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贞
摘 要:素质教育本就是专门为学生开展的一种知识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数学课程标准颁发实施后,教师们需要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主体性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这样更便于他们爱上学习。在学习中掌握主导权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辅佐学生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之后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培养,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主体性
对于自主学习来说,家长们在刚听到这个词之后头脑中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反对”的。这些家长认为,让学生自己学习,他们一定会消极应对或根本不会正确运用。其实不然,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了并且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主动发现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己获取的知识力量解决问题后,这样形成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并且也可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自主学习可以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出来,并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課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这种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使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教师在实际讲课中可给学生模拟一个情境,引导学生针对该情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多多地进行参与学习,以便更好地实现主体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有更加明显的提升,最终使学生能够茁壮成长。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
一、注重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课前预习是检测学生能否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在预习前,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预习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同时按课程的导学提示自学,也就是向学生说明学习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然后在预习时,画出重点、难点,记下疑点,对不懂的问题要借助工具书去进行查阅,并且详细地做好笔记等等。同时,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若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要向家长、同学、教师进行请教,直到将问题彻底解决为止。
二、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只有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气氛,学生才能真正去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并进行自主学习,做到愿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轻松的且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有探索知识的积极欲望,从而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将学生分成两组,让每一位学生都担任一种特定角色,每个小组要有操作者、记录者、发言者。问:现有两根米尺、一根标杆和一面镜子,要分别测量出旗杆和教学楼的高度,应怎样测量?可以通过旗杆影子的长度算出旗杆的高度吗?影子和旗杆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镜子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量出几种旗杆和影子各不相同的数据,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了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对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培养其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主动地学习,进而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因为只有让他们在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能更清晰地将自己的解题思想表现出来。例如,在证明“勾股定理”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吹塑纸,动手“折、剪、拼”成四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组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教师要让学生算出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正方形的面积,对比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很自然推导出勾股定理的公式。学生在这种不断的“折、剪、拼”的探索过程中和教师的点拨启发中进一步获得了多种方法,如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参与过程中的乐趣,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四、鼓励学生自由探究,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高效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新知,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逐步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我能学”的思想转化过程。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自由探究”环节,再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自主地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帮助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同学解决困惑之处。同时,如果学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也无法解决涉及的问题,也可以请教师帮助讲解。实践证明,这种讨论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给学困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点了解得更加透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变得更强。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而且还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另外,课堂自主探究的意义还在于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平等、多向,不存在心理沟通障碍。所以,教师要通过这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发挥个性特长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将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让评价主体变得丰富多彩。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让评价标准能够变得多元化、综合化。因为教师不能仅凭一个“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是对还是错,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更要通过多方面合理的评价,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多接受、多听取他人的评价并从其中做到有所收获。除此以外,教师的综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评价的态度,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具体说来有四点需要注意:一是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是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是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是注意宽容、理解学生。其外在表现为,学生答问时教师要以微笑的脸庞、期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态来应对,学生答问后教师由衷的赞美、中肯的建议、细致的指点、耐心的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的评价对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改善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提升学生学习中自我评价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到实现主体性教育的保证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价值才能进一步体现出来,他们才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有句俗语说过,“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意思便是只有学生喜欢上这位教师,便愿意学习这个教师教的知识,并且更加愿意学好其他知识。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做到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带着微笑进课堂
人们常说:“微笑的力量不容小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以微笑示人,微笑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可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微笑不仅反映的是表情,也可以反映心情。不一样的笑容反映的心情就不一样,比如“开怀大笑”表达的就是教师今天很开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气氛也比较放松,表达想法时也比较大胆一些;“强颜欢笑”表达的是教师今天遇到了比较悲伤的事情,学生在课堂上不适合在今天表述一些伤感的字眼;“皮笑肉不笑”表达了教师比较生气,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胆怯,比较不自信,会很谨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带着竞争进课堂
每个人都有好胜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当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就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自己也想学的更好,进而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愉快。
(三)带着鼓励进课堂
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合理有效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智都不是很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和失败,有些学生能及时调整心态接受挫折,但是有些学生的内心很脆弱,由此导致消极堕落,不愿意再学习。因此在学生遇到挫折困难时,教师要做到耐心的沟通并加以鼓励。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觉得某位学生的数学作业写得很好,就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诵出来并给你这篇作业当中的无论是汉字还是数学公式都写得非常工整,教师这样做会让学生也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想象,去研究讨论,去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而且,教师要多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之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习数学这门科目需要的是头脑非常灵活,思维非常清晰,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更愿意学习——这才是数学教学最终的真正目标。
[1]赖莉珠.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2]谢丽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22).
[3]王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新课程(教研),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