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旅游相关专业为例

2021-04-09 08:33钱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产业人才

文/钱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危和机并存的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

一、文化创意与文化创意人才诠释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文创人才的界定,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在其专著《创意阶层的崛起》中,按照职业对创意人才进行详细的划分,指从事“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的人为创意人才,创意资本基本上掌握在创意人才手中,这一群体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竞争力依赖于吸引、保留和培养创意人才的能力[2]。创意人才能够构建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

针对文化创意这一产业详细研究发现,强融合是这一行业的主要特点,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这一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冲突。如果只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拓展学生对于横向知识的学习,所培养出的人才将无法从事创意工作。对于高职文化创意人才核心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应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打破专业、学科界限的课程体系,注重彼此之间存在的整合、渗透,学生课程、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中,重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互补,容易形成新的想法,使得创造力得到更好培养。作为培养文创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其教育教学实践需结合文创人才核心能力设置教学改革目标,突破校内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路径,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高校文创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探究

后疫情时代,作为创意人才培养的“集散中心”,高校更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的双向培养,强调理论沉淀,更注重市场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市场、社区联动性,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协同培养提升文创人才核心能力,创建并完善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搭建并共享文化创意交流平台、举办开放性名牌高校精品讲座,积极发挥高校孵化器的产出功能[3]。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当下,如何用新思维、新理念抓住难得的机遇,化危为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是有相关专业的高校亟须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创建并完善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

1.学科建设,调研先行

紧密对接产业园区,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根据市场和行业需求改进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文化创意教学分量,突破专业技能教学局限,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把握好“专”与“多”的尺度,要求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并通过项目教学手段或工作坊合作形式将知识内化,使学生所学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

2.师资建设,团队着力

着力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教育理念一致、团队结构合理、协调沟通流畅、较强凝聚力的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多元课程组教学团队[4]。以笔者所在院校旅游专业为例,休闲文化课程组教学团队成员一共六位,年龄均在四十岁左右,有较成熟的工作理念和教学经验;副高职称四位,专业涉及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教育等,课程涉及通识类大学语文、旅游语文、酒店专业核心课程餐饮管理实务、专业选修课创业导论课等;负责云端教学和模拟实践技术支持人员一位;六位成员中有一位是教学部门主管,一位是文广体旅局的行业专家。教师团队已基本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明确了任务分工,实现知识技能互补,同时拥有良好的沟通氛围。

3.内容改革,主题模块化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内容之外构建能够提升核心能力创造力的文化主题模块化,突出特色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将理论落实。“模块化”教学,是指“围绕某个具体主题,将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机整合,重新调整知识结构,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特定的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5]。它能够使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择取与组织,同时,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与文化兴趣的学生,可灵活进行动态性的调整与组合,使课程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符合学习者的需求。

表1 文创人才核心能力及主要吸纳的区域体系表

(二)搭建并共享文化创意交流平台

综合考察调研产业方向、现状以及区位位置、交通的便利性等因素,拟选院校周边地区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创意产业园区和公共社区开展教育教学联动,共建文化创意交流平台。如笔者所在院校周边已有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及旅游电商社区,目前已入驻企业147家,其中,省级科创企业1家,市级“5313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4家,入驻企业中获得各类专利50多项。集聚青年大学生创业者468人,带动就业1500多人,返乡大学生和外地创业青年占到40%以上。入驻企业涉及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旅游策划、文化创意和民宿等多个领域。高校创新创业产业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产业孵化相关技术,将所收集的资源在文化创意交流平台进行共享。利用该人才培养平台,可以通过联合开发教材、行业社区人员在高校任教等有效载体,实行“双主体”育人模式,使高校成为学生走上社会前的“训练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走上社会,从而实现其根本职能。

三、结语

在全球疫情防控不确定的前提下,恢复文化产业,应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握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危”与先“机”,兼顾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形势,恢复文化产业仍需标本兼治。在文化产业恢复这一过程中,突破人才培养瓶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反思人才培养方式,制定可行的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产业人才
陶溪川文创街区
人才云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