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 高建芳 李光浩
摘 要:中职学校教科研课题的主持者(项目负责人)与参与者(课题组成员)是影响中职教科研质量的“重要他人”,他们既是教科研成果的“培育者”,又是教科研成果的“转化者”。因此,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州内的8所公办中职学校教科研项目的主持者与参与者进行调查,分析了主持者与参与者在科研目的、科研活动形式爱好、影响科研的因素、科研成果应用情况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中职学校应该重视教科研、加强科研能力培训、提倡研究方式多样化、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完善质量评价方法、营造教科研氛围。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科研项目;主持者;参与者;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吉林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市(州)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A2201-20-01)
作者简介:李玉明,男,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教研部主任,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高建芳,女,吉林省珲春市职业高中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李光浩,男,吉林省延边州教育事业发展中心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2-0103-08
中职学校教科研课题的主持者(项目负责人)与参与者(课题组成员)是影响中职教科研质量的“重要他人”,他们既是教科研成果的“培育者”,又是教科研成果的“转化者”。以往关于中职教科研工作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较少涉及微观层面的分析研究[1]。因此,本研究选取吉林省延边州内的8所公办中职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教师(主持者与参与者)参与教科研的工作情况,如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目的、取得的成果及成果应用等情况,以期为新时期加强中职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以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为变量,运用SPSS 19.0进行交叉分析。問卷共30题,其中,22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最多选择3项)、3个开放题,答题时间约为6分钟。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参与研究动机、研究成果与应用、体验与收获等。调查问卷通过免费版的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问卷星平台上的数据以SPSS文件格式导出。为了不影响中职教师在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开放题不要求必须作答。网络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84份,结合本研究需要,剔除了175份无效问卷,最终确定有效研究问卷309份。为了更好地了解样本学校教科研管理及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又收集了8所学校有关教科研人员的岗位职责、教科研工作管理、学校职称评比等相关制度。
二、样本概况
在调查的样本中,主持过5个及以上课题的教师有5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6%;主持过4个课题的教师有4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3%;主持过3个课题的教师有7名,占总调查人数的2.3%;主持过2个课题的教师有34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1%;主持过1个课题教师有89名,占总调查人数的28.8%;没主持过课题研究但作为课题参与者的教师有170名,占总调查人数的55%。调查情况总体上有以下六个特点:(1)女性教师多,男性教师少。男性教师有90名(29.1%),女性教师有219名(70.9%)。(2)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多,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专科学历的教师少。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17名(5.5%),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290名(93.9%),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有2名(0.6%)。(3)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多,具有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少。中学高级教师有90名(29.1%),中学一级教师有139名(45.0%),中学二级教师有45名(14.6%),没定级的教师有35名(11.3%)。(4)普通教师多,骨干教师占一定比例,且大多数教师有班主任工作经历。普通教师有246名(79.6%),兼任教研组长、中层领导、校级领导的教师有63名(20.4%),荣获县(市)及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有124名(40.1%),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有248名(80.3%),没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有61名(19.7%)。(5)任课教师多,非任课教师及年轻教师少。任课教师有175名(56.6%),其中,数学教师有27名(8.7%),语文教师有38名(12.3%),英语教师有37名(12.0%),德育教师有17名(5.5%),体育教师有11名(3.6%),心理教师有2名(0.6%),非任课教师有2名(0.6%)。(6)工龄时间长的教师多,工龄时间短的教师少。工龄为5年以内的教师有46名(14.9%),工龄为6至10年的教师有31名(10.0%),工龄为11至15年的教师有75名(24.3%),工龄为16至20年的教师有37名(12.0%),工龄为20年以上的教师有120名(38.8%)。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事课题研究的目的分析
中职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态度比较端正,但个别教师有功利性倾向。大部分课题研究的主持者与参与者(以下称两者)认为,从事课题研究可以“促进专业发展(75.7%)”“提高教科研能力(72.2%)”“解决教学问题(63.8%)”,只有“评职称能加分”的比例不高,经卡方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选中“获得证书用于骨干或名师评选”的比例也不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课题主持者选中的比例为10.8%、参与者选中的比例为20.6%(见表1)。
(二)教科研活动形式喜好程度分析
从统计情况来看,中职教师比较喜欢的教科研活动形式依次是撰写教学日记(77.3%)、课题研究(50.5%)、撰写论文(49.5%)、课例研究(37.9%)、撰写教学案例(31.7%),两者选择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调查也发现,尽管调查样本教师均有从事课题研究的经历与体验,但仍有个别教师选中“其它(11%)”或“都不喜欢(6.1%)”,两者选中比例也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
(三)促进和阻碍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因素分析
中职教师普遍认为,参与教科研活动对“促进专业成长(53.1%)”“提高教学质量(50.5%)”“提高科研能力(50.8%)”有很大帮助。如表3所示,两者在“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选中比例没有显著差异;在“提高教科研能力”方面的选择比例有显著差异,主持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参与者。此外,还有74.4%的教师认为,“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研究”是阻碍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主要因素。如表4所示,中职教师认为,阻碍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因素有:“研究能力不强(34.6%)”“除了评职称,没有多大用处(34.3%)”“做课题、不写论文,也能教课(30.1%)”“学校没有具体要求,全靠自愿,时间长了就懈怠了(20.7%)”,甚至还有4.9%的教师感觉“没啥可研究的”。主持者选择“不做课题、不写论文,也能教课”的比例为36.7%,高于参与者的比例(24.7%),两者有显著差异,这或许与主持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感受有关。
