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批评提出文本中心论、文学语言、有机整体和细读法的分析原则,象征以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事物和道理,含有深刻的寓意。本文通过分析福克纳的代表性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中玫瑰和爱米莉人物形象,揭示其中背后的象征意义,以此分析福克纳对南方没落贵族、逝去的南方田园生活的怀念与惋惜。
关键词:新批评;象征;《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
作者简介:朱晓晗(1995-),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5--02
引言: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下的一个短篇小说。自出版以来,学者往往从哥特风格、文学伦理学、社会学批评和女性心理解读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本篇从新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的象征主义。新批评派(The New Criticism),是20世纪20至50年代英美批评界影响较大的一支批评流派,得名于美国约·兰塞姆所著论文集 《新批评》。这部文集赞扬托·斯·艾略特等人的批评见解和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称之为“新批评”,以别于19世纪以来学院派的传统的批评。新批评派提出文本中心论、文学语言和有机整体、细读法的分析原则。象征是细读法中修辞语言的一种分析方法,象征和意象有一定的关联。意象是指通过感官来描述物体,如描述物体的颜色和质地。在文学作品分析中,意象是可视的,因为无论是物体或人物,都是透过他人的眼睛进行描写。意象解读既可以从字面又可以从修辞手法进行解读,如“云”可指天气不好,也可指人低落的情绪。如果一个意象在文本中经常出现,那么就具有某些象征意义。象征兴起于19世纪的法国文学运动,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象征, 对于文学而言, 主要是指以具体的形象, 如实物、字符、数字、颜色等来代表、暗示抽象的观念, 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该具体意象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其自身(Robert, 1989:326)。
象征借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事物,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传达深刻的主题意义作用。一个形象本身和它所体现的象征的事物是不同的。同样,象征也有字面和修辞两种意义,如旗帜可象征国家。而本篇分别分析小说中玫瑰,主人公爱米莉象征,以此揭示玫瑰和爱米莉背后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玫瑰的象征意义
小说题目《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暗示着爱米丽小姐的人物形象犹如一朵玫瑰,在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中绽放,凋零(朱明慧,2010:62)。阿芙洛狄忒和阿多尼斯的爱情故事,赋予玫瑰花坚贞的爱情,美好的事物的象征意义。但在小说中,玫瑰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小说全文没有出现一朵玫瑰花,谈及爱米莉这个人物时, 福克纳说道(Harris,1988:152):
这儿有一个遭遇悲惨的女人,她的悲剧是无法改变的,任何人也无能为力。我可怜她。这是向她表示敬意,就像你在这种情形下要向人作出 某种姿势、行个礼什么的一样。对一个男人,你会敬他一杯酒,而对一个女人,你会献上一朵玫瑰。
爱米莉的生活是悲剧的。在她社会化过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她渴望能走出宅院,结交同时代的人,但她的渴望总是受到专制武断的父亲的遏制。由于其社会化过程的中断,爱米莉的成长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呈畸形状态(刘爱英,1998:35)。她不能构建独立的自我意识形态,也丧失了接人待物和承认社会变化的能力,所以拒绝交出其父亲的遗骸,拒绝纳税和订上新的门牌号。但脱离了父亲的统治,她也向命运抗争过,她尝试过改变,所以主动和来自北方的工人荷默相爱,在四十左右的年纪开绘画班。她内心还是强烈渴求着美好。可是,守旧的小镇居民,不允许一位贵族小姐自甘堕落。在居民的虚情假意和小声议论下,在根深蒂固的贵族观念下,爱米莉维护贵族身份的意识远远凌驾在自由和突破的意识上,她的思想愈加极端,心灵愈加扭曲。再加上荷默玩弄感情,使她彻底崩溃,以至于谋杀情人来固执地挽留爱情。“褪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罩灯、梳妆台”象征爱米莉曾经梦幻的爱情梦的彻底破裂。她的一生苦苦挣扎,奈何成长环境和社会舆论将她牢牢锁住,使她没有能力突破枷锁。她是一朵褪色的、银灰色的玫瑰。献给她的玫瑰,由作者之手奉上。从爱米莉的身份还是遭遇上,为她献上一朵象征惋惜和尊敬的玫瑰;毒死爱人的行为,可能暗指爱米莉在追求爱情问题上挑战时空(程锡麟,2005:72),为她的这种执着和挑战精神献上玫瑰。同时,这朵玫瑰也是作者献给南方。这片土地曾见证了福克纳祖辈的繁荣,给予他们富裕的生活,但他也意识到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对这种复杂的情感,福克纳也为自己的故乡献上一朵象征缅怀的玫瑰。
二、爱米莉的象征意义
