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空间布局与行动路径

2021-04-07 07:57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法学区块

康 兰 平

(合肥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合肥 230009)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加速了教育信息化、教育智慧化的发展,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模式催生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了教学模式、重构了教育生态、改变了学校的治理空间、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教育信息化、教育智慧化成为正在发生的实践形态,区块链技术所承载的生态系统作为新兴的场景应用与发展趋势,凭借着其去中心化、透明可追溯、高度信任和共识机制的显著技术优势,与正在谋求转型发展的计算思维的引入和法学教育改革目标相吻合。因此,探究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互洽逻辑与内涵界定,厘清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洞察区块链赋能法学教育的行动路径与实践机制,有助于从“制”“治”“术”的复合层面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转型升级[1]。

一、区块链技术与法学教育信息化互洽的耦合效应探析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社会业态的运行规则、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正在被打破,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带来了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去信任化的价值网络体系、公开透明的秩序空间以及匿名化可追溯的信息传输机制等等。区块链技术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权力链条和信任机制,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活态嫁接了新的桥梁,瓦解了传统教育领域的权力壁垒和信任危机,在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中型塑了教育信息化的技术迭代和应用模式[2]。

(一)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变革逻辑

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替代了传统科层制的权力运行模式,建立起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参与,相互信任背书的新秩序;区块链环境下智能合约的共识机制能够锻造公开透明、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执行机制,进而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实施效能。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去信任化特征有助于打破科层制信息传递的制度壁垒,降低跨部门、跨层级的监管障碍,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有助于破解当前数据造假、逃避监管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互通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集成深度挖掘法治运行的内在规律与实际表征,进而提升动态剖析、实时监测、精准预测的应急处置能力。比如在司法、执法等领域,区块链技术已经赋能电子存证,破解了当前电子数据存证难、取证难、认证难等现实症结。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司法审判、执行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有助于破解当前司法审判的裁量标准不统一以及执行难等问题[3]。最后,区块链技术凭借着其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显著技术优势,通过在技术底层打造数据共享、实时认证、透明可信任的应用场景,进而型塑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的智能化机制。区块链技术的多方应用在助推法律领域和法律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透明监管、算法黑箱、数据资源共享、技术风险的挑战与冲击[4]。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现代化的变革逻辑,探究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价值目标、建构机理、融合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现代化既要诉求于区块链+法学教育何以可能的平台和契机,从技术属性、价值属性、制度属性和功能优势的角度提升法学教育的时代担当,同时也应当警惕技术应用的限度和泡沫化陷阱。最后,区块链技术作为价值互联网和信息变革的产物,能够为赋能法学教育注入鲜活动力[5]。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应用现状分析

根据Coinbase报告显示,自进入2019年以来学术界对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热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顶尖大学开设了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课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了区块链法律的线上课程;普林斯顿大学重启比特币免费在线课程,德雷珀大学行政区块链计划引领了法学教育信息化变革和法律服务供给创新;坎布里亚大学提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生证书和可持续交流成就证书等等[6](表1)。授课方式也从传统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表1 国外大学区块链法学教育应用现状分析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国外大学区块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区块链赋能法学教育的转型升级既受到了技术架构与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区块链法学教育的模式变革与迭代升级。我们发现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教学需求与质量评价呈现出多元化诉求趋势。从国外顶尖大学推进的区块链法学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来看,尽管区块链法学教育尚未开拓出完美案例进行大规模复制,但是不少研究机构已经开始根据区块链技术架构特点进行教育系统升级、课程体系优化、师生角色平行化的改革与重塑,同时区块链赋能法学教育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系统重塑,破解当前法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计算思维匮乏,在教育资源供给、教学过程精细化、教育评价的多元化以及培养模式方面实现价值互联。

二、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应用场景与赋能评估

通过对国外顶尖大学区块链教育项目的经典案例进行过程跟踪和赋能评估, 区块链法学教育作为正在被实践、实验和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已经在拓宽教育应用场景、助力重构未来教育、促进智慧教育生态、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当前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应用场景正在被不断拓宽,呈现出多场景、开放性与多点关联的精细化、多元化趋势。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教育信息化的逻辑坐标基础上,聚焦于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应用场景与研究热点,从赋能评估这一过程监测与激励机制探究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应然图景、实然博弈与行动策略。笔者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前沿主题与发展态势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主题图谱内容呈现、高频关键词突显强度分析,以期从研究热点、发展态势中洞察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动因、模式与特征,并借助于赋能评估这一促进机制探究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宏观视野、中观机制与微观实践[7]。

