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逾静
文 题
“回家多好呵!”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職,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他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三年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疲惫不堪。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座椅中,瘫倒在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中,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了他最后的时光里。
请以“家”或“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家,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家与家族的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也是核心价值所在。古人由家与家族观念,衍生出传统的伦理观念、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而“回家”,也是中外文学作品最常见的主题。因此,这一文题看似平常,其实切合中华文化的本质,也反映了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以下构思供参考:
1.发挥想象,虚构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回家的故事,或针对游子归家这一现象发表议论。
2.记叙经历,或实写学子回家,或组合外婆回家、姨妈回家、一对外国夫妇想回家等多个素材,在散点铺排中揭示“回家”的意义。
3.叙写“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4.写“回归精神的家园”。
在家者说
史铁生
宇宙无边,地球广阔,且时有风雨袭来,或烈日曝晒,故不得不寻一有限之地,立以四壁,覆以顶盖,日落避于其中,日出游乎其外,这就是家吗?也可能是旅馆。【以整句为主,间用散句,表达灵动自如,读来朗朗上口。】备好丰足的衣食,装上成套的电器,窗外四季更迭,室内全无寒暑,排布开精美的家具,点缀些字画、古董,或再有高朋满座,窗外月黑风高,室内其乐融融,这就是家了吗?仍可能是饭店。【“这就是家吗”“这就是家了吗”,连用两问,点出绝不能把“家”等同于旅馆、饭店。】
把家打扮成饭店、旅馆,像似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一个必经阶段,艳羡的眼睛已经睁开,审美的心尚无归处。陈村曾打电话给我说:你要装修吗?记住方便自己,勿只为偶尔一来的客人说好。又听人讲起了一对富裕了的夫妻,满打满算两口人,却偏要买下200多平米的豪居,初时客人不断,来道喜,来恭维,时间一久谁还老来呢?于是一到周末两口子就发慌,唯恐豪居闲置,便东一个电话西一个电话地求人来:“来吧来吧,一切都预备好了!”岂不是饭店吗?且有一男一女两位侍者。【两则材料,一为亲历,一为听说,都很典型。段末的“且有一男一女两位侍者”,反讽意味十足。】
谁会在家门前挂一排霓虹灯呢?家有家的语言,比如一张老床,默默然说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比如所有的家具都不配套,形色不一,风格各异,便会让你回忆起历历如新的诸多往事。比如一个谈不上多么美妙的小器物,别人不理会,只你和你的家人知道它所富含的纪念,视其为不可亵玩的圣物。这类东西是模仿不来的,一模仿就又是饭店。家是模仿不来的,一模仿就又是“宾至如归”。家,一俟你走向它便会听见它的召唤;一俟你走到它近前,便能闻辨出它的气息。你一推开家门,心里便会有一个声音:“噢,家!”“噢,久违了。”家说:“喂,你还好吗?”你就甩掉鞋帽,甩掉衣裳,甩掉你在外面的世界里不得不钻入其中的那一套行头,露出原形(不单指身体)——这也是一种语言,是你对家的报答,是对它由衷的信任和感激。【在作家笔下,家,会召唤,有气息;人与家可以互诉衷肠……这样的感觉,何其温馨,多么美妙!】即便这家只你一人,你也不能总在街上乱走。即便你用不着起火落灶,你总也得有一处安魂入梦的地方。家其实不限于空间,家更是一种时光,一种油然的心绪。【点睛之笔。】此时与此心,可以清理你的秘密,不拘一格地思想,想入非非,正如你可以随意躺倒,肆意欢叫,不必再让微笑堆痛你的脸。
你可以独享你的心情,独享你的智慧和想象,因而家又忽然地可以穿透四壁,山高水长,无边无际地铺展。
单有精美的家具堆在身边,你担不担心这儿可能是家具店?单有价值连城的古董摆在四周,你怀不怀疑这儿可能是博物馆?就比如一群妖艳女子整天伴你左右,你怕不怕这儿可能是“盘丝洞”?【 类比恰切而鲜活。】家,正是要消除你的这类恐惧。家徒四壁也依然是容纳你的躯体又放纵你心情的地方,是陪伴你的欢乐又收容你的痛苦的地方。【“家徒四壁”与段首的“精美的家具”“价值连城的古董”相比照。】
(选自散文集《在家者说》,稍有改动。)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家园如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遠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狐死首丘
据说,狐狸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在它临死前,都要精心挑选一块地方,然后头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安然死去。
姚明:家乡就像被子
“当我看见那些熟悉的大厦、亲切的胡同,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姚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家乡就像被子,它总是给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你进入梦乡的时候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在每天早晨,你就要离开被窝时才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留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外面上班、学习,累的时候总会想回家睡一觉。我现在就是离开被窝很久的孩子,当我看到电视剧《粉红女郎》里的那些镜头,就会想起我离开被窝的时候,想把被子抱得紧紧的,哪怕再赖一会儿,就一会儿也好。”
回 家
壮雪倩
或许是上天赐予了人类不安分的因子,在家的人总想远行,告别童年的梦和欢欣,远走他乡。或许是因为家庭贫困,或许是因为外出求学,或许仅仅因为闯荡世界的梦想,离家的理由有千千万万,而回家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无法割舍的根源。
出门在外的人最能体会回家的含义。当提着沉重的行李,歪歪斜斜地走出车站,你才知道父亲的双手是那样有力;当面对凌乱的书桌寻找一本旧书时,你才知道母爱原来那样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当外边的床硌得你浑身酸痛时,你才知道,只有家才能给你一夜安稳的沉眠;当行走在深夜的街道,只有清冷而不近人情的路灯照亮脚下一片小小的地面时,你才知道在沉睡的夜晚,家里那扇透着灯光、依然醒着的窗户多么温暖。它等待的是归人,而不是过客。但往往,有些人只愿扮演过客。
家不曾为了什么而改变,然而我们自己,却轻而易举地被改变了。
光怪陆离的世界无限风光,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探求,可以拥有。为了虚幻的名与利,为了繁华和忙碌,你是否已经忘记回家的路?忘了家里雨天漏水的老屋?我喜欢看每年春节报纸或者电视上的那些画面:人潮在车站涌动,为了各自不同的方向,有序地向前;即使早一分钟,早一步回家也好啊!没有坐票,站票也可以,哪怕是站那么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站到膝盖疼痛也要早一点踏上家的土地,早一点看见家人。回家,此时没有丝毫别的念头,只希望给妻儿带几件衣裳,给父母带几盒补品——这样的愿望,单纯,直接而强烈。
回家的含义,我们天生懂得,不需要教导,不需要学习。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实践。你是否会想念母亲为你缝纽扣咬断线头的润湿的温情?是否会想念父亲拿着鸡毛掸子满屋追你的惊恐?家才是可以承载你一切的地方,你的粗心,你的优秀,你的错误,你的荣耀……我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从家里来;我也知道我要回哪里去,我要回家里去,回到我荣耀的起点、寂静的终点去。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不魂牵梦绕呢?
不如归去。
点评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颇具感染力的议论性散文。作者紧扣命题,善于抓细节,通过“当外边的床硌得你浑身酸痛时,你才知道,只有家才能给你一夜安稳的沉眠”“你是否会想念母亲为你缝纽扣咬断线头的润湿的温情?是否会想念父亲拿着鸡毛掸子满屋子追你的惊恐”等众多有血有肉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家的温情与回家的深意。
全文围绕“回家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无法割舍的根源”这一情感线索展开,思路灵活,开阂自如;不少语句(比如“家才是可以承载你一切的地方,你的粗心,你的优秀,你的错误,你的荣耀……”)富有韵味,引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