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军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基础教育家协会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专委会副秘书长,长期关注基础教育,专注研究青少年“爱的教育”,提出并倡导“用爱唤醒生命”的教育理念。
今年春节,我在生我养我的荆州江陵老家度过,感触很多。大年三十傍晚,乡下人家大大小小奔向墓地时,我才发现春节祭祖的真正意义。当孩子们在墓碑上发现自己的名字时,个个都无比惊讶。其实许多祖辈,孩子们或许根本就没有见过,但陌生的名字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血脉的关联,让未曾谋面的人也能心灵相通。而这一切的背后,即是生命的力量。
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个人比较推崇德国生命哲学家狄尔泰对生命的理解。他说,“生命”指的是每一个人最熟悉和最亲密的东西,一切惊讶、思想和探究都是从这最不可思议的东西里产生的,人们可以探究它的基调、韵律和旋律,但人们不能将它完全分解,更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从狄尔泰对生命的解读中,我认为生命至少包括三个特性:第一,联系性,生命不仅是个别的存在,还是所有人的生命联结的存在。第二,整体性,生命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自我与世界的共同关系的整体性。第三,独特性,生命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能感受到它独有的精彩。
今年的贺岁大片《你好,李焕英》凭借口碑完成逆袭,进入中国影史票房前列。为什么在疫情背景下,这部电影会如此受欢迎?我想,春节和疫情,这两大背景恰好凸显了亲情与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导演兼主演贾玲的这部处女作是为了纪念离世的妈妈,电影中母女之间简单、纯粹、诚挚的情感内核触碰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就是亲情的力量,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回到现实,当墓碑前燃起香火,大大小小的人们依次磕头祭拜时,一堂有声有色的“生命之课”就在上演。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果没有亲人祖辈,也就不会有我们的生命。家风、家训、家教的传承,在春节祭祖和走亲访友中应该得到重视。我们不能为了祭祖而祭祖,更不能为了拜年而拜年,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在春节里珍惜生命、感悟亲情、感恩父母。
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圣贤都在强调家庭、親人的重要性,教育更不能缺席。开展生命教育其实并不复杂。不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室,不需要用心良苦的教师,不需要印制精美的教材,不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生命教育就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当我们把孩子们领到亲人的墓碑前,鞭炮的声响、凝固的烛泪、燃烧的余烬、肃穆的神情、与故人的交流,共同构建了一堂生动而又不失深刻的“生命之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教育生态。生命教育以一种隐形的方式,悄然把生命的意义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自觉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学会尊重他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命,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这种给人带来灵魂震撼的生命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由此来看,生命教育要突破传统的形式,借助各种有利因素,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孩子生命自觉的意识。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