(四)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分析
论文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形式。如表5所示,在论文撰写方面,63.4%的教师近五年都发表过学术论文,33.6%的教师发表过2篇以上。主持者与参与者论文发表所占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参与者没有论文发表的比例(47.1%)显著高于主持者(23.7%)。除主持者发表1篇所占比例(28.8%)低于参与者(30.6%)外,主持者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参与者,而且主持者发表论文数量也比较多。
(五)教科研成果获奖及应用分析
近五年来,样本教师获得的教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评选、优质课评比、说课大赛、教学设计评比等。统计表明,两者在教科研成果获奖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参与者没有获过奖的比例(51.2%)明显高于主持者(18.7%)。除主持者获奖1个(次)所占比例(25.2%)低于参与者(28.8%)外,主持者获奖2个(次)以上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参与者。在成果应用方面,如表6所示,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0)。90.6%的主持者表示“应用过”,5%的主持者表示“没应用”,还有4.3%的教师表示教科研“没成果”。
(六)影响研究成果应用的因素分析
从统计情况来看,中职教师认为影响研究成果应用的主要因素有:“成果不显著,无法应用(34.6%)”“成果属于理论研究(34.6%)”“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26.5%)”“学校没提供平台,没机会推广(19.4%)”。此外,两者在因学校方面影响成果应用的选择比例有显著差异,如,25.9%的主持者认为,“学校没提供平台,没机会推广”影响了其成果应用,但该选项只有14.1%的参与者赞同。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州内的8所公办中职学校的主持者与参与者的调查研究,得到以下基本结论:(1)两者中的性别、职务、学历、任教学科、是否有班主任经历等所占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2)两者是否是骨干教师、其职称及工作年限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其中,主持者为骨干教师、具有中级职称的比例较高,工作16至20年及20年以上的教师占比较高。这些特征也比较符合课题研究的规律,一般而言,课题研究对职称有一定的要求。(3)两者从事课题研究的态度比较端正,主要是为了促进自身发展、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科研能力。个别教师虽有“评优晋级”的诉求,但所占比例不高,这与已有类似研究的结论不同,如有调查表明,90.7%的中职教师参加教科研目的是为了评职或评优[2]。(4)两者比较喜欢撰写教学日记、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课例研究、撰写教学案例等,这对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阻碍中职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因素是多样的,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是最主要的因素。(6)总体来说,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成果的质量及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建设是影响研究成果应用的主要原因。
(二)主要建議
教育调查的本意在于深入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3]。这个过程的实质也是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的行动研究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延边州的中等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在全国职教战线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大背景下,理性面地对教科研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及发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4]。
1.高度重视教科研,摒弃认识上的误区。早在2011年,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一次全国性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无论在职业教育工作,还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职业教育科研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她认为,“对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摆不上位置,缺乏统筹规划”是“薄弱环节”的首位[5]。时至今日,这个“薄弱环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有些地区,尤其是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中职学校的管理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现象:一提到“科研”这个字眼,有些人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科研“无用论”“论文论”“课题论”“专家论”“职称论”等,给科研戴上了许多顶功利性的“帽子”。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误区,重视教科研的重要作用,否则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是一句空话,职业教育也不会得到良性发展。
2.加强教科研培训,夯实教师研究基础。对有意愿从事教科研的中职教师而言,教科研的基本知识是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对不了解教科研的有关人员而言,教科研的基本知识是转变其教科研观念的必要前提。因此,加强教科研培训,不能局限于请几位知名专家,举办几次培训讲座,而是要强调“做中学”,要在工作中学习“教科研”。之所以强调在“工作中学习”教科研,是因为这些基本知识就蕴含在教师的“工作过程”六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之中[6],教科研的成果就是解决工作问题的具体方案,工作的成果(效果)就是教科研成果运用的结果。唯有如此,中职普通教师才能更好地处理好教科研活动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中职行政管理者才能体悟到教科研的真正魅力。
