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天印 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承德支队承德县大队
当前结合当地实际,特别是有些老公司、砖木结构的老工厂,厂房内部结构紊乱等复杂问题,出现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容易造成火警火灾。尤其是在夜间发生火灾时能见度非常低,更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物的巨大损失。本文将对针织厂的火灾扑救与起火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降低此类企业的火灾事故、减少伤亡,有效保障此类企业的健康发展。
针织厂大多是锯齿型构造的针织工房,具备面积较大、上下左右管道数量多、进出口面积小、厂房连片、电子装置多、自然通风条件较差等特征。
建筑面积过大再加上耐火等级不高,是针织厂易引起大火并造成重大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生产的需要,针织厂建筑面积大多为1000~3000平方米,有的甚至更大,建筑中间无防火隔断,一旦出现火灾,就很可能引起房屋倒塌穿顶,造成大面积烧毁。
因为生产要求,针织厂也设有进排风管,这种管道有的设在工厂上层,有的设在底层,还有的设在工厂夹层里面,有的将整条厂房连成了一片。清花车间和其他车间一般是利用钢管运输除毛,而这种相互穿插的钢管轨道,如果吸入火星,就会很快产生火苗,并蔓延至整条厂房。
针织洗涤厂的厂房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将洗涤、清花和无纺布等共五六个生产厂房之间连成一片,如果某一生产厂房突然失火,火势容易在短时间里迅速蔓延,引燃其他厂房。
针织厂机器设备较多,相配套的电气设备也较多、较杂。由于旧厂房电气设备的老化,若棉花、化纤、金属粉尘等飞物落到上面,得不到及时清理,电气设备就易因长期运转而过热,导致飞物冒烟着火,有的甚至还摩擦生热而着火。
针织厂一旦失火,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飞花物、绒絮、灰尘等会迅速燃烧蔓延。加之厂房内大多附属有外跨的大面积建筑物,通风窗户多,还有小部分建筑物结构为可燃材料,很容易加速大火的蔓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坍塌,给火灾扑救增加困难。
工厂里有很多条纵横交错的输棉线及通风管路,在厂房内部都彼此连接,而且这种通风管路多数是金属框架,还有少部分是由可燃材料制造的。而且针织品具有阴燃的特性,大火发生时会产生巨量浓烟,严重影响消防作战的正常进行。而草棉纤维因其自身特性,易出现再生火源。所以,针织厂或车间内如果出现火情,必须进行长时间的灭火行动。
纺织车间内部设有必要的恒温设备,且密闭程度较高,若发生大火,在短时间内浓烟无法排出,而消防人员深入内部的侦察空间过大,能见度较低,很难找到起火点。而且,有些浓烟会经管路扩散至其他车间和部位,引起其他部位充烟,产生火场假象,为侦察和扑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1)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员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安全管理工作如果不够规范,必将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2)安全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存在“只重视生产,不重视安全”的现象。全国70%以上的针织企业是老旧厂,而且耐火等级比较低,着火后施救的困难很大。
(1)内部设备安全检查不严格,检查不够深入、全面,忽视了各种安全管理死角,也没有做到定期检查。例如,工人忽视卫生检查工作,不按时清除灰尘、毛絮,导致静电起火。(2)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带有操作说明书,但工作人员并不能完全根据操作说明书中的规定操纵机械设备,从而导致了设备短路等事故,甚至造成了火灾事故。(3)工人擅自就地动火。例如,工人随地抽烟,稍有不慎就会引燃花毛、棉絮。
针织厂的机械设备数量过多,堆放紧密,管道狭窄,易产生花毛、粉尘等积聚,从而产生静电驱动起火。发电厂房顶部的漏电防雷罩和防电保护设备不全,有漏电问题,易因闪电袭击直接引起漏电、短路等,甚至可能引燃棉毛,从而引发重大闪电火灾事故。
纺织原材料大多为化学纤维、棉花、麻纤维,它们都属于易燃易爆物。纺织原料焚烧后可形成巨大的烟雾,并伴随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在工业生产中,摩擦温度过热会导致着火。而机器的链条原料用量过大,部件中可能含有大量回丝、布条、细丝和绳头等,相互作用缠绕,摩擦温度过热也会导致着火。
(1)严格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做好设备的基础管理。设立严厉的处罚机制,安检员应不定期抽查、检验工人作业,并严格惩处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的工作人员。
(2)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不留任何死角。
(3)建立消防安全预案,并定时开展各生产车间的灭火疏散演练,让职工在平时工作中形成正确的逃生理念,学会逃生方式。
(4)在高温高湿的工业生产车间实行轮班制,取消加班加点,减少机器和人的劳动负荷。
(5)机械维护、保养、检测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若发现零件松动、变形等问题,须及时处理。
(1)进行新增安全装置结构设计之前,应做好新增产品的批量采购、生产把关,确保新增装置结构设计完全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规范的有关规定。
(2)完善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短路保护和过载防护环节,做好对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检测、防雷设备的检查、电气设备连接部位的点检保护,并通过选用防尘型电气设备等方式有效预防花毛火灾。
(3)对于运动部件以及具有特殊危险性的机械零件,加装防护装置,以避免零件飞溅。
(4)各种纺织机械都要设置急停装置。该设备必须设置在合理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以免因加棉量过大,烧毁发电机。
(5)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房顶的避雷设备,避免因雷电袭击引起设备渗漏、短路等事件。
(6)在厂房内部安装各种烟雾探测装置、火害自动报警装置和多功能喷射水枪。利用周密的火灾监测预报设备,监控生产车间的各种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援,将火灾损失降至最低。
(7)做好场地的清理工作,保持厂房内部的良好通气、除尘,并适时清理地面堆积的花毛。
(8)一般安全标志必须清晰可见,在特殊机械的危害部位和高压电区等部位必须加设警告标识和火灾急救程序。
(9)做好厂房防火分区,不得堵塞车间内的消防通道。
(10)做好可燃易燃性物料的存储,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保证必要的空气温湿度,并尽量避免物料的粉末直接漂浮在室内空气中,形成大量静电。
(1)企业领导应加强安全管理,企业领导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2)设置安全生产检查员。主要负责监督、巡检生产人员的日常安全工作和生产车间的各种安全隐患。应定期对安全生产检查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持证合格上岗。
(3)定时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通过对全员的安全训练与教育,逐步形成公司的安全文化。
综上所述,针织厂一旦发生火灾,要采用正确的措施、及时扑灭火情。同时要防范针织厂火灾,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火灾自救能力,从而有效预防针织厂火灾事故,促进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