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凡成就伟大,用双手成就最美

2021-04-06 15:12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3期

2020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0年“最美职工”榜单,孙泽洲等10人光荣入选。他们当中,有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人类飞“月背”、奔“火星”的征途中展现着中国人的智慧;有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大国工匠,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缔造了完美的“太空之吻”;有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领头羊”,矢志不渝带领群众奔小康;有疫情期间保电抢险的电力职工;有默默守护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乡村邮递员……他们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全社会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这10位“最美职工”全部为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1.孙泽洲:向更远深空进发的总设计师

孙泽洲,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2016年,嫦娥四号任务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作为两个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孙泽洲开始了一面飞“月背”、一面奔“火星”的超常工作状态。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带领团队经常做试验到凌晨,早晨8点钟又开始第二轮试验,最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路漫漫其修远兮。孙泽洲从月球起步,如今又向更远的深空进发。2020年7月,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升空,开启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带领团队远赴新疆戈壁、内蒙古草原进行大量外场试验,建造火星环境模拟试验设施,完成了火星进入气动防热、火星大帆面减速伞、行星际测控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人物解读

过去的二十几年,孙泽洲将自己的光荣和梦想与星辰深空紧紧相连,留下一串坚定的足迹。“宇宙浩瀚辽阔,探索艰苦卓绝,你和你的团队,负重前行,历经挫折,终将‘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为现实,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你的名字在深空绽放。”央企楷模评委会给孙泽洲的这段颁奖词,就是对以孙泽洲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的深情褒奖。

适用话题

严谨认真、攻坚克难、勇挑重担、航天梦……

2.白玉晶:了不起的“城市医生”

白玉晶,吉林省辽源市水务集团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的工作需要同淤泥、污水打交道,被大家称为“城市医生”。老旧小区的下水道改造中,需要清淘出户井。但由于多年来排水不畅,出户井被居民私接化粪池,一勺一勺淘上来的都是臭气熏天的粪便,熏得门市关上了大门,行人掩着口鼻走路,但白玉晶和她的队员们没有怨言,咬牙忍着不让自己吐出来。就这样,她带领维护队仅用13天时间就改造了17栋楼,困扰了居民十几年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脏了我一人,幸福全市人,值得。”白玉晶说。如今,白玉晶走上排水维护岗位已经23个年头,全市200多公里排水管線、1万多座排水井、上百条明沟暗渠就是她的“战场”。面对这份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工作,白玉晶一提起就自豪感爆棚:“城市建设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去维护,身为排水清淘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光荣和快乐。”

人物解读

“脏了我一人,幸福全市人,值得。”作为“城市医生”,白玉晶不怕脏、不怕累,用自己的付出与奉献,换来了市民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让原本平凡的工作成为自己精彩人生的舞台,向世人诠释了“伟大源自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这一真理。

适用话题

奉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

3.刘丽:勇于创新的“油田霸王花”

刘丽,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高级技师。扎根采油一线27年的刘丽白天上井,晚上回家整理笔记。经过多岗位生产实践的磨炼后,她从一名石油工人成长为我国石油工业油气生产领域的专家型人才。近年来,刘丽带领团队,以创新创效工作室“刘丽工作室”为集智创新、合力攻关的技术攻坚平台,实施“研产用”一体化创新模式,让小改革创造了大效益,工作室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5项、群众性技术革新1048项,累计创效1.2亿元。面对今天的成绩,刘丽说:“作为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人,能够通过创新为企业多省钱、为国家多产油,我感到十分自豪。”

人物解读

作为大庆油田的一名普通采油女工,刘丽坚忍笃定地扎根基层一线,以执着奉献诠释责任担当,以精益求精打造质量标准,以创新创效谱写工匠篇章。27年来,她践行和传承老一辈石油人的优秀品格,用忠诚和奉献诠释着大庆精神、工匠精神,书写了新时期采油女工的最美人生。

适用话题

创新、工匠精神、平凡与伟大、巾帼不让须眉……

4.王曙群:打造完美“太空之吻”的特级技师

王曙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不仅仅是王曙群写在工作室墙上的一句话,更是他作为一名航天一线工人的铮铮誓言。1989年,王曙群从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工装模具的装配、维修工作。没有高学历的他,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拧紧每一颗螺钉,装配完成好每一件工装产品,确保不因工装问题影响产品生产。

1996年,他参与了单位举办的高级工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正好赶上对接机构产品研制,这一下子激发了他的钻研热情。在对接机构研制攻关的16年里,王曙群凭借不服输的劲头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儿,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载人航天总装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逐渐成长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2011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载着由王曙群团队装调的对接机构,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

人物解读

当我们一次次仰望火箭腾飞的壮丽景观时,只有航天人自己知道,这一切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浩瀚的宇宙中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然而,又有几人知道,从接受研制任务到交会对接成功,王曙群带领团队花费了整整16年的时间。技校出身的王曙群留给世人的宝贵启示就是:英雄莫问出处,起点不是终点。

适用话题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攻坚克难、英雄莫问出处……

5.刘双燕:扶贫村里的“好闺女”

刘双燕,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副科长、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扎根农村9年,面对贫困,她使出浑身解数;面对乡亲,她“走心”用情;离别年幼的女儿,痛失慈母和丈夫,她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刘双燕驻村扶贫期间,朱集村村民收入大幅提升,333户715人实现稳定脱贫。村民们对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过去村里穷,在外面都不敢讲是朱集人。现在村里发展好了,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走到哪儿都感到很自豪”。刘双燕说:“你和乡亲有多近,乡亲就和你有多親。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能为贫困群众做一些事情,是我最大的荣幸和骄傲。能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一生最骄傲的事情。”村里的老年人都亲切地喊她“闺女”。

