病指数为67.96,02-9杨平均感病指数为67.4。107杨与豫抗杨表现出较强的抗病特性,其中107杨平均感病指数为61.82,豫抗杨平均感病指数为65.94。利用SPSS软件分析,107杨与其他四组处理均成显著性差异,豫抗杨与2001差异显著。

通过以上结果可得出,杨树对黑斑病抗病能力较弱,病菌感染力强,不同品种之间感病程度有所差异,其中107对病菌敏感程度较低,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4 讨论

4.1 杨树黑斑病发病的可能原因

本试验所调查杨树苗木均来自于杨树苗木资源保存基地,由于栽植密度较大,通风透光性差,栽植树种单一,本地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黑斑病菌孢子分散,造成杨树黑斑病集中爆发。

杨树黑斑病病一般5、6月份开始发病,在发病初期未及时防治或防治效果不理想,加之苗龄较小生长势较弱易感病,同样也是杨树黑斑病爆发重要原因。

表1 各品种标准地杨树黑斑病发生情况调查统计

表2 各品种感病指数分析及显著性分析

4.2 杨树黑斑病防治措施

4.2.1 营地措施

防治杨树黑斑病的根本措施应从营林角度出发。①优选林木品种。不同品种对杨树黑斑病抵抗程度不同,选择抗病较强品种,可减少黑斑病的发生几率,同时加强对林木生长管理,保证充足营养和水分,提高抗病性。②营造混交林或隔离带。杨树人工纯林中病菌孢子飞散后极易侵染叶片,长期反复易导致该病害的流行发生和严重危害。混交林中其他树种落叶可产生腐生菌遏制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减少病原孢子数量。③合理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大、郁闭度高则林地相对湿度高、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原菌的发育和传播侵染。保持合理的郁闭度,提高树木长势,有利于增强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等。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落叶。杨树黑斑病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感病落叶中越冬,因此在有黑斑病危害的林地中,在落叶后的春秋季,及时清除发病落叶,集中销毁。

4.2.2 化学防治

根据病原菌生长规律,利用化学防治实施药剂喷施可有效避免病情爆发。在发病期间,可选择200~3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猛锌20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等,每隔14 d左右喷一次,连喷三次。如雨季喷药,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等粘着剂,防治被水冲洗掉,提高防止效果。

猜你喜欢
感病黑斑病杨树
人参黑斑病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白粉病对葡萄叶片光谱反射特征及叶片生理的影响*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烤烟感病苗与健康苗根围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 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
跟踪导练(五)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高跟鞋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