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联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断扩大,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也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地分析了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的现状,然后对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原则展开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节点、连线等多个部分反映知识网络的结构图。思维导图作为应用大脑的工具,能够让大脑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事业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在展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
一、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价值的辅助方式。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章节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作品中选取出几个优秀作品,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评比。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思维导图视为一种有效的学生学习工具、教师教学工具,没有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思维导图联系起来,没有让思维导图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并没有成为工具性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学生也没有使用思维导图记忆知识。
二、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插入思维导图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对于学习上面临着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能在原来的学习水平上取得进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准确评估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表现安排适当的作业。
(二)递进式原则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成长的规律,要遵守递进式原则。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思维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设置,让教学能够和学生发展规律相切合。另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个人的发展特点,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给学生布置从易到难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有效地控制好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实现循序渐进式的发展。
(三)思维发展原则
在思维导图应用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上的发展。在展开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利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发展。在思维导图应用之上的教学,教师必須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作为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展开全面的规划。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得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在习题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鼓励,解题过程中不能使用固定方法,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反思。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示范为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会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发生混淆。要想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及其功能,通过不同呈现方式使学生明确思维导图发挥出来的优势,让学生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介绍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在复习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复习内容的讲解,一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了解思维导图的功能,熟悉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形成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思维导图的作品,让学生产生制作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教师在进行示范的时候注意围绕学生展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制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对思维导图形成直观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会尝试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带有目的和计划地对学生绘图进行引导,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从简单的教学内容到复杂的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绘图的概念。随着学生练习水平的提高,教师需要逐渐减少对学生的帮助,促使学生逐渐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制图
在学生掌握了绘制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五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首先,教师安排小组成员以制定的内容进行个人图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进行互相讨论,在绘制完成之后将学生个人成果进行评比,评选出小组中最出色的思维导图。其次,教师要制定绘制主题,让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绘制。小组成员可以分解主题内容,在组员分配不同内容之后展开绘制,同时组员完成思维导图局部内容的绘制。最后,需要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由组员共同进行思维导图的完善和调整,最终获得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拼图的时候,学生可以对图片进行修改,获得连贯的思维导图。
(三)增加制图实践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提升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教师需要增加学生的制图实践。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应该用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首先教师需要选定中心词,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绘制,然后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受到的启示对自己的图进行修改,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对于中心词的选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中知识要点进行分析,确定出中心词的选定。一般情况下中心词就是课程的主题,如单项式教学小结中,学生绘图的主题就是单项式。在选定好中心词之后,学生进行绘图,需要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分散的知识点重新整合起来,最终构成认知上的结构。在学生绘制完成后,教师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然后将教学重难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对学生进行强调,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在教师图呈现之后,学生将会自动比较两者绘图间存在的差异,寻找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是否存在错误。在修改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后,学生们也就形成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认知。然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个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其思维导图进行点评,根据学生思维导图上已经改正或者是仍然存在的错误进行强调,同时帮助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四)串联章节知识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发挥的最大优势在于将知识背后的逻辑串联起来。串联章节知识,和课堂小结的教学方法比较相同。教师将章节名称作为制图主题,各小节的名称作为子主题,然后绘制不同的分支,形成思維导图。学生可以借鉴教师提供的模板,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对章节的思维导图进行绘制。在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回顾以及对基本知识完成巩固复习之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记忆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展开具体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
(五)学习解题技巧
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解题方法,教师应注意从学生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对学生提出假设性问题,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能够将处理问题的思维以及解题技巧完整地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解答题目的时候能够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时候需要注意以问题作为导向,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将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了解如何从已知条件着手最终达到目标状态,让学生在训练之后得到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最后学生通过反思可以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实现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总结一般解题方法,促使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一般性解题思路,制作出思维导图。
(六)展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占用课堂上一小部分时间完成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实施评价。通过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更加关注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发展。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背景下,教师进行的教学评价是以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手段,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中心,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在发展性评价中,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设置广泛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展开的评价不仅要局限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意对学生能力展开的评价,特别是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使用的评价方式也需要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展开区别性评价,以推动学生个人的发展。对于学生思维导图的评价,教师不能将教师图作为标准,要在评价中表达出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鸿雁 杨.智慧有源,思维寻根——思维导图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15).
[2]魏苹.基于思维导图应用下的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科普童话,2020(7).
[3]戚美群.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2).
[4]戴丽花.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智慧,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