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心理学实验结论。然而,人们由此而采取的学习解决方案,却有很大的区别。
最直接的应对方法,是在遗忘最快的时段加强再学习,但有人发现了另外的分析角度,艾宾浩斯实验所使用的记忆材料是无规则无意义的材料,从而用有意义的有规则的组织形式去加工要学习的内容材料,实现的是效果更好更有意义的学习。这其实是一个更有效的应对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是用机械强化应对遗忘规律,还是用更复杂的意义认知方式来超越遗忘曲线。如果把学习方法的构造看作一种技术思维的话,那么在发现问题的结构要素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技术方式去解决问题,则反映了不同的技术深度。
在用相对静态的观点来看待知识的时候,一个人可能倾向于通过切割知识组块来分解学习任务。而在加入学习策略的要素之后,将完成任务的能力加入学习的任务组块设计,就体现了对任务复杂度更包容的考虑。一万小时定律及“刻意练习”被广泛传播,“专注(力)”成为一项广受推崇的技能。最近读《认知天性》一书,书里提出“后刻意练习”的说法。作者根据多项学习实验,提出了新的学习策略视角。例如,把不同的学习任务穿插安排进行学习,其短期效果可能略有下降,但更长时段的综合学习效果要更好。这里的研究关注点,就不再仅限于对学习者在一项特定任务甚至一个领域的技能与知识学习的表现的观察,而是关注更多类型的学习任务,以及更多情境下更多观察点上的综合的学习效果。当然,随着研究条件的复杂化,研究的结论是不是那么可靠,也是需要警惕的。一方面,人们在不断拓展新的研究影响要素,从而对学习活动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其实每一次的新拓展,都构成对原有研究的一次反思。学习活动的研究,也像技术发展一样,在不断地进行着嵌套式演化发展。
有人把这种带有反思式的研究思维冠以不同的称呼,如开放式思维。技术活动足够复杂,或者在各种活动中混杂着技术元素和非技术元素,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呈现了不同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美国心理学教授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一书区分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非常有启发。为了区分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作者列举了一些极端的例子。同时,作者也指出极端的例子只是想让读者更清晰地区分二者的影响,在实际情境中,却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時存在着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混杂状态。一个拥有技术技能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面对一些比较确定的要素。或者,如艾宾浩斯一样,构造出一个比较简化的纯粹的技术要素环境。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清晰、更确定一些,针对的解决方法也可能更直接更简单。但,也可能错失了问题的复杂要素,一时遮蔽了更复杂的解决方案的发现或构造。技术思维的生长,也需要人们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固着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