(一)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空间布局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多元化并逐步渗透到法学教育的培养环节和培养模式。本研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筛选,检索的主题词为Blockchain law education,检索的时间为2016-2020,检索的文献数量为273,同时对文献的主题进行提炼和重复性剔除,最终确定英文文献270篇。将筛选后的270篇文献作为样本,然后借助CiteSpace、SPSS等统计软件,通过对文献增长规律、关键词共现规律、作者分布规律等进行历时性探寻、微观机制剖析,以洞察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研究主题、发展态势、能力框架与行动指南。

从发文数量看,国外学者关于区块链教育的研究成果日渐显著,已经呈现出学术变迁和跨学科知识格局,涌现出新的研究热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区块链学习证书评估与管理、区块链的信任模型与职业教育前景、区块链的跨学科课程设置等。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外学者较为关注区块链技术在法学教育的实践实证研究,侧重于理论与案例结合、过程性监测和质量评估研究,并强调在跨学科知识融合中探究区块链法学教育的体系架构、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估(图1)。

图1 国外区块链法学教育关键词图谱

相对于国外研究较快的生长态势,国内的研究也开始崭露头角。但受制于区块链技术场景、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因素的影响,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研究还停留在学理层面的溯源和厘清,更多的是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技术场景、法律规制与伦理评估等微观视角拓展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国内的区块链法学教育缺乏循证研究的实证布局和具体路径,亟待实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砥砺与互动(图2)。

图2 国内区块链法学教育关键词网络

综观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研究主题,既有区块链技术在法学教育领域中的多方应用,比如学位管理、学习成果总结性评价、保存学位记录和学位证书、减少文凭造假、数字货币的学习奖励、提升教育管理质效降低行政冗余与费用等等。同时不少顶尖大学法学院通过与计算机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进行跨学科课程与科研项目管理,一方面既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谱系的更新与计算思维的启蒙,同时通过校企联合、科研机构项目扶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中了解到法学教育变革的理论逻辑、技术图景与发展趋势,体现了区块链法学教育的计算思维的嵌入与核心能力培养价值目标实现。与国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研究成果丰富、主题多样且深入实践,国内区块链法学教育还属于新生事物,不仅理论研究成果较少,而且缺乏循证研究和微观研究,缺乏对标与对接全球视野,比如跨学科课程、国际化课程与产学研协同合作,亟待进行变革与创新[8]。

(二)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主要应用模式

从国外顶尖大学开设区块链法学教育典型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来看,国外区块链法学教育在关注主题上呈现出技术开发的实证化、教育应用的场景化以及法律治理的跨学科视角等等。比如斯坦福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思考区块链技术创新、破坏与冒险的法律实施困境与权利观照。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应用模式:(1)基于区块链的学分、证书管理能够削弱教育机构作为认证代理机构的核心作用,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终身的学习机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去中介化;(2)基于区块链的学习数据存储与追踪有助于创造安全协作的学习环境,通过过程性的赋能监测评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基于区块链的法律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了跨学科的方法格局,跳脱出了法学院课程的法教义学视角,从当前政产学研界已经认识到了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创新潜力与广阔前景,国内高校已经开始纷纷尝试基于区块链的平台架构、基于区块链的智慧教育形态、全流程链学习模式等等,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区块链法学教育尚且处于摸索阶段,在教育投入、资源匹配与质量评价上存在着规范性不足、标准缺失以及政策法律的盲区。为此,有必要从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技术图景、功能与意义、评价标准等方面探究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创新方向[9](详见表2)。

表2 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应用模式

从表2可知,国内外法学教育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去中心化教育系统、开发学位证书系统、优化教育业务流程、分布式存储与记录可信学习数据、构建平台运行新模式、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学习自组织运行等方面。区块链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多种应用模式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效能。

(三)国内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核心学习能力图景

综观国外法学教育区块链项目案例的应用场景、空间布局与行动路径,区块链法学教育逐步进入核心能力培育与制度完善阶段。从国外顶尖大学法学教育区块链项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估与实施方案来看,区块链法学教育更多地体现出跨学科知识格局和核心学习能力的型塑[10]。其具体表征为课程设置的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灵活学习机制、产学研合作的科研资源支持、注重学生科研训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等等。美国区块链法学教育项目中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既凸显了课程设置多元化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又不断融入创新创业赋能目标为培养适应法律职业市场需求的跨学科交叉人才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支持。具体包括:首先,构建全面融入区块链元素的课程框架与教学体系。大学课程设置与安排不仅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且需要培育批判性思维和核心问题意识,通过构建融入区块链法的研究元素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构建教学科研统一的研究性教学评价模式。区块链法学教育模式不仅仅需要回应传统意义上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学理分歧,而且需要打破既有单一学科培养的思维定式,倡导跨学科培养的协作融合模式,打造“教学与科研指导共同体”,需要实现两个重要转变:其一,实现“单一指导” 向“团队合作指导” 转变。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绝不是优秀科研工作者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具有共同教育愿景、拥有共同学术志向的学者所构成的生态型群落。 因此,构建高水平“教学与科研指导共同体”,由单一导师指导转向共同体指导,必须在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教育信仰,培育一致的学术信念,包容多种研究范式,以共同愿景为导向,在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形成教师群体的理解与合作,协同参与科研行动。其二,促进“单一学科培养”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 转变。学校要构建理工协同、文理渗透的指导团队,引导教师跨学科、跨院系的协作与融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术迁移能力,提升科研核心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11]。