3.堅持问题导向,提倡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始于问题。调研发现,有的中职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问题意识较差,提不出问题。其实,中职教师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能将他们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提炼成教科研问题,要么“问题”难度大,不适合教师研究,要么“问题”太宽泛,无从下手。因此,中职教师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教科研工作有机结合,用教科研成果解决工作问题。在研究方式的选择上,中职教师不必局限于某种固定的研究方式,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开展课堂观察、撰写学术论文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研究方式。中职教师要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髓境界和思维品味[7],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4.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引领教科研工作。骨干教师是中职教师群体中的“关键少数”。骨干教师在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成果数量及应用方面要明显好于普通教师,81.3%的骨干教师能将教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因此,中职学校要通过创建教学创新团队等方式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将“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教学实践,带领普通教师攻坚克难,不断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引领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5.完善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教科研质量。目前,中职教科研成果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即使有“标准”,一般也是以是否获得证书、获得证书的级别,是否发表、发表刊物的级别等外在的教科研“荣誉”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教科研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评优晋级”过程中的“唯证书”“唯奖项”“唯论文”“唯课题”等现象比较严重,很少有人去关心“证书”“奖项”等“荣誉”背后的质量标准问题。有些“证书”“奖项”等荣誉的含金量比较高,可以说其本身就是评价标准,有的则不然。仅仅凭借“证书”“奖项”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显然有失偏颇。有关部门及中职学校要加强中职教科研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能让“证书”“奖项”等“荣誉”绑架教科研活动,“左右”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以教科研成果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质量为依据建立评价标准,采取不定期质量抽查、委托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研究过程管理,管好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关注教科研质量的生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营造教科研氛围。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教科研工作的“润滑剂”和“加油站”。首先,有关部门要统筹教科研资源,实现培训、教研、科研部门有机整合[8],加强教科研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用“标准”引领教科研健康发展,给有能力研究的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鼓励更多的中职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其次,中职学校的主要领导要带好头,不能只“挂名”充当教科研“门面”,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长,带领广大教师用教科研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向教科研要质量。最后,要搭建教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推动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要设立专项经费,给予教科研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培育好的教学成果,推动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服务中职“三教”改革,避免因对教科研片面认识而掩盖了教科研本真的价值。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教师基本信息、参与课题研究的动机、研究成果应用与效果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题目,主要考察课题研究主持者与参与者的课题研究情况,得出了相关结论。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没有进一步的验证,尽管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各校的教科研管理、教师职称评比等相关制度,并没有这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专门的研究。今后研究可以从教科研知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基本认知、教科研道德、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设计科学的调查研究工具,弥补上述不足。
参考文献:
[1]郑华,李玉明.职业教育“教科研”成果的计量分析[J]. 职教通讯,2014(1):6-10.
[2]刘勇,唐自慧.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9):76-80.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42.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Z].教政法〔2019〕16号,2019-10-24.
[5]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发展大局 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S1):17-26.
[6]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13):5-12.
[7]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
[8]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0-11-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责任编辑 王文静]
A Survey of the Organizers and Participant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 Taking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Yuming, GAO Jianfang, LI Guanghao
Abstract: The organizers (project leaders) and participants (membe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important others" who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y are both "cultivators" and "transformator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refor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organizers and participants of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eight public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Yanbian Prefecture of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organizers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urposes, forms and hobb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factors affe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backbone teachers, improv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jects; organizer; participant; investiga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