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评估脑出血征象和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及软化灶的价值研究

2021-04-07 07:55郭龙军冯国洋鹿梦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叶征黑洞软化

王 娟, 郭龙军, 李 昌, 冯国洋, 鹿梦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放射科,北京100144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凶险、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其中血肿增大及出现软化灶是致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1]。临床早期评价血肿增大、出现软化灶的风险是有效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CT血管成像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技术,其中斑点征、渗漏征在预测血肿扩大风险中具有较高敏感性,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在多数医院CT血管成像并非急诊常规检查手段,而CT平扫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2,3]。因此,探明CT平扫参数与血肿增大、出现软化灶间的关联性具有重大意义。脑出血CT平扫的征象众多,常用的如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规则性等,均可能是评价脑出血病情转归的依据,但以往报道重点多从Logistic回归方程方面分析血肿增大及出现软化灶的危险因素,很少明确相关参数具体预测价值[4]。基于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了CT平扫评估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并预测血肿增大及软化灶的价值,旨在为临床完善诊疗机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出血血肿增大患者,设为血肿增大组,另选30例脑出血后无血肿增大患者作为无血肿增大组。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5];急性脑出血6 h内首次完成头颅CT平扫;病情稳定;符合内科治疗指征,发病24 h内均行内科治疗,未进行任何手术治疗;治疗6 h后或出现病情变化时再次进行头颅CT平扫;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出血性脑梗塞者;脑动脉瘤、烟雾病或脑血管畸形诱发脑出血者;脑外伤致脑出血者;抗凝、溶栓等所致脑出血者;濒死状态或深度昏迷者。

1.2 方法

(1)患者入院时进行颅脑CT检查,采用飞利浦 Ingenuity Core 128层螺旋CT机,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螺距1.0、层厚1.0 mm、矩阵512×512。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第2颈椎至头顶部。入院治疗6 h后再次头颅CT平扫。

(2)数据分析,获取数据传送至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自行检测血肿部位和血肿最大径、最小径、体积等参数,对病灶进行评价。

(3)定量资料:a. 血肿体积、最大径、最小径由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自动计算。b. 血肿最大CT值、平均CT值,由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取全部视野后,测算血肿最大CT值和平均CT值。手动计算血肿最大径与最小径差值。

(4)定性资料:a. 混杂征,血肿内有相邻低密度、高密度区,且不同密度区分界清晰,可肉眼分辨,CT值差值≥18 HU;b. 黑洞征,血肿内存在低密度区,表现椭圆形、圆形或小斑片状,且未与附近脑组织相连,边界明显,且高低密度区值差值≥28 HU;c. 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边缘呈分叶征,见血肿分散或边缘突起。

血肿增大定义:CT复查出血量与初诊时对比,增加>33%或绝对体积增加>6 mL。出血量换算方法:按简化多田公式(abc/2)计算出血量,通过血肿FEA法换算出血量(1 mm3=1 mL)。血肿形态规则性判断:FEA法采取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中三角片数量(TQOT/mm3)≥1.95 个/mm3来界定。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征象与定量参数比较。

(2)血肿增大的Logistic回归方程。

(3)分析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的价值。

(4)有/无软化灶的患者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比较。

(5)分析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软化灶的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计量资料采取 Bartlett 方差齐性检验与 Kolmogorov-Smirnov 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平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因素;预测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置信区间、敏感度、特异度及cut-off值,不同预测方案间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DeLong 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T征象与定量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31~76岁,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血肿部位、发病至首次CT时间、复查C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增大组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患者占比及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高于无血肿增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T征象与定量参数比较

2.2 血肿增大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以血肿增大为因变量(未增大为0,增大为1),纳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有混杂征患者血肿增大风险是无混杂征患者的2.505倍,有分叶征患者血肿增大风险是无分叶征患者的2.153倍,有黑洞征的患者血肿增大风险是无黑洞征患者的1.813倍,血肿形态不规则患者血肿增大风险是形态规则患者的3.676倍,且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与血肿增大显著相关(P<0.05)。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2.3 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的价值

