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岭南文学社”

2021-04-06 03:30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蓝花岭南文学社

湖南省江永县第一中学岭南文学社的前身是1979年9月由宋豪恭老师创办的小草文学社,1995年9月正式改名为岭南文学社。该社团的办社宗旨是: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繁荣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養。现任指导教师是湖南省青年精英教师、永州市名师———周启群。

社团刊物《岭南》已出刊57期,发表学生作品3000余篇,为写作爱好者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近三年来,社员中8人次荣获全国作文大赛奖项,15人次荣获省级作文大赛奖项,社员在《作文通讯》《高中生》《初中生》《全国优秀作文选》《语文周报》《语文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00余篇。2019年、2020年文学社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南赛区组委会、湖南教育报刊集团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奶奶·土地

岭南文学社陈睿康

又是一个春节,奶奶早早地准备好了自酿的米酒、饭菜以及其他祭祀用品。首先是祭天地,然后是祭祖先和已逝的亲人。虔诚鞠躬的样子,传达着奶奶敬畏土地的心语。

奶奶当了一辈子农民。在土地上成长,在土地上养家,又在土地上变老,奶奶一辈子都不曾离开她的土地。直至年过古稀,也舍不得她的一亩七分地。

奶奶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一年三季,两季水稻,一季油菜。自打我出生到现在,我从来都不担心我们家缺米缺油。吃了十多年奶奶自己种的米,再吃外面卖的那些“精品米”便觉得索然无味。奶奶种的米,已经成了我的味觉记忆,是家的味道。来我家吃饭的客人,没有一个不喜欢吃我家的米饭的。特别是我的小舅婆,每次来都要赞美一番。雪白剔透的米粒,饱含醇香的米浆,载满奶奶的辛勤汗水。这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奶奶的一亩七分地,一季就有两千多斤的产量,奶奶可配得上“水稻土专家”的称号了。奶奶告诉我,这是因为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杀虫、用什么药杀什么虫。她还说,她咨询过卖药的老板,一直都是跟他买质量最好、对人影响最小的农药,这样才能种出最好的东西。

平常周末时,奶奶都要回一趟老家,好好地照料她的土地和土地上种着的宝贝。农忙时节,她一个月都得在田里劳作。农闲时,她也会沿着小路到田里转转,放放水。回到县城后,奶奶总会跟我炫耀她的劳动成果,那水稻结籽结得多饱满,那油菜长得都比她高出一截儿了。一株株禾苗,一分分田地,都是奶奶的心头肉。

在农业机械化的年代,奶奶依然保留着传承了上千年的土技术。奶奶不像其他人,她是插秧,而不是抛秧。收获时节,往稻田一看,就数奶奶的田最抢眼。奶奶会种,也会煮。村子里谁家办什么宴席,都要请奶奶去帮忙。

奶奶的自留地不大,只能种上四五行菜,却是奶奶的后花园。她没事就到地里浇浇水,松松土,摘去一些老叶,施一些农家肥。因为不打农药,所以一些贪吃虫总爱光顾奶奶的菜地。即使这样,奶奶还是坚持“宁被虫吃,也不吃虫”的原则。我喜欢吃什么,奶奶就会种什么。看到我喜欢吃西蓝花,奶奶就开始种西蓝花。不过,奶奶虽然种了几十年地,但对于种西蓝花,她还是个新手。听奶奶说,那西蓝花长得可好了,一棒棒的,都长满了,到了疯长期,我们只挑最嫩的吃,有很多会老在地里。奶奶可心疼了,只好送人。在我们住的那个单元,从二楼到六楼都能品尝到超市里可能买不到的还在上“幼儿园”的西蓝花宝宝。那嫩的,炒出来,全是黄绿黄绿的。夹一筷子放在嘴里,不用用力咀嚼,磨两下就碎了。

红薯,也是奶奶引以为豪的宝贝。以前,奶奶吃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今奶奶依然如此。宁愿多吃块红薯,也不愿多吃一口饭。每次早餐吃红薯,总能看到奶奶灿烂的笑容,以及奶奶手上流着的红薯糖汁。说实话,那糖真的甜而不腻。黄澄澄的红薯肉中满含着土地滋养的精华,拿在手里,只要稍一用力,就流出糖浆了。若早餐没吃完,奶奶肯定会在午饭前再吃几块红薯,然后就有借口少吃点儿饭了。奶奶知道我喜欢吃红薯干,所以每年都会把这“地中黄金”精心晾晒。想吃了,就把它们放在米饭上一起热。软软的红薯干,中间软糯,外皮有嚼劲,不粘牙;米饭带上红薯味,更香甜。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生红薯切丁,拌在饭中一起煮。那金黄金黄的红薯饭,是奶奶的最爱。

