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的辅导员威信探析

2021-04-06 20:45张军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威信成效辅导员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达到目的最主要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是青年,他们在教育的对象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多为“00后”,自主发展意识很强,个性突出。他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如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群体的成效如何,是文章研究的切入点,进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的辅导员威信,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辅导员威信的来源进行分析,对辅导员威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共生给出了建议:重点提升人格威信、合理构建知识威信、巧妙运用职业身份威信和减少运用制度威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辅导员;威信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1.02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1-0152-04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1]。成效一般是指所获得的预期的好效果和功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预期效果或超出预期的效果。威信一般是指“威望与信誉”[2],辅导员威信是辅导员在“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信誉,是指辅导员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辅导员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3]。威信对于辅导员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影响很大。

辅导员工作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自身的威信和工作说服力,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体现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所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的辅导员威信现实且必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論域下教育实施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

文章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指在微观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因素”[4]。文章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环境和同辈群体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在微观环境的实践中,学校和同辈群体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最直接,辅导员的工作是负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的环境里,他们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大部分辅导员年龄与大学生相仿,和大学生有自然的亲近感,作为“同辈群体”,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共同语言的,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在微观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的统一于高校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目的就是尽量降低“对立”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教育实施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两个主体”之间的“统一”,进而再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辅导员威信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思想认识的正确,思想认识正确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体现的第一步,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在高校,辅导员的威信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作用明显,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辅导员威信有助于大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变。辅导员威信是自身具有的一种影响力,从辩证的角度讲,辅导员的威信是大学生所赋予的,如果大学生不认可,威信就无法发挥其正面作用,如果大学生认可,首先就是思想上的认可,进而是思想上的转变,最终会体现在正确的行动上。

第二,辅导员威信有助于身体力行式的朋辈教育。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进行“讲道理”式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进行身体力行式的言传身教。“身正”就是指辅导员应该具备较高的威信,对于很多工作,不用去讲道理、提要求,学生就会学着去做。作为大学生的朋辈,辅导员和大学生有着相近的话语体系、较一致的社会认识,在具备这些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如果辅导员具备较高的威信,就可以提高身体力行式的朋辈教育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第三,辅导员威信有助于降低灌输式教育“硬着陆”的冲击力。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灌输式教育的特点,灌输式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样进行灌输式教育,受教者信服的人和不信服的人进行灌输,所产生效果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施教者具有较高的威信能使灌输式教育发挥其最大作用,降低灌输式教育的负面作用。

第四,辅导员威信使枯燥的单一式教育更具说服力。高校管理大学生的各项制度纷繁复杂,辅导员能变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式相对是比较单一的。长期单一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易引起大学生的“疲劳感”,进而产生反感情绪,辅导员威信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这种反感情绪,使枯燥的单一式教育更具说服力。

第五,辅导员威信能进一步提高传统教育模式的效率。具有威信的辅导员做出的各项决策学生是会积极主动回应的,这种回应就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双赢”的结果。威信也使辅导员身边的班级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发挥作用,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辅导员的决策贯彻并辐射到其他同学,大大提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三、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辅导员威信的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辅导员的威信主要来源于人格、知识、职业身份和制度四个方面,分为人格威信、知识威信、职业身份威信和制度威信。威信的来源不同,导致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效果不同,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同。

第一,人格威信来源于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6]。人格魅力产生感染力而产生的威信,这一类威信是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威信,也最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能在工作中率先垂范、管理作风民主、善于倾听意见建议、善于和大学生互动的辅导员一般具有较高的人格威信。一个人格威信较高的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成效是四类威信里面最大的。

第二,知识威信来源于自身的知识涵养量。知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指学术、文化和学问”[7]。辅导员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哲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对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融会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第三,职业身份威信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职业身份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所对应的资格。传统观念上人们认为学校的工作人员都是教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受到人们尊重,人们发自内心服从教师的权威。这种认识在人群中间代际相传,形成普遍共识。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具有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从这个角度看,辅导员具有传统文化赋予“教师”这个职业的威信。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这个身份带给辅导员的威信相对大于管理人员这个身份带给辅导员的威信,但大学生对于辅导员作为传统意义上教师身份的认同度不是很高。

