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蒲
今年两会,生猪再成热议词汇,牧原股份(002714.SZ)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围绕加快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带来了多项提案。对此,秦英林向《红周刊》表示,我国解决生猪育种“卡脖子”问题,需要培育高品质种猪品种,其中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另外要通过创新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开启现代化转型多年,终于对“卡脖子”的育种环节发起了攻坚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今年两会亦有多方提出推动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种种声音传递出国家对育种的重视。
目前,我国种猪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国内不少企业对国外种猪存在依赖性。据了解,一个猪要选育出来需要10年以上,时间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因此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占比超过8成。
秦英林表示,要解决育种问题,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育种技术、培育高品质种猪品种。他建议,行业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将生猪抗病性选育及基因遗传机理研究等课题列入国家专项计划,使专业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向种业聚集,快速提高良种覆盖率和育种效率;培育优质国产种猪,提升国产猪肉的产量和质量,将“肉盘子”端在自己手里。
《红周刊》了解到,牧原股份于1999年开始尝试自主育种,在众多国内企业选择直接从国外引种之时,就通过持续选育,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目前,牧原股份已经拥有专业育种人员1700余人,并且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增加良种研发资金投入,牧原股份不断建设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等基础设施,以增强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种猪品质。同时,牧原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育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选育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种猪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已经开始向外销售优质种猪,2020年实现了64.3万头种猪销售。据了解,公司2021年将持续为行业提供更多种猪,助力生猪产能恢复。
其实,不只是育种环节,创新发展应贯穿在生猪养殖整个行业之中。生猪养殖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现在已然成为融合了多门学科的高科技新兴行业。尤其近年来在“超级猪周期”的吸引之下,跨界养猪频见报端,也让业内各企业看到了传统的粗放式养殖将难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互联网+、跨界新模式、人工智能将会是养猪行业转型改变的趋势。
尤其人工智能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将改变从方式到技术再到运营的各个方面,人工智能养猪会逐渐变成一种刚需。其次,非洲猪瘟疫情等突发事件大大影响了猪肉供给量,需要新的养殖技术及生产模式稳定整个市场供应,智能化养殖在未来或将成为主流的养殖方式。围绕智能化,养猪行业应继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保障市场供应,这也是解决“猪肉自由”问题的关键。
2020年底,生猪存栏已经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水平的92%以上,中信证券研报预计,2020年生猪年度均价在31元/公斤,到2021年将回落至20元/公斤,可见“猪肉自由”问题有望缓解。而面对“猪周期”的下行,秦英林认为,生猪养殖行业应当深磕技术,创新突破,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牧原股份已有育种技术、营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养猪清洁生产、智能化等20大专项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搭建起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和生猪销售等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平台。同时自主研发出智能巡检、清粪、刷圈、消毒机等29大类、100余种智能化养殖装备,实现养猪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推进养猪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驱动环保型发展方面,牧原股份近年来推广种养结合,实现零排放;创新了除臭技术,实现除臭气、不扰民。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公司创新了“三防猪舍”,加强了空气过滤、饲料灭菌、饮水超滤等防疫手段。此外,还发展出楼房猪舍这种全新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通过智能化创新,实现智能饲喂、精准营养,智能环控,保障了猪群的健康,为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猪肉打下了基础。
此外,为支持创新发展,牧原还设立了百亿创新奖励方案,重奖创新研发。每年6月22日牧原养猪节,即定位为养猪创新者成果表彰大会,对创新带头人、从0到1的突破者做出重奖。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中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它变“输血”为“造血”,是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而牧原所从事的生猪养殖,与农业、农村、农民密不可分,且产业链条長,能够打通粮食种植、饲料、养猪、屠宰、食品加工整个产业链,并拉动物流运输等行业共同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在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乡村振兴,是农业企业回报社会的好时机。发挥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也是牧原的责任和使命。”参与扶贫多年的秦英林如是说。
过去几年,牧原多措并举,开展了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模式,成果丰硕,并在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摘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牧原建设了全国产业扶贫基地,优先选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加大投资力度,累计在102个贫困县完成投资51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生猪产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县用工近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千余人,年人均收入6万元以上,同时拉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供应链企业近万家共建扶贫生态,吸纳就业30余万人。
同时,让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牧原业务,探索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嵌入企业的产业链条中,成为一个有资产、有业务、抗风险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此外,牧原还创建了“聚爱优选”电商扶贫平台。自2018年上线以来,平台总交易额超12亿元。累计上线13省(区)31贫困县670余款特色农产品,交易额超1亿元,直接帮扶约8500户贫困户、2.5万人脱贫增收。
不仅如此,牧原探索实施了“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对内乡县贫困户实施全覆盖,并复制推广到全国13省(区)57县,共计帮扶14万余户、37万余人。
在教育扶贫方面,牧原持续开展聚爱助学系列活动,建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捐助奖励和基层教师奖励机制,目前,已覆盖全国19省(区)118县,累计捐助2亿元,资助贫困地区大学生3万余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奖励基层教师2万余人次。另外,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逾90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近14万户、46万人受益,大幅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
可以看出,牧原向农业、农村、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路来。
在通过产业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牧原也于2020年实现了能繁母猪存栏量262.4万头、生猪出栏量1811万头的产能,同比增速分别为105%、77%,规模持续扩大。进入2021年,最新简报显示,1-2月生猪出栏量488.7万头,超出市场预期,国信证券更是预计全年出栏有望同比实现翻倍以上增长;此外,公司年初发行了总面值为95.5亿元的可转债,主要将用于建设生猪养殖及生猪屠宰项目,公司预计,这将为牧原新增约680万养殖产能、1300万屠宰产能,届时可向社会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红周刊》了解到,下一步,牧原将继续扩大生猪产能规模,为稳定猪肉供应、改善民生贡献力量。另外,在做大做强养猪产业时,也将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把养猪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拓展农民收入来源,提升村集体收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养猪产业全面升级,继续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