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小儿川崎病是日本的川崎博士将出现持续性发热、淋巴结炎、皮疹等特征的患儿临床情况进行总结后的总称。我们在对大量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川崎病患儿近年来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关文献资料中,也将小儿川崎病称之为一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认为这种疾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性疾病,尤其婴幼儿为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有研究人员发现,小儿川崎病属于一种非良性疾病,患儿发病后,如果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引发患儿出现心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患儿死亡[1]。因此,对患儿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对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患儿的预后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治设备的不断更新及升级,超声心动图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诊断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62 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通过对其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详细的分析了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优势。具体如下:
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中随机选取62 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与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2];(2)发热时间超过5 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形性皮疹、眼球结膜充血、四肢末端出现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3)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的先天性皮肤疾病;(4)不能配合本次检测与治疗的患儿。本组患儿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3例和29例,年龄3 个月~5 岁4 个月,平均年龄(2.84±0.48)岁。
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本组患儿进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检查,采用本院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Philips IE33】及配套的高频探头(探头频率在3.5MHz~8.0MHz),对本组患儿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本组患儿进行检查时,应尽可能的在患儿安静状态下,或者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协助患儿家属帮助患儿取左侧卧位,采用与超声仪配套的高频探头详细的观察患儿的心脏情况,测量患儿心功能瓣口的流速以及房室内径等,将测量结果做好准确记录,通过本次检查明确患儿的心脏状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大动脉短轴、左室长轴、四腔心切面等情况,通过检测进一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分支病变情况,当患儿处于舒张期时,对其冠状动脉主干、分支内径等进行准确的测量,并做好详细记录。诊断人员握住探头手柄,以顺时针的方向将其进行旋转,一直到能够观察到清楚的右侧冠状动脉主干为止,对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评估,如评估结果显示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则要及时进行多次测量,进一步确定后,将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主干内径,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发现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瘤,则要通过进一步检查对动脉瘤病灶的部位、形状、大小、数目、范围的情况进行明确,并计算出此部位冠状动脉管壁是否出现增厚、是否出现血栓等情况。根据诊断情况,及时实施相应的治疗,并叮嘱患儿家属定期回院复查。
观察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变类型等等,并详细测量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如发现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则对其实施多次检查,取平均值,对本组患儿均行6 个月~1 年时间的随访,记录其恢复结果。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62 例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共32 例,占比51.62%,冠状动脉的位置主要在左侧12 例(37.50%)、右侧8 例(25.00%)、双侧9 例(28.13%),其余3 例为巨大型冠状动脉瘤,占比9.38%。本组患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扩张,管壁以及周围出现异常回声信号,血液流速增加,同时合并心包积液及心功能不全等图像特征。本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以轻度扩张为主,共有18 例,占比56.25%,除了3 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之外,其余11 例表现为中小型动脉瘤,占比34.38%;本组患儿经过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后,均出院,后期定期检查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改善明显,其冠状动脉内径基本恢复正常。
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扩张内径测量结果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均减小(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冠状动脉扩张内径比较( ± s,mm)
表1 治疗前后冠状动脉扩张内径比较( ± s,mm)
中小型冠状动脉瘤(n=9)时间 轻度扩张(n=18)巨大型冠状动脉瘤(n=3)治疗前(n=32) 4.02±0.56 4.81±0.82 9.26±0.59治疗后(n=32) 2.37±0.47 3.31±0.67 6.38±2.26 t 2.761 2.443 3.582 P 0.043 0.046 0.037
川崎病患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属于一种急性血管炎性疾病,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关于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只是有研究人员认为,小儿川崎病的发生与血管炎性病变有关,尤其婴幼儿为高发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3]。有研究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存在着冠状动脉扩张,有10%左右的患儿同时存在着冠状动脉狭窄[4]。近年来,也有临床报道显示,有个别小儿川崎病患儿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受到血栓、冠状动脉狭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儿出现了猝死、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5]。
目前临床上对小儿川崎病患儿的诊断主要以超声心动图为主,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能够对患儿的冠状动脉进行动态监测,此种诊断方式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形式的创伤,能够对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是否形成动脉瘤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观察,还能根据检测结果对患儿的冠状动脉管壁厚度进行评估,进一步对患儿是否出现血栓形成等情况进行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诊断人员通过对患儿左心室壁运动情况监测,明确了患儿心脏病变的情况[6]。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冠状动脉扩张会累及到左、右侧冠状动脉主干部位,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能够从多个侧面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2例患儿中,32例(51.62%)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并且患儿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冠状动脉扩张内径均减小。进一步证实了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患儿进行诊断嗯,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示出患儿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依据,建议将其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