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研:职场人的“向上之路”

2021-04-08 14:23刘振思
上海工运 2021年3期
关键词:非全日制全日制劳模

◎刘振思

跨入职场多年以后,随着工作领域的深入、工作职务的晋升, 职场人对于自身的学历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渴望:在不放弃工作的前提下,读个硕士、博士,自我提升。

在职读研、非全日制研究生、MBA/MPAcc、中外合作办学、免试入学……然而,学历提升道路上,总是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套路”,让人犹豫不决或是感到困惑:“在职读研”费时费力,究竟值不值得去读?有没有含金量?在就业(择业)和晋升中,能不能被认可?职场人的自我提升,它究竟是不是一条“向上之路”?

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相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许多在职的历届生加入了考研队伍。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 万人,较2019 年增长17.59%。

对于职场人士,目前来说,在职研究生的报考途径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高级研修班、中外合作办学。

在这四种报考方式中,“同等学力申硕”要求较低、学费较低,先入学后考试,通过率较高,对于在职人士来说,读书时间更加宽松,但完成国家统一考试、学校学业后,可以论文答辩申请获得相应的学术型硕士学位。这一点来看,看中学历教育的话,申硕的含金量较低,但是对于自我学习和提升有很大帮助。

非全日制研究生,自2017 年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并轨,先考试后入学,在考试难度和学习要求上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一致。高级研修班,在授课方式上大多与研究生课程班相同,一般是利用周末或假期,以面授为主;在教学上,主要侧重于素质教育,对学员某个范围内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是个时间稀缺的职场人快速充电的好去处。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职研究生进修方式之一,一般入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主要是考察学员的基础的专业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具体根据院校而定,而且该方式不需要通过全国性的考试,因此难度就大大降低。部分学位、学历由中外办学的外方学校颁发,需要教育部的认可。在报读前需要谨慎选择和辨别。

调查在线

冷热不均的“非全”研究生

从2017 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始并轨招生,这就意味着以“非全日制”形式就读研究生,也需要参加每年年底(一般是12 月份)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对于不少职场人士来说,随着工作层次的不断提升,他们提升学历的愿望也越发迫切,同时,面对多年打拼下来的事业,他们也不舍得因为读书深造而被中断工作。此时,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考试,似乎成为了含金量最高、工作学习两不耽误的最佳选择之一。但实际上,非全研究生正在面临着冷热不均的现状,职场人的报考也存在着诸多顾虑。

“非全”招生人数不断减少

近三年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显示,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来,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除了少部分双一流高校的热门学科专业外,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

从2019 年北京邮电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录取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研究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学院)等专业均无人上线,公共管理、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人数远高于上线人数。2020 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

从部分高校2019、2020 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在两年里缩减幅度较大,2020 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 年减少了1000 人。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非全日制计划招生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0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降至1800 人。而在非全日制首次纳入统考的2017 年,计划招生数为3400 人。2020 年较2017 年缩招1600 人。在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的2017 年,湖南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为2400人,2018 年减少了700 人,2020 年降至1300 人。

各专业报考“冷热不均”

管理类非全研究生扩招增长明显

自2017 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不同专业的招生热度呈现出明显差异。管理类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大、报考人数较多,而工科类非全日制虽然开设专业数量较多,对考生的吸引力仍远低于管理类。

在南京大学2019 年部分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中,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等专业均超额完成招生计划;而工科类专业如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专业录取人数远低于招生计划数。其中光学工程、材料工程招生人数为零。

尽管招生条件较为严苛,学费较为昂贵,各大高校的管理类研究生报考热度仍然较高,多数高校都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录取人数超过计划人数。

四川大学2019 年计划招收550 名非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实际录取658 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也超额完成非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计划数。

从大连理工大学2019 年工程类专业学位录取情况中,同专业非全日制报名人数较少,远低于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工科专业报名人数较少,最终录取人数为零。

