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1-04-06 20:44吕荣耿妮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吕荣 耿妮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蕴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的观念,强调培养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家国情怀的内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历史学科中有相当多的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无论是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还是近现代探索救国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谋求国家独立与富强的志士仁人,或者是世界史中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精神,都是践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宝贵土壤。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引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思想情感,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展开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然而,就当下初中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家国情怀的内涵、育人价值以及渗透策略缺少认识,抑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初中历史课程特点,就如何在历史课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分享几点教学心得。

一、初中历史课堂融合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模式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历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率。家国情怀教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因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和本质上具有高度共同点,所以“爱国”是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大量爱国主义内容,很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向学生诠释着爱国主义思想。教师以家国情怀教育策略形式进行展示和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爱国主义情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积累和历史教训的借鉴,从多情感维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格局。家国情怀教育作为历史文化与发展进程的对接点和融合面,在历史教学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从新的历史视角出发,使历史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二、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

(一)精心确立教学立意,明确指向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史实因为年代久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也比较差。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确定教学立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中国古代取得了很多文明成就,特别是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曾引领了世界文明,推动了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对于这些课程内容,我们在教学立意时要防止学生产生躺在历史成就上睡大觉的心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文明成就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挖掘先民的开拓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并将这种责任感转化为学习与奋斗的持续动力。这样的教学立意在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自信力的基础上,从历史责任的角度对自豪感、认同感、自信力的由来进行思考,这样的家国情怀素养无疑是理性的、全面的、专业的。

(二)巧设问题,解读情怀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学启于思,思起于疑。”可见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疑惑,从而突破心理认知冲突。在历史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中心内容,注重设问方式灵活多样性,变换不同的视角来学习历史,探究历史。如:在讲授《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时,可设问:①为什么会爆发西安事变?②张学良、杨虎城的做法是政变吗?面对当时的情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③西安事变后,有人说杀掉蒋介石,而有人说不能杀,为什么?……通过设置精彩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张学良、杨虎城断然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了全民族的利益,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唤醒学生家国之情

家国情怀是一种浓厚的情感,所以,在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目标的历史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感官,对于唤醒学生的情感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教师以视频、音频等文本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官,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所以,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并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其中,以此唤醒学生家国之情。例如,在上《盛唐气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从《唐明皇》这部电视剧中节选的一些有关于盛唐景象的片段,这部电视剧以唐朝历史为背景再现了开元盛世。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直观地领略到唐朝盛景,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講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从抗日影视剧中剪辑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呈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抗日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艰辛、不易,使学生认识到国败家衰、国强家荣的道理,以此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同时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推进其相关工作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历史教学生活化,合理地设立问题,讲述历史人物伟大事迹等方式促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而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69.

[2]年明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20.

[3]吴珍珍.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唤醒学生“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67.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