第四,制度威信来源于官方的规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8]。“就人对自身的约束而言,制度是人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调整、规范自身的行为和关系而约定或制定的规则体系;就人的社会性需求而言,制度是人获取或实现自己的社会性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结合方式,是浓缩的、固化的社会关系”[9]。制度赋予辅导员的职责和权力,这类威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单一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论域下辅导员威信运用不合理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又是拥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10]的一代,也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自主意识强烈,富有挑战意识,思维活跃,处于“后叛逆”时期。后叛逆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能独立处理和应对事情,不需要外界过多的干预。这样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在實际工作中,部分辅导员存在一些威信运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格威信的养成有待增强。人格是人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的信念、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威信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自我约束,自律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气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有些辅导员刚刚从大学毕业,和大学生年龄相近,阅历较浅,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有畏难情绪,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个别辅导员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这些表现会削弱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人格威信,影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第二,知识涵养层次较为单一。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使他们成长成才。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辅导员对学习重视不足,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导致面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少数辅导员由于知识掌握不够,在面对大学生时,语言表达能力差,理论深度不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说服力。

第三,过分看中职业身份威信。辅导员群体多由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构成,专职辅导员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近些年,个别高校过分注重了应聘辅导员的学历学位要求,而忽视了对他们所学专业的要求。部分辅导员虽然有高学历学位,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知之甚少,认为用辅导员的身份就可以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民主意识,对工作对象主体缺少尊重,缺少关心,没能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学生,没有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导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成效。

第四,制度威信运用较多。制度给予了辅导员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在大学生看来是非常大的权力,因为这些权力都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辅导员多用制度威信去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和工作对象主体产生距离感;现实中,大学生往往只是口头上答应下来,表面看起来工作“立竿见影”,实际上问题背后的复杂原因,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等都没有搞清楚,降低了工作成效。

五、适度运用辅导员威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共生

辅导员威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环境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信任—交流—沟通—影响”的辅导员工作模式是有成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的工作模式,这个模式的各个环节都是以辅导员具有较高威信为前提的。因此,构建适度的辅导员威信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第一,重点提升人格威信。人格魅力是巨大的威信来源,是最具说服力的力量。古人说“人无德不立”,“德,人之始也”,具有良好的品德是树立人格威信的关键因素,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接触最多,生活和工作在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首先就要严于律己,真正做到身正为范,以德服人;忠诚的职业态度是人格威信的基本内容,辅导员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对所从事的工作心存希望,对自己的学生心存希望;踏实的工作作风是人格威信的直接体现,行胜于言,好的作风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辅导员应该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并努力成为具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公道正派的为人风格是人格威信力量的体现,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有公心,能公平处理和学生利益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做一个学生认可信服的人。人格威信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前提,身教胜过言传,是“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

第二,合理构建知识威信。知识是科学所赋予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潜力是巨大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是树立威信的关键,要运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学术上的造诣,学习知识的态度,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学生最生动和最直接的榜样。当代大学生知识来源途径广,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他们的学习平台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有时候辅导员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面对知识面没自己宽的辅导员,学生相对难以认可他的建议和批评。较高的理论水平是知识威信最直接的体现,具备了较高理论水平的辅导员,才能真正说服学生,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并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的转变。合理构建知识威信,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一个知识渊博、学术成果丰硕的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其积极影响更不可低估。[12]”

第三,巧妙运用职业身份威信。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思想快,前文也有提到,大学生们在口头上对辅导员称之以“老师”,但部分学生内心深处没有真正把辅导员当做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代代相传的赋予教师这个身份的威信在辅导员身上是很难体现出来的,或者说部分学生缺乏这样的主动认知。所以对职业身份威信的运用要适度,辅导员不要主动或过分以管理者的身份去管理学生,应以教师的身份“教”“育”学生,更应以服务者和同辈人的身份去和学生互动,用言行感化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身份威信。

第四,减少运用制度威信。制度威信最大的特征就是强制性和单向性,过多的使用制度威信会增加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隔阂,会给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辅导员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把制度威信的运用淡化,也就是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自身威信的运用,应该将制度威信作为最后的选择。制度威信是外在“力量”给予的,辅导员需要提升内在的修为以提高自身的威信。

总之,构建合理适度的辅导员威信,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非常重要的。具备较高的人格威信,知识涵养量大,能够巧妙运用职业身份威信,制度威信运用较少的辅导员往往能够成为当代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的具有较高威信的辅导员。这样的辅导员开展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使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4]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8,104.

[2][7]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50,1668.

[3][11][12] 彭剑勇.高校辅导员威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7,8,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6][8]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879,2949.

[9] 王海传.人学视野中制度的功能[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183-185.

[10]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2).

[责任编辑:孙 皓]

收稿日期:2018-0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00后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及教育引导研究”(19BKS215)

作者简介:张军琪(1981—),男,陜西富平人,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

猜你喜欢
威信成效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神回复
微信vs威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自画像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