南方赖以生存的经济形式土崩瓦解,贵族制度也摇摇欲坠。爱米莉是杰斐逊小镇上的最后一位贵族,她象征着父权专制统治下木偶般的南方淑女形象,也象征着南方的守旧迂腐的传统,贵族的价值观和南方的旧秩序。年轻时期的爱米莉小姐,身材苗条,举止优雅,是典型的贵族小姐形象,但她对自己的父亲唯命是从,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爱米莉的父亲影响甚至塑造了爱米莉的性格,在与爱米莉的人物画像中,他手执马鞭 ,不苟言笑,严肃冷漠。她的父亲认为追求她的青年地位低劣,赶走了所有追求者,使她30岁时,仍未婚配。他的专制刻板,守旧的贵族传统思想,使爱米莉的青春时光凋零枯萎。小说通过其父亲之死告诉读者,爱米莉在专制父权家庭生活中,是木偶般的南方淑女。爱米莉对她 父亲离去的事实,开始是不能面对,不敢面对的,她“依旧和往日一样,脸上也没有丝毫悲伤。她告诉来访者,她父亲没有死”,她拒接埋葬,而三天过后,镇上的人准备“诉诸法律和武力时,爱米莉崩溃了,这时,他们才赶紧把她父亲给埋掉了”。她的崩溃是出于情感依赖吗?应当不是,小说中甚少描述她与父亲的日常生活,而父亲的专制,威严,冷漠,保守的性格和形象,又使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毁掉了她本可以拥有的幸福,所以她的崩溃并非出自对父亲的情感依赖。然而,虽然父亲的专制虽然限制她的自由,但也给她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所以在认清事实后,她无能无力 ,不知所措。她没有独立的思想,也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在她父亲的影响下,她活成了一个父权制下木偶般的贵族淑女。爱米莉的父亲从她的生活消失后,爱米莉开始表达真正的自己,她剪短头发,宣告与南方贵族生活的决裂,她和来自北方的工人荷马相爱,追求自由与爱情,虽然她的爱情不是圆满幸福的,但她以她自己顽固近乎扭曲的方式,摆脱了曾经木偶般呆滞压抑的生活,摆脱了唯命是從的木偶般的形象。
正如文中所說,“她就是传统、责任与关怀的代名词,是小镇人世代想传达的一份应尽义务”。她被看作为一个纪念碑式的人物,人们认为她的一言一行应当有“贵人品德”。看到爱米莉与荷默外出,妇女们认为“格里尔森家的人不会看上北方佬”,但上年纪的人认为她有失贵族淑女体统,因此甚至想请她的亲戚来约束她的行为。而事实上,即使受到专横的父权统治,她的贵族意识也已是根深蒂固。她传统保守,高傲冷漠。格里尔生先生在世时,挥动皮鞭赶走了所有追求爱米莉的年轻人,将爱米莉看做一个维护其家族身份的工具。爱米莉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即时家道没落,她的头任然 高扬,“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家认可她作为格里尔森家族最后一丝血脉的尊贵地位”。她傲慢无礼,漠视收税的官员。在买砒霜时,她的反应如下:
“哦,当然,”药剂师说。“如果您要的话,当然有。但根据法律规定,您得说明买去作何用途。”
爱米莉小姐只是直直地瞪着她,脑袋向后微倾,为的是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直到他将目光移开,然后转身将毒药包好。(刘洋译,2017:008)
如果傲慢是一把刀子,那么爱米莉已经杀死许多不服从的人。她高昂的头颅,象征着南方贵族的尊贵地位。在南方贵族势力没落的情况下,小镇居民对爱米莉仍旧敬畏,象征着南方的旧贵族体系。她去世时,全镇的人都去参加葬礼,在这里,爱米莉象征着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美国南方旧传统价值观念的逝去和终结(袁敏敏,2018:151)。旧南方贵族的生活,投射在爱米莉身上,她的死象征着逝去的贵族生活,逝去了的美国南方旧传统价值观念的逝去和终结。
结语:
福克纳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短小精悍。文本采用的象征手法,使的文章深沉隽永,作者采一朵玫瑰,献给敢于追求但爱而不得的爱米莉,献给带给作者无限美好回忆的南方社会。爱米莉犹如一朵在风雨飘零中的玫瑰,虽然试图打破束缚自由的高墙,但始终囿于贵族身份,困于根深蒂固的贵族传统。从这朵玫瑰,含蓄婉转地表达 福克纳对逝去的南方贵族生活、田园生活的怀念和惋惜之感。
参考文献:
[1]Harris, Laurie Lanzen and Fitzgerald. Sheila. Short Story Criticism. Vol.1[M].Detroit: Gale Research Company,1988.
[2]Robert, Edgar & Henry E.Jacobs. Literature: A Introduction to Reading and Writing[M].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89.
[3]程锡麟.《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策略分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5(03):72.
[4]刘爱英.《从淑女到魔鬼-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1998(02):35.
[5]威廉·福克纳等.《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刘洋等译.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6]袁敏敏.《南方贵族阶级的没落和淑女道德的崩溃-探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爱米莉悲剧性格的象征意义》[J].,社科学论,2018年(10):151.
[7]朱明慧.《玫瑰园中的影子-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寓意》[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