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云卿
引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也知道地理与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相对于初中时期的地理知识而言,高中地理进行了一定的深化,研究的广度变大了一些,难度也随之而增加。所以,为了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地理的探究欲,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建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块化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课程中的中心任务为驱动力,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实现完成任务、课程主题目标的学习实践活动模式。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在于“教”与“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强调对学习情境的构建,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要强调对知识的探索、转化及应用。从任务驱动法教学机制视域出发可见,该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针对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场景当中,从而在学习场景中感受学习主题,实现理论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发展。任务驱动法视域下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其关键在于“教、学、做”融为一体,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真正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课程知识互动。
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他们在学习之中才可以融会贯通,不断进步。可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发现,在向学生说起一个地名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面面相觑;对学生说出一个新的知识点,他们也会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有关知识而觉得十分陌生。再加上有些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不是很重视,觉得地理没有语文、数学等科目重要,所以对有些知识的积累还不足,这就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在无形中限制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师仍旧习惯于用传统灌输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也没有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融合,这样在学科难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磨灭。学生上课状态欠佳,不会主动进行思考,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都与教师的古板教学息息相关。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学生依赖教师的情况,无论是新学知识还是复习课,都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期待教师为其做学习计划,这完全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观念。
理解高中地理课程具体目标的组成,需要先对其目标指向有明确认识。高中地理课程具体目标,从学生视角出发,提出学生完成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后,应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综合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考察实验调查获取解读应用地理信息四个方面,养成人地和谐发展的态度、能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学会用区域分析比较联系观点认识区域评价区域以及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进一步创设任务情境展开地理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一下城市中的动物园,然后自己提前手绘一些地图,并且在地图上标注清楚每一个动物的位置和名称,比如在地图中标注大熊猫、猴子以及老虎等动物,然后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地图,之后向学生们提问:“如果按照这个地图进行参观,那么怎么行走后才会更加地节省时间? 大概行走多远才能够观看到以上三种动物? 熊猫在老虎的哪一个方位?”通过向学生们提问这些问题,学生会更加认真地思考,并且还不会将其当作学习任务,还可以学习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并且还会加深学习印象,当学生们成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还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分组时,需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由简单到困难的划分。例如:教师在备课“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很多学生都理解不了“季风环流”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层,第一层的学生可以直接将东亚季风和东南季风进行对比,寻找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层的学生把不同气候的特点了解清楚,第三层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演练,根据所给的提示,推断出所属的地理位置或者所属的气候类型。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深入的学习之后,进行打乱重组,对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分享。最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小组之间进行总结发言,这样既可以进行知识共享,又可以指出在总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收获知识。
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知行脱节的教学模式,大力组织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构成与运用,让其通过实践梳理一些地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既能促使学生实现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行为,还能使学生做到以实践行为验证科学结论,这便能达成学生有机结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目标,整体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在教授“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内容时,高中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外在因素进行研究,从流水侵蚀地貌的方面梳理出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若想知道学生是否真正的学会了课本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某流域的地貌变化进行研究,结合该地的气候研究此地河流地貌的特点。为了增强高中生的实践认识,高中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践方案,研究流水侵蚀给本地河流带来的不良影响。经实践学习之后,高中生可以通过客观现实来对流水侵蚀给本地河流样貌带来的影响进行解释,如此,既能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具有个性复杂、特色鲜明的特点,高中地理学科在重要性日渐凸显的情况下,教师要想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解决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必须不断丰富教学模式,用以应对这种变化,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更多的地理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