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联网嵌入教学的思考

2021-04-08 07:59张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智个体联网

张欣

智联网是由各种智能体组成,其中也包括人类大脑这一智能体,通过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集小智慧为大智慧,群策群力,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于智联网最简约的诠释,智联网是由三个智能体加三台终端机,还有一台服务器和一个信息处理模型组成的。还有一种诠释是,智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无线电通信信号为载体,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谈及的“互联网+”下的智联网,指向的是第一种诠释,注重和强调人的智能参与,且均在三人以上。而第二种诠释,排除了人,没有提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应该归类于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物联网范畴。教学中使用的智联网,必须有人的大脑的参与,是人的大脑借助于智能化硬件设备和解码编程的软件工具,进一步发挥人类大脑的聪明才智,或者是进一步提升、修炼人类大脑的聪明才智。

我们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中研究、开发、使用智联网,应该指向以下三条。一是人与人通过互联网链接的智能设备,将参与者各自大脑中储存的指向性和不确定性的所思所想、所疑所虑,在教学中进行交流、碰撞、辨别,从而提升个体或个体所在群体的心智水平。二是人与计算机相关智能软件在处理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问题时,进行智能联通与交流,目的也是提升个体或个体所在群体的心智水平。三是人的大脑智能与软件的智能,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对教育教学的命题、项目等的操作性、过程性进行智能汇聚和智能积累,也可以提升个体和个体所在群体的心智水平。可以说,智联网是为了人的心智水平的提升而运转的。

归根到底,智联网是为了达到人的智能与计算机的智能的最佳交流、融通、整合与提升的目标,是人的智能与计算机软件智能为解决教育问题而发生共融,使人的智能因此又有大的提升。其目的是启智慧能,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因“互联网+”下的智联网而积小智为大智,积“人机单体”为“人机群体”,并以云智联的更大平台去解决信息化时代学校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者个体在信息化时代应该具有的心智水平,最终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自己生存问题的能力。

我们常说的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其实,中间隔了个心智能力。正确的表达是,没有知识就没有心智能力,没有心智能力就没有付诸实践的多种能力。心智能力直接决定付诸实践的多种能力,而知识不能直接决定。因此,智联网应用于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的重大意义是开发学习者的心智能力。

许多人以为智联网由智能化设备之间通过互联互通呈现出来。其实,这一定义并不正确,起码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中不正确,因为缺了主要因素——人的大脑的参与。智联网更加放大和创造个体或群体的智慧,在這里不但有智,而且还有慧,这个“慧”让智能化设备与设备之间互联互通,但这个“慧”只有在人的参与情况下才能生“慧”。总之,智联网是人机交互产生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水平工具。

智联网在培植学生个体和群体发散性、创意性思维,或者叫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受传统教学的惯性影响,不少中小学生求同思维、被动思维运用的多,而发散性、创意性思维运用的少。究其原因,就是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发散、创新思维训练上出现了短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完全可以乘势而上,借助“互联网+”下的智联网的功能,倾力精心设计发散性、创意性思维的训练课程。

智联网的建构、使用、融入课程、融入教学,要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尽快提到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的议事日程之中。

首先,学校层面决策者们千万不要“叶公好龙”,而要真心实意、动真格地把智联网嵌入校本化课程体系,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以终为始地二次开发学校层面的课程和建构自己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其次,以此架构改变学校整体教学行为,组织、培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知晓智联网系统在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价值,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智联网的建构与使用之中,让自己和团队的教学升华出新样态。

最后,师生们要积极根据互联互通下的智联规则和流程,形成自动化的操作和参与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智联网状态下的发散性、创意性思维的形成。

猜你喜欢
心智个体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