奶奶一生都在她的土地上生活,土地是她一生的伴侣,是她的魂。奶奶不能没有土地,就像人不能没有空气一样。奶奶无论有多少烦心事,都会在田里忘掉。

很多人都劝奶奶不要再种地了,好好享福。但奶奶一直坚持着,因为土地是她一生的事业。

教师点评

奶奶对土地的情感,既厚重,又细腻。从全文来看,作者以土地为背景,从奶奶与土地的关系着手,写奶奶如何照料土地,并重点描写她种植的水稻、西蓝花长势喜人的场景,以及旁人的夸赞等细节。作者抓住奶奶的神态与情绪进行刻画,笔下的奶奶形象丰满、情感饱满。文章结尾可圈可点,没有大肆渲染,而是贴着人物写,奶奶对土地的情感在朴实中闪光。(周启群)

立春

岭南文学社周宇杰

在半梦半醒中依稀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困意未尽,打了一个哈欠,抬起沉沉的眼皮,才猛然想起今天是“立春”。

这一天是要去踏青的。早饭后,我们一家三口欣然踏上了去上甘棠的路。

虽说是“立春”,但室外温度并不高,冷风吹得人瑟瑟发抖。这风似乎来自残冬,但在冰凉下已有一丝暖意。这,就是春的气息吧。

在上甘棠,春的到来是悄无声息的。它不像北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万物复苏”,将冬的雪白改换为春的浅绿。南方的春,只是来几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几个春光明媚的晴天,便算是春到了。树,还是之前那么绿;河,还是之前那么清。

登上古老的石桥,才发现石头缝里长出了野草。细细小小的绿,一到春天便探出了头。桥上的风很大,吹得它们站立不稳。但它们也不在乎,只顧把叶尖伸向天空,承接住金色的阳光。春给了它们力量,给了它们勇气,也给了它们希望,所以它们就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新的春天。

桥的下面,河水恢复了生机。翠绿的新水,不知从哪里流出,注入快要干涸的河道,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走下石桥,来到河边,近距离地欣赏这绿绿的水。水好平,犹如明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忽然,一声响亮的“嘎”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不一会儿,又传来了一阵划水声,然后,一队鸭子进入了我的视野。

现在,河水应该回暖了吧?“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鸭子已迫不及待地下水了。水是鸭子的游乐园。在岸上,鸭子宽大的掌蹼不起丝毫作用,它们只能一摇一摆地缓缓前行。但在水中就不同了,它们快乐地游泳,游得尽兴了就朝白晃晃的天空叫一声,或者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捞一点儿水草吃。它们玩乐的痕迹如同一个个同心圆,向河面展开去,然后一点点被抚平,最后又归于平静。这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呀!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美好的春天里,怎能不出去游玩,看一看美丽的风景呢?

教师点评

本文充满生机与活力,作者敏锐的感受力荡漾在字里行间,春天的气息在作者的感官间流淌,在诗意的笔触下生长。无论是风、雨,还是桥上、桥下的风景,抑或是水中的鸭子,都是那样富有情味。此外,浅显而精妙的语言,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像“南方的春,只是来几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几个春光明媚的晴天,便算是春到了”这样的语言,虽有点儿口语化,却因有了“几场”“几个”这样的修饰语而让笔下的春雨、晴天有了韵味。(周启群)

优秀片段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外公喜欢带着我在田野间游玩。他会将路边星星点点的小野花编成花环戴在我头上,然后把我抱起来,高高地举在半空中,让我骑在他的肩上。我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就是给外公最好的奖赏。外公总会爽朗地大笑起来,用手拉着我的两条腿,大喊一声:“妮妮,坐好啦!”我嚷着叫外公快跑。外公一跑,他腰间的旱烟袋就自动合着节拍摇摆起来。那时的我,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小公主。

———岭南文学社首婧捷《岁月童话》

不觉间,天地都染了绿,开了花,唱了歌。老树,新芽,红泥,白云,鸟啼,笛悠……有声,无声,都是那样的蓬勃,那样的清新。悄然立于树下,不忍抬手点破这属于春的宁静,不忍长吁惊扰别人的梦境……

———岭南文学社杨珂《恰逢花开》

他时常来我们这个乡镇写生。他一支好画架,拿上画笔,瞬间像是变了一个人,眼中放着光芒。笔尖在画布上跳舞,各种颜色悄然融合。他的目光在画布与风景之间往返,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身体随着手臂动作大幅度摇摆。有时,他会放慢速度,微眯着眼睛,像一位指挥家,左手在空中划出如行云流水的弧线,右脚缓慢地打着节拍,山和水似乎在他的世界中定格……

画笔一落,他气定神闲,整个人都在发光。那山那水在画布上熠熠生辉,惊艳了眼球,惊艳了时光!

———岭南文学社何晨蕾《最美的相遇》

文字在你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那一字一句透露的是你对人生磨难的感悟,包含着你的孤独与忧伤。你的作品,总以悲情为结局。你笔下女性命运的悲凉,都像是你人生的缩影。

我是喜欢你的,喜欢你的孤傲清高,喜欢你为爱情奋不顾身的样子,喜欢你头也不回远赴美国的决绝。

我始终相信,你从未远去。在那一行行华丽阴郁的文字中,在那一张张黑白照片里,都有你的身影。你,一直都在。

———岭南文学社雷夏萍《世间唯有张爱玲》

猜你喜欢
蓝花岭南文学社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文学社怎么了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题蓝花楹
紫石花文学社简介
表姐变成了紫雪公主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