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研究

2021-04-07 19:15:52翟立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教师应教材

◎ 翟立红

引言: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认知社会、理解社会以及参与社会能力为核心任务,致力促进学生达成思想政治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此一来,便可发现高中政治不仅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要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伴随新高考制度不断深化,高考考查重点逐步协同考察知识与能力,更具综合性、灵活性,并增加了对现实与生活现象的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改变

立足新高考背景,高中政治试题格外关注社会热点,出题范围相对广泛,涉猎了大多政治热点事件以及科学文化、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内容。为此,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之际,适宜引入社会热点事件,以便促使学生综合学习政治学科内容。同时,教师应及时督促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既要关注国内政治大事,又要了解社会民生新闻以及科技话题,形成主动学习、深入探索的意识,以便于能与高考考点相契合。

二、新时代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实践

1.深挖教材内容,落实新考点

高中政治教材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大纲,无论新高考制度如何改革,所考察的内容仍与教材保持密切关联。为此,深度挖掘教材便是落实新高考制度要求的必经之路。不可否认,如果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采用统一流程,难免会致使学生心生疲倦之感。所以,在挖掘教材内容时,可以采取“逆方向”策略。在学习教材前期,先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展开高效自习,在自习中密切关注任务,待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逐步解决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多彩的消费》时,教师便可邀请学生积极评价自身消费状况,以此导入新课。本节课考察重点,在于发现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扩大内需的方法。当学生在自主预习后,便可了解到“消费以收入为前提”,只有合理消费,才能保持收支平衡,进而维持经济的正常周转[1]。这节课中的题目,大多都是主观题,例如“联系实际分析一下如何才能合理消费?”这就意味着,只有学生吃透教材中有关的理论知识点,才能理清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从而给出更精准的答案。

2.优化课堂提问,扎实知识点

“问题”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的重要构成内容,通过一个问题就可串联起整节课堂,问题是建筑高效课堂的基石。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应时刻遵守趣味原则。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诱发其主动探索欲望。同时,课堂问题应具有一定深度,能凸显本节课内容实质,并且要具有层次性特点、连贯性特点,要照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信与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多变的价格》时,教师设计课堂问题应以价格为核心点,如“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价格?”“价格的变动又会为市场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了解各种各样商品的价格,所以他们对这些问题并不陌生,即便未曾吃透教材,也能说出一些影响价格的要素[2]。但不可否认,由于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以及基础理论知识,很难分清教材价值规律,因本节课的诸多考点中有很多零碎知识,如“单位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均要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展开探讨。为此,教师则要牢牢把握“价格”知识点,由这个点延伸到本节课所涉及的众多知识面。

3.适当联系时政,把握辐射点

在新时代,时政素材是高中知识学习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内容。立足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时事政治内容已成为高中政治课堂上鲜活的教学素材。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都可以组织“三分钟时事小演讲”等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意识到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准。在高中所有课程学习时,高中政治课课时不多,教学任务偏重,但如果能坚持时事演讲,便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政治课开课前,学生应筛选极具利用价值的时事素材。在学生播报与演讲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讨论,指导学生合理筛选信息,捕捉与高中政治课相关的时政材料,并学着应用高中政治教材知识“试评“时政材料,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财政与税收》部分内容时,学习委员的时事演讲内容是”延迟退休“热点话题,这是在互联网上掀起的一波风潮。由于学生理论知识不充沛,针对延迟退休的理解相对浅显[3]。实际上,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财政赤字问题,这就可以联系课本知识,结合财政收支平衡表现以及财政赤字解决办法,通过延伸课程理论知识点,将其与实际有机融合于一起,便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时政素材背后的知识,真正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经过“时事演讲”的训练,学生思政思维越来越活跃,可逐步增强应对新高考制度的能力。从此,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机器,在分析政治大题时,思维也会越来越灵活,考虑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宽广。

4.实施分层教学,凸显主体性

由于学生个体性格特点不同,家庭环境差异,在学习高中政治知识时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为此,教师需尊重学生个体特征,坚持“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这种情势下,教师就应积极应用分层教学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时代的劳动者》时,为了确保每一层次水准的学生都能充分了解“就业问题”,教师便可积极评估学生差异,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就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A组、B 组,A 组教学时,如若学生无法直观认知就业现象,教师就应在课程导入时引入热点话题,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就业形势,积极总结促进就业的对策。在B 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目前的“就业形势”等,指导学生与前后者讨论重难点,如“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就业”“就业者应该如何增强就业能力?”等。通过分析,便可得出B 组教学效果要明显强于A 组,为学生预留了充分地思考时间,可促使各层次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尝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任务大,改革负担重,高中政治教师应紧紧追随时代发展趋势,在改革中正视问题、汲取经验,以便带动改革效果与成效的上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以便实现新课改目标。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教师应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