担心有就业歧视

在职人员报考也相当谨慎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

从调查来看,对于非全日制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七成以上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14%的考生认为影响很大,导致不能报考非全日制。也有11%的考生因为是在职定向报考,非全日制改革对其影响不大。

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除此之外,超过半数的考生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的原因是非全日制学费贵,基本没有奖助学金。

教育部发布的《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19〕6 号)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更多保障

人大代表建议:政策落地消除就业歧视

然而,当首批“双证”非全研究生毕业后,就面临着赤裸裸的“就业歧视”——招聘中只收全日制研究生。

“都是辛辛苦苦统考、就读,国家也有文件,为何我们会被拒之门外?”去年9 月,以“学历不符”为由,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当地教师招聘的某地教育局上了热搜。当地官方也已就此致歉,舆论争议声中,更多地方也纷纷致歉或拒绝致歉。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向两会提交了《保障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合法权利,加快落实各类就业政策》的议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摸排各类招聘信息,规范招聘门槛的设置,并建立投诉渠道,从体制内的单位开始,彻底消除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

“不同于以往的在职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成果还未充分展现,社会对这一新生事物也缺乏了解”,刘秀云说:“虽然经过教育部门和媒体的宣传,有些地方制定的招聘政策仍将这一群体排除在外,甚至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通过了层层考试和选拔,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但仍在最后被拒之门外。”

在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之初,教育部就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由于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中,加上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以往的认知,依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

根据调查,造成非全日制招生缺额的主要原因也是考生担心非全日制学历不被社会认可。但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成熟,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

在职报考有所顾虑

投入产出需要巨大决心

虽然作为往届生,但是大多数在职人士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存在着较大顾虑。一方面,是自我学历提升的美好愿景,一方面是工作、备考、家庭多重压力下的难以平衡。近年来,非全研究生的报考热门大都集中在考试难度相对较容易、但竞争较大的管理类联考。

“我倒是不担心就业问题,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备考、入校学习最重要平衡好工作、家庭、读书三者之间的关系才是关键,家人朋友互相理解吧。”顾小姐在沪上一家大型国企从事财务工作,随着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积累,她也迫切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学历提升。“财务有专门的MPAcc(会计硕士专业),目标比较明确。”

与顾小姐自我提升不同,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只为了“两本证书”,在培训机构的辅导他,他选择报考了难度相对较低的“旅游管理硕士”,虽然与本行本专业不同,但是他觉得为了“镀金”也是值得的,并且在所有的管理类专业中,学费较低,面对同校MBA(工商管理硕士)动辄几十万的学费,自己报读专业的学费只是其三分之一。

留言板

不唯“学历论”,人才培养才是核心关键

近年来,劳模、工匠们也在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升在做着努力。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荣欢建议,设立“劳模研究生班”,让大国工匠圆“更高学历梦”。苏荣欢从农民工一路走来,深知学历提升的重要性。

据了解,为提升广大劳模知识水平,畅通劳模学习进步上升渠道,全国总工会自1992 年起连续29年联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设劳模本科班。近年来,广东、陕西等地都在省级层面联合知名大学开设了“劳模本科班”,有效提升了劳模工匠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畅通其发展上升通道,极大鼓舞和激发广大工匠劳模立足岗位、献身使命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倾向。强化技术技能贡献,突出工作业绩,充分体现两类人才特点。在保持两类人才贯通条件大体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

研究生教育是广大职工为自己拓展职业发展道路的方式之一,也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随着追求更高学历的需求不断,必然对于高学历的人才求贤似渴。与此同时,老生常谈的“不唯学历论”需要体现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招聘上,也体现在职工对于自身业务知识水平提升的自觉性上。

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将大力推进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终身教育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不仅是自身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剂,也是追求更深远人生追求和境界的一种帮助。研究生教育也好、职业培训也罢,美好生活还需要依靠勤劳的双手和创新的智慧去创造。

猜你喜欢
非全日制全日制劳模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问题研究
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历偏见要不得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完善研究*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