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通识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顺应时代发展、全面育人的需要。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介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细则。
关键词:高职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课 题:本文系2018年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67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由教育思想,强调人的理性发展。纽曼是英国19世纪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他所著的《大学的理想》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纽曼认为,自由教育是一种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自由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
李曼丽认为,历来对通识教育的概念界定主要是从三个核心概念,即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来界定的。通识教育从性质上来说,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专业性学科教育而言的,属于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是对所有在校学生都必须开展的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非专业性的课程,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职业道德、情感、美育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全面落实并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国家重要教育文件都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把建设教育强国这一任务作为中华民族再一次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使高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合理发展,才能够为国家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高等职业教育要抛弃功利主义,避免只注重“制器”而忽视“育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特殊技能的“工具人”,而且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等的“社会人”。因此,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只有着眼并致力于加强通识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自由发展,以便满足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标准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类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以及课程的评价标准。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应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相一致,依据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和要求,推动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为区域、国家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高职人才。课程类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设定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办学条件、学生学情的通识教育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程以及包括社团活动、讲座、社会实践等在内的非正式的课程和隐性课程。通识教育的课程实施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等学情及课程与社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師资水平,做到协调平衡。
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细则(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以相关政策和文件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学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是按照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教育局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规定,并充分联系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构建的。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语文、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实践、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服务于专业需要,旨在提升学生基本素质,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是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职业需求;二是系统设计和选用选修及自主学习内容和资料;三是测试的内容与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所颁发的课程标准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三)优化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将各门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在内容上划分为基础模块+行业模块+拓展模块(专项训练、辅导等),在教学方式上划分为必修+选修+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选择;教学形式多样化,除必修、选修课程外,增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辩论赛、视听图片展等,优化通识课程教学。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平台和教学光盘等各种资源,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开设通识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要注意改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充分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美育水平,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和“通识”性质课程。
五 、小结
通识教育课和素质拓展课成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融合,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力求做到种类丰富、可选择性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性、多样性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骆少明,刘淼.2009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卢得斯·奎苏姆宾,卓依·德·利奥.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吴地花.高职通识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王晶.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5]刘靓.高职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20(3).
(作者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