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纯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具有立德、益智、健体、育美的功能。近年来,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坚持“五育并举”,开辟“蔬香生态种植园”劳动基地,通过种植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走出一条新时代劳动教育之路。
开辟蔬香生态种植园,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在学校教学楼楼顶有一片蔬香生态种植园。建设蔬香生态种植园的初衷,是让其成为学生的一个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光荣,感受劳动之美。
种植园项目实行师生共管。学生参与到种植园生态建设劳动中,亲历选种、播种、发芽、间苗、开花、结果、收获到销售全过程。通过现代化环境监测和自动灌溉系统,清楚地了解蔬菜的生长环境,并且能够分析生长环境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认识蔬菜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品质;通过卖菜营销,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描绘植物的自然笔记,与自然建立联系。
种植园项目的开展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学生通过劳动,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在感受劳作辛苦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珍惜粮食,常怀感恩之心。
开发学科融合课程,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学校结合steam教育理念,开发种植园校本课程,将科学、语文、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融合,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全过程以及现代化农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目前,种植园校本课程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课程涵盖多个方面,比如,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植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了解种子的结构并学会选种、播种;了解不同灌溉方式、认识校园滴灌系统;物联网种植;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环境、自制种植容器;了解什么是分苗,如何分苗;沟通与口才(为销售做准备);了解蔬菜买卖的全过程,学会用称和记账;学习制作宣传海报;植物的采摘、保鲜和保存等。
借助种植园这个载体,让劳动课程与各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种植园成了语文课的观察园、数学课的计算园、科学课的实验园、美术课的写生园、信息技术的实践园,成为学生能力拓展的舞台,核心素养提升的沃土。
創新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在评价方式上,学校种植园采用集体评价、个人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劳动自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集体评价主要评选出最佳种植班集体或者最佳种植小组。评比类别从数量、外观、质量、维护、销售几个方面进行;个人评价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上交观察成果,由专职美术教师和科学教师对每件作品进行打分,按比例评选最佳“种植小能手”;小组评价即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评价标准从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探究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在全民居家抗“疫”的日子里,学校开展了“劳动之星”的评比活动,并在每周一线上晨会上进行颁奖,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肯定。学生们积极学习劳动技能,晒衣服、洗碗、拖地、包饺子……个个争做父母的好帮手、家庭的小主人。
蔬香生态种植园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培养了劳动精神,提升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底色。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