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烨 戎笑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以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生逻辑为出发点,从外部政策驱动、内生发展动力、满足多元需求三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建设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管理、教师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应用为驱动、以质量监督为保障创新性地形成“1-2-2-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发生逻辑;现实反思;改革路径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发与引进并举、专有与共享并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编号:jg20180612)
作者简介:易烨,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戎笑,女,浙江机电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2-0116-07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起始于2003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当时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1]。2017年,国家公示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此次共认定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本科教育课程为468门,高等(专科)职业教育课程为22门;2018年,国家又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计801门,其中,本科教育课程为690门,高等(专科)职业教育课程为111门。高职院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与本科院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充分证明了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高水平、有代表性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不可回避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高职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发生逻辑
(一)外部政策驱动:顺应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
在技术变革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技术高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的竞争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心,各国纷纷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教育信息化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美国在近20年时间里共推行了五个版本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重塑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强;欧盟于2018年颁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呼吁欧盟各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助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日本于2010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指南》[2],也开启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整合之路。近年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多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旨在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更广泛的融合。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产生着巨大影响,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崛起并迅猛发展,衍生出了各种形态的MOOC资源,中国高校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MOOC平台、MOOC联盟。自2017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标志着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教育趋势和国家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借势发展,科学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建设与应用,努力提高课程开发及建设的规模与质量,从而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二)内生发展动力:推动高职课堂革命的重要契机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3]。在线开放课程融入的新技术、新理念正促使着高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升级迭代,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形态教学模式也引入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率。在“双高”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以在线开放建设为载体,实施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推动自身的内生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三)满足多元需求: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借助不同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倒逼着高职线上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同时,也证明了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多元学习需求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4],如何高效地履行社会职责,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是当时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针对扩招生源能力层次不同,学习需求多样等特点,高职院校需要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所呈现的系统性、结构性学习资源,既能保证扩招学生完成知识预储,也能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二、高職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实反思
高职院校在线开发课程的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已有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曾与果壳网合作,对国内14个MOOCs平台、1 388门课程和22 952名学习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还需要创设更加多元、丰富的教育生态,需要在内容、服务和平台层面改革和创新,因此,在线开放课程发展需要大视野、大格局,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在线开放课程样式[5]。
(一)课程建设:类型单一,高质量自建课缺乏
当前,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平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学校利用技术优势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平台;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购买相对成熟且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平台。多数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都是第二种类型,但此类平台的课程类型往往较为单一。一份对甘、陕、豫三省31所高校在線开放课程的调查显示,96.2%的院校引入的在线开放课程集中在通识教育课程,且均以视频教学资源为主[6],这会造成课程类型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过于关注课程建设的数量,却缺乏对质量的把控,导致在线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这也会生成海量的信息垃圾。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SPOC课程研发,可以选择品牌专业、优势专业,吸收校内外专家组建优质的师资研发团队,以打造高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
(二)课程设计:囿于技术,忽视课程设计本身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打破了时空局限,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也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激发起学习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实现。但技术利用不当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滥用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导致教学实施变为教学展演,真实的教学活动变成了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表演;教师过分注重技术的辅助,“有趣好玩”的表现形式喧宾夺主地冲淡了教育的本质;新技术老课堂,教师用的是新技术,教学方式依然传统陈旧[7]。因此,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并不是意味着在线开放课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体现技术,而是需要教师综合使用如VR/AR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形成深度认知。
(三)课程管理:各自为政,共享机制亟待完善
当在线开放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这些平台在为教师和学校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孤岛、共享失联等系列问题。优质课程资源分散在不同平台中,无法实现课程间的纵向衔接。除了平台之间形成资源孤岛以外,课程内部也缺乏相互交流的机制。虽然教师会对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一定的改良与完善,并且这些都是基于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授课对象进行的,具有强大的实操性和借鉴意义,但是目前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普遍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从而限制了优秀教学经验和技术的传播。
(四)教师能力: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化素养缺位
在线开放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对高职教师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能力、在线课程设计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评价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理念、意识和态度上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未曾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研究。这种信息化技术应用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不足将使高职教师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在未来的教育核心变革中必将会失去优势。
三、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改革路径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共建有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及以25门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各项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学校就如何有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形成了“1-2-2-3”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即“基于一平台、围绕两思路、坚持两手抓、依靠三机制”。
(一)一平台:教学相长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平台
