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梅
目前,教育界提出的“三学课堂”中的“深学”,可从抓课堂上的细节来展开深究。教学细节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细节稍纵即逝,只有敏銳地抓住细节,并进行精讲点拨,才能让完美的细节照耀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直达“深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抓住关键词句,突出一个“品”字
如果说文字就像一座桥,那么作品中的人、事、景及作者等就像在桥的那边,我们读者就像在桥的这边。在阅读一篇篇课文时,想要将它们挖透、挖深,就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课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就像繁星散落在课文的每一个角落,需要学生去仔细发现,将它们一个个捡起来,然后再细细斟酌,细细品味,“品”出情,“品”出意。有了关键词句这把品读课文的钥匙,再学会使用这把钥匙,就能开启课文的大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呼吸,共喜悲。
如《草原》一文,引导学生抓住“一碧千里”“四面都有小丘而并不茫茫”等重点词句展开深入阅读,并引导学生想象那一幅幅优美的草原风光图。此时,不论是对草原的美的感受还是对草原的热爱之情,都不断被增强,被激发,融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之间都产生了情感共鸣。
二、关注学情差异,突出一个“信”字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就善于抓住隐藏的学情细节,巧妙引导,让课堂熠熠生辉。于老师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时,上课不久,于老师刚提出问题,大半学生都高高举手回答,只有几个学生不举手,于老师便指定一个不举手的学生起立回答问题。那个学生面色通红,声音很小,于老师和蔼地走到她跟前说:“没勇气不要紧,于老师特许你坐着回答,怎么样?”于是这个学生坐在座位上回答了问题。“你回答得很好,理解能力很强,虽然声音听起来有些颤抖,但圆满地回答了问题,下次,你应该勇敢地举起手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提问中,这个原本胆小的学生多次起来发言。
这就是于老师善于观察细节的结果,他用极其信任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极力表扬、赞美其闪光之处。这样的课堂,孩子们何谈什么“敢与不敢”?可以说,学生的表现差异也是细节,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细节,也要善于敏锐地抓住细节。
三、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个“思”字
课堂上要激活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问促思。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有的说:“黄山在哪儿?多高哇?长啥样?”有的说:“这些怪石为什么起这些名字,到底有多怪啊?”…… “看来同学们很会思考,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想不想自己解决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好,那现在你们就开始自己阅读、小组讨论交流,一会我们再集体交流。”
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时地设置问题情境,点燃“问”的激情,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课题、文章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发问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深入,学会主动学习,事半功倍。
总之,教学中的细节就像散落在细沙中的金子,只要你留心、细心,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上,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是弥足珍贵的细节,如果教师能及时地抓住并加以有效地引导,必能成就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和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