(四)把脉问诊区块链法学教育的现实挑战

法学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它的知识体系与知识传授方式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呈现出跨学科格局。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固有藩篱和内在边界正在被打破和超越。然而传统法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侧重于域外经验与法教义学的逻辑推演,而忽视了法学教育的职业特点与实践诉求,导致了课程体系安排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法律职业人才培养难以有效满足市场的实践需求。伴随着法学教育改革的知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深入,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以来,构筑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健全双师型导师双向交流机制,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知行合一、同频共振亟需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规范与完善。而区块链法学教育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变革,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型塑亟待从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格局与融合平台进行课程体系革新、应用场景拓展与经典案例的赋能评估。当前我国的区块链法学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应当汲取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域外经验与成果,从课程体系优化、融合平台构建、师资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进行破与立,探究区块链法学教育技术场景的落地实现[12]。

三、区块链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行动路径

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兴起与实践正在开启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时代。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法律领域和法律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深,显现出技术驱动与价值共识的双向赋能;另一方面,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多元化技术图景也催生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区块链法学教育绝不仅仅是技术驱动的简单叠加或者单向度的窄化,应当在坚持中国法学自主性的基础上,推动法学教育的变革,在对标全球视野和对接智慧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下,探究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与赋能行动路径[13]。

(一)区块链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伴随着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法律领域和法律行业也面临着颠覆性变革和创新,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既要反思长久以来学科之间固有的藩篱和方法论之争,也要关注当下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业的新气象、新问题和新挑战,了解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国外顶尖大学区块链法学教育跨学科课程项目、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海量数据挖掘和区块链分工协作应用场景的职业市场需求。区块链法学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与型塑既需要积极应对区块链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去信任机制等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变革与研究方法转变,同时也需要积极吸纳跨学科和跨部门协作,在产学研高度协同合作中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借鉴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高校的产学协同合作模式,既注重课程设置的产教融合与全球视野,课程内容涵盖区块链法律规制、区块链产业融合、区块链金融监管,同时也需要服务于产业发展、教学科研与人才供给方式,用教育的方式为区块链行业发展提供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人才。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精准洞悉行业运行痛点,比如纽约大学的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智能合约与产业结合的技术架构和共识机制,既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和场景应用,同时也能够从科技与法律博弈的视角进行知识谱系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从应然层面的学理架构真正进入到行业应用领域,消解知识传授的学科壁垒和知识鸿沟,为区块链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助推赋能[14]。

(二)区块链法学教育的计算思维迭代与赋能路径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兴起,在颠覆性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进入到了数据可计算的智慧社会,传统法学教育所固守的法律规范体系的范式与边界在不断地被打破和重建,计算思维开始渗透到法律行业和法律治理领域。身处变革浪潮的法学教育必须积极回应变革与挑战,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智识支撑、学理赓续、价值共识与人才供给。一是知识谱系的更新与计算思维的变革。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场景多元化,法律领域和法律行业也面临着法律价值、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的知识谱系更新与计算思维的迭代。长久以来法学教育中始终存在着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方法论之争和学科壁垒,法律知识与逻辑体系的规范性、封闭性造成了滞后与缺失,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信息革命的变革与挑战。区块链法学教育亟需开放包容的理念,将计算思维贯通到法学教育的实施环节,打破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的固有壁垒,实现知识谱系的更新[15]。二是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能力,重视挖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启发下更好地理解区块链技术驱动下法学教育变革的方法论镜像与制度化实施路径[16]。从国外大学所开设的区块链课程来看,通过引入项目制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资源支持突显了跨学科知识格局,致力于打造教学科研共同体,推动产学研的高度协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科研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块链法学教育的学理溯源、实践应用与前瞻方向[17]。 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领着法律领域和法律行业的实践创新,法学教育也要高度关注区块链金融、智能合约应用、数字货币等新命题、新挑战,探索法学教育的实践创新与前沿趋势,提升法学教育的实施成效[18]。区块链法学教育作为一种正在勃兴的实践试验项目与创新培养模式,还有待政产学研界进行深度创新协同、勇攀高峰[19]。

猜你喜欢
跨学科法学区块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