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宏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Z世代”的“划时代”性,绝不仅仅是相对于他们之前的什么五〇后、六〇后、七〇后、八〇后之类的代群,而是相对于人类历史上印刷媒介出现伊始时的那一代人,在我们中国,指的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清末民初的那一代。在空间性的意义上,我们的“Z世代”,也一下子超越了前述几个所谓代群的民族国家局限,并入了全球。“Z世代”,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全球性的代际现象。
所以,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整个人类来说,“Z世代”都是一个全新的代群。他们也许是人类的一次新的开始,某种意义上,也许就是一种“新的人类”。我们对“Z世代”的关注,因此便得有更高的立意,更大的关切。
但不管怎样高远的立意与关切,我们都得从对“Z世代”的每一个个体、每一篇作品的关注做起。本期所刊发的王子瓜、胡超和欧西梵的诗作,在题材内容、经验表达和精神与诗学特征方面,都带有明显的“Z世代”特点。王子瓜在他们这一代通常所独有的生活与经验中来发掘“诗意”,电子游戏《一起玩〈月兔冒险〉的晚上》、同代人间的玩闹《“小猫钓鱼”船型音乐盒》,以至于都市里废弃的“小黄车”《小黄车的乱葬岗》,和我们在机场、地铁经常遇到的“安检”《X射线与空书包》等等,都在他的关照中得而为诗;胡超则标举“新自然主义”的理念,亦从自己的独特经验中———挖掘,“追风”山野,写大山中的防护网《防护网》、吊装机《吊装》和风力发电机《游目》,万古恒常的自然,因为这些事物的加入———也因为我们的年轻诗人胡超的加入,而很显豁地获得了“新”意,胡超所说的“新自然主义”,莫非正是此意?我很欣慰地看到,子瓜和胡超对他们所书写的新的生存经验,都很明显地保持着反讽的姿态。我曾经在一篇关于“Z世代”的文字中,指出过他们所突出具有的这样一种精神姿态———“Z世代”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他们更加丰富,也将具有更多的可能。
作为比较,而非标高和参照系,自本期开栏,我们选择“Z世代”里的越裔美籍诗人欧西梵。需要说明,与译者小易反复考量,最后我们以音译方式确定他的名字。如意译,他在汉语的名字,也许叫“海旺”“武海洋”“王海洋”等……命名的痛苦,可鉴一斑。在此,我并不想从语言层面来“误读”欧氏,但汉语之外的“Z世代”诗人,无论从日常里的诗意发现,还是面对宏大叙述的个人经验表达,以及精神层面的拷问,等等,皆有“比较”的意义。
———一切都刚开始。
考虑到种种原因,我们将这个栏目略略扩大到一九八〇年代后期出生的最接近“Z世代”的一批年轻诗人,不妨称作為“准Z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