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系统,它承载着全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应用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双重功能;同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化教学平台,适用于学生开展网络在线学习以及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2016年,学校与超星集团共建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平台(http://zime.fanya.chaoxing.com/portal),该平台包括教学平台、移动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平台三个主体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搭建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明显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平台模块由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组成。教师平台具有课程内容建设、线上备课、资源推送与反馈、教学流程管理、随堂测验、作业布置、批阅与统计、在线考试、教师答疑等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方便教师进行线上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的积累,并逐步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平台具有课程查看、课程学习、讨论交流、线上笔记、课程资源学习等功能,便于学生实现课前、课中与课后有机结合的网络在线学习。
2.移动教学系统包括移动课堂互动系统和手机客户端系统。移动课堂互动系统覆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互动功能,如课堂签到、抢答、选人、测验、投票、多屏互动、讨论、课堂报告等,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手机客户端系统把教学平台模块中的学生平台功转移到了手机客户端,便于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进行在线学习与互动。
3.教学资源平台承载全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了教师授课所需的各类教材、参考书、文献和视频等资料。学校投入了150万元用于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学堂在线等三家公司合作,帮助教师进行视频拍摄、课程资源更新及微课制作等。
(二)两思路:开发与引进并举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思路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旨在加强学校优质课程资源的积累,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共享,促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使学校建成一批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主要设计为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以开发为主,加强校本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流程分为“引导建设—立项扶持—评优选佳”三个阶段。在“引导建设”阶段,学校制定了“三年三阶段”计划,以分步实施为原则,打造了100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完善了300门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了在线开放课程量的扩张。在“立项扶持”阶段,学校对教学资源丰富、能满足教学要求的优秀课程予以立项建设,并引入第三方制作团队帮助其进行视频拍摄,共同完成课程建设。在“评优选佳”阶段,学校通过开展“十佳上网课程”“原创教学素材优秀奖”“校级精品数字化平台课程”等多种评选活动,以有效地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注重以引进为辅,积极引入优质校外资源。技术成熟且经历过市场考验的课程平台通常都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已建成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校通识课、名师课程建设视频以及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等。因此,学校在自建课的同时也积极地引入平台已有的资源。此外,学校还非常注重优质师资的引入,鼓励新老教师共同组建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教学。
(三)两手抓:专有与开放并重的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模式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8]为贯彻落实此项重要政策,学校采取了专有与开放并重的“两手抓”策略。
1.创新课程开发模式,提高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学校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慕课试点,创新校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提升专业间、系部内的共享率,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把在线学习课程纳入到学历教育的课程方案之中,让学生修完在线课程后即可获得学分。
2.多途径、分层次地共享教学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的共通共享,并且利用多种途径打通省级、国家平台,促进课程建设的共同进步和使用效率。采用“培育、提升、共享”三步走的方针实现校本在线开放课程的校外共享,即:首先,培育与遴选出一批优质校本在线开放课程;其次,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相关研究以提升教学质量;再次,通过共享课的形式在滨江高教园区六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爱课程、学堂在线、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等优质平台进一步加以推广及应用。
(四)三机制: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的取得与巩固,除了需要大量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外,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保障机制。因此,学校从课程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价、课程建设激励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三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保障机制。
1.课程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价机制。学校以标准建设推动质量提升,制定了《在線开放课程建设要求》,从课程团队、课程资源、学习方案、课程考核等11 个方面明确规定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标准与要求,保障了在线开放课程科学规范地开展和运行。一是配备专职课程建设管理人员,负责指导教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利用大数据跟踪技术,对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全过程监测。在课程建设期监测视频资源、课件、作业等内容是否完善;在课程使用过程中监测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引导教师与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和学的策略及方法,从而实现了评价的智能化。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一是加强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扶持力度。学校将数字化课程建设纳入“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培育工程”,对优秀课程给予立项,重大培育项目资助6万元,重点培育项目资助3万元。并且,通过多种评选活动遴选出优质课程及教学素材额外给予特别奖励。鉴于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建设的特殊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业绩分提高为普通课程建设业绩分的1.5倍以上。二是在评奖评聘时给予政策倾斜。学校将教师授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形式、构建课堂新形态”等指标作为两年一评的“潜心教学奖”评审的必要条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将“学院在线开放课程特等奖项目认定为省级项目”。
3.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机制。教师素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否顺利开展,与教师信息化素养息息相关。学校启动了“互联网+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实施“接触、尝试、掌握、熟练、创新”五步走计划,具体的提升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了解当前教学信息化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师观念;(2)教师借助培训案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尝试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混合式教学;(3)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与实践指导,纠正教师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偏差,不断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4)给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使教师在压力和激励中完善,更加熟练掌握视频制作技巧,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5)在最后阶段,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掌握背后的理论基础和运用技巧,不断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建设思路,加大资源投入,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2-2-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从学校发展全局考虑,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应用为驱动,以质量监督为保障,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由传统教学理念向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理念转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落脚点,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驱动下,必将会成为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的建设积累与共享互通,才能在课程的设计、管理和教师素养等方面将加速突破和完善,以满足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友富.从“3 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 中国大学教学,2015(7):56-59.
[2]宋永刚.以创新精神构建在线开放课程服务体系——“爱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8(1):12-16.
[3]教育部等九部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Z].教职成〔2020〕7号,2020-09-16.
[4]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3-15)[2020-10-04].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
[5]王娟.在線开放课程发展的反思与创新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8(5):60-65.
[6]杨晓宏,李运福,杜华,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引入及教学质量认定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8):50-58.
[7]王荻.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困境表征与协同模式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67-72.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Z].教高〔2015〕3号,2015-04-13.
[责任编辑 秦 涛]
Occurrence Logic, Realistic Reflection and Reform Path of Online Open Cours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I Ye, RONG Xiao
Abstract: Online open course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occurrence logic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ree aspects: external policy driv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power and satisfying multiple needs. From the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design, course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ability in the online ope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effectivel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quality supervision as the guarantee, and innovatively form the "1-2-2-3" online open course construction mod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nline open cours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ccurrence logic; realistic reflection; reform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