分别绘制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的ROC曲线(图1),结果显示,混杂征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分叶征预测的AUC值为0.667;黑洞征预测的AUC为0.650;血肿形态预测的AUC为0.800;初诊血肿体积预测的AUC为0.802;高低密度差预测的AUC为0.754;上述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82,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任一单一参数预测,见表3。

图1 CT征象与定量参数预测血肿增大的ROC曲线

表3 CT征象与定量参数预测血肿增大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2.4 有/无软化灶患者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比较

血肿增大组有软化灶的患者中,出现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患者占比及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均高于无软化灶患者(P<0.05)。见表4。

表4 血肿增大组有/无软化灶患者的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比较

2.5 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软化灶的价值

绘制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软化灶的ROC曲线(见图2),结果显示,混杂征预测软化灶的AUC值为0.764;分叶征预测的AUC值为0.736;黑洞征预测的AUC值为0.722;血肿形态预测的AUC值为0.722;初诊血肿体积预测的AUC值为0.838;高低密度差预测的AUC值为0.810;上述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94,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任一单一参数预测,详见表5。

图2 CT征象与定量参数预测软化灶的ROC曲线

表5 CT征象与定量参数预测软化灶的ROC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受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脑出血发病人数有显著增加趋势,已发展成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6]。大量研究显示,血肿增大、软化灶形成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机率更大[7,8]。目前软化灶形成经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但血肿增大尚无统一标准,而血肿增大、软化灶形成涉及机制复杂,临床急需完善相关评价机制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9]。

本研究根据陆毅奇等[10]报道中所给出血肿增大判定标准进行分组探究,结果发现,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均与血肿增大有关(P<0.05)。有研究报道,与最初血肿量30 mL以上患者对比,血肿量低于20 mL患者的血肿增大发生机率较小[11]。本研究中,血肿增大组的初诊血肿体积高于无血肿增大组(P<0.05),可能是因为血肿量越大,脑血管组织自愈力越弱。血肿有多种形态,主要分不规则形态、规则形态,分叶征为不规则形态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有学者研究表明,血肿增大程度与血肿形态关系密切,有分叶征的患者30 d内病死率较高[12]。本研究也发现血肿增大患者分叶征及血肿形态不规则占比较高,可能原因是血液进入脑组织可直接破坏血脑屏障,并激活炎症反应加重脑细胞损害;血肿形态不规则时更易引起脑水肿进展造成不良预后。另外,混杂征、黑洞征均为血肿密度不均引起,本研究同样观察到血肿内密度不均的特征,且血肿增大组高低密度差高于无血肿增大组(P<0.05)。近期我国学者提出,混杂征是预测早期血肿增大的新征象,定义是:血肿内同时可见相邻高低密度区;高低密度区界限清晰;高低密度区密度差≥18 HU;高密度区未完全包裹低密度区[13]。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有混杂征患者血肿增大风险是无混杂征患者的2.505倍,有黑洞征的患者血肿增大风险可能是无黑洞征患者的1.813倍,且高低密度差与血肿增大显著相关。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联合预测血肿增大的AUC值为0.882,对应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90.00%,提示上述参数可为临床预测血肿增大提供参考依据。

脑软化灶是脑出血后脑细胞死亡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结构,与正常脑组织对比,软化灶质地较硬,内部分布胶质细胞、纤维结缔组织,并伴畸形血管。临床证实,脑软化灶体积越大,患者预后越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本研究发现,在有软化灶的患者中,出现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患者占比及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均高于无软化灶患者(P<0.05),此与国内外报道[14,15]基本相符。脑出血会诱发一系列继发性周围组织神经损害,如: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致脑组织移位、变形;出血体积大于30 mL时人体不能完全吸收出血,易形成坏死腔隙性病灶等。这种病理性改变越显著,上述CT参数差异越明显[16]。本研究还发现,CT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联合预测软化灶形成的AUC值为0.894,高于任一单一参数检测,可作为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的客观依据。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未进行长期随访观察,CT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对远期预后评价价值如何,需进一步探究。

综上可知,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等CT征象和参数与血肿增大及软化灶形成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便于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分叶征黑洞软化
HAYDON黑洞
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MSCT征象与Ki67、PKM2、SPIN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5500万光年之外的“黑洞”,是如何被拍到的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
高分辨CT征象对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
黑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