人物解读

刘双燕和乡亲们之间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她经历了母亲和丈夫离世的家庭变故,强忍悲痛矢志扶贫,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勇气和决心,用青春和奉献诠释了一位税务扶贫人的责任与担当。

适用话题

责任、担当、脱贫攻坚……

6.胡洪炜:世界±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胡洪炜,国家电网湖北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二班班长。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项目的攻坚进度。“特高压带电作业一直是世界禁区,但禁区总得有人去闯。”武警转业的胡洪炜凭借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精湛的带电作业技术,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他暗下决心:我们不仅要当中国的状元,更要当世界的状元。2009年6月10日,胡洪炜迎来了从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世界上首次±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世界首次,意味着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意味着进入超强电磁场便可能“一去不复返”。凭借半年里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魔鬼训练,胡洪炜用完200副手套、穿坏了14双工作鞋、磨破了7套工作服,硬是将作业风险降到了最低。如今,胡洪炜是世界上±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攀上了特高压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的“世界之巅”。面对众多荣誉,胡洪炜说:“我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人物解读

踏破禁区,领舞世界前沿;敢为人先,终立行业之巅。“我们不仅要当中国的状元,更要当世界的状元。”有了这样的决心,胡洪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目标努力。在人生道路上,“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胡洪炜,如输电线路的铁塔般傲然挺立。

适用话题

勇于挑战、敢为人先、争夺第一、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7.熊桂林:留守老人们的“邮差儿子”

熊桂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武汉市江夏区舒安支局投递员。熊桂林是一名乡村邮递员,但他大部分工作不是送信,而是帮人代购生活用品,代办杂七杂八的小事。30年来,他坚持为这里的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邮差儿子”。1990年,年仅18岁的熊桂林进入邮政局工作,负责投递报纸、信件。熊桂林发现,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儿,从乡下到镇上动辄要大半天,出一趟门很不容易。于是,熊桂林在投递之余,额外给自己加了个任务———无偿帮村里的留守老人“跑腿”。他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乡亲们的各种需求,每做完一件事就用笔画掉。这样的记事本,熊桂林记了近20本。

人物解读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毛泽东主席称赞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的这段话,用在几十年如一日帮助留守老人的熊桂林身上也是最恰当不过的。

适用话题

奉献精神、人生价值、持之以恒……

8.潘从明:攀登科技高峰的一线工人

潘从明,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1996年,农村出身的潘从明进入金川公司工作。工作中,生产的每个细节他都不放过,每个关键点都记在笔记本上,闲暇时向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下班回家后,他拿着厚厚的冶金资料钻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啃”下了120余本冶金专业书刊、写下了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潘从明依靠努力自学和不断创新,完成了从一名学徒到普通工人、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再到大国工匠的跨越,完成了从刚开始学技术只懂操作,到后来开始研究发明、创新的蜕变。近年来,潘从明带领团队通过优化参数、创新工艺,获得了“第五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中国专利奖”“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创新成果82项。这些成果解决了贵金属传统工艺对复杂贵金属原料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推动了中国贵金属冶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的进程。

人物解读

只要勇于超越,追求卓越,一线工人也能攀登科技高峰。潘从明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钻的精神、挤的韧性、活的思维、实的态度,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每项任务,人人都可以出彩!

适用话题

追求卓越、脚踏实地、执着、创新……

9.赵新录:可可西里的生命捍卫者

赵新录,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江源园区管委会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软黄金”藏羚羊绒声名大噪,贪婪的淘金者进入可可西里,高原大地满目疮痍,藏羚羊数量从20多万只一度锐减至不足2万只。1996年12月,从部队退伍的赵新录主动申请加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巡山队员的行列,开始了他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职业生涯。23年里,赵新录和战友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抗高寒缺氧、斗“盗采盗猎”分子,凭着对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一腔热情,坚守“护好无人区、办好一个案,保护生态环境和拯救野生动物”的理念,组织破获“7·14”特大盗猎藏羚羊案件,收缴716张藏羚羊皮;组织破获“11·20”“12·13”等多起特大盗猎案件和非法运输、买卖藏羚羊皮等野生动物产品案件;参与破获“5·9”“4·17”等盗猎、非法捕捉、倒卖和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案件107起……守护好可可西里这片“人间净土”,成为赵新录和他的队员们一生的夙愿。在海拔近5000米的基层一线,赵新录一干就是23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肩负着保护藏羚羊、保护“中华水塔”的神圣使命,现在的可可西里,已经有10年没有听到过盗猎者的枪声了。

人物解读

从天寒地冻、风雪弥漫的荒漠,到步步泥淖、处处河流的湿地,从保护生态环境、拯救濒危动物的前沿,到卓乃湖畔藏羚羊保护现场的坚守足迹,赵新录将自己23年的青春与成长都留在了这片茫茫无人区里。他用自己吃苦耐劳、不惧危险的精神把大爱留在可可西里,始终不渝地充当着这里的生命的捍卫者。

适用话题

捍卫生命、牺牲精神、保护生态、赤胆忠心……

10.帕夏古丽·克热木:来自天山的劳务输出“领头雁”

帕夏古丽·克热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人,广东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工人。2006年,县里组织村民劳务输出,少不更事的帕夏古丽·克热木问身边的大人:“什么是劳务输出呀?”“就是走出大山,到城里挣钱去。”此时,刚满23岁的帕夏古丽·克热木做出决定,要出去看看。这个决定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06年6月她参加乌恰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前往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电子元器件厂务工,通过积极努力,当年劳务收入1.5万元,帮助家庭脱贫。也就是從那年起,她每年都会利用返乡探亲机会现身说法,向农牧民宣传劳务输出的好处,动员和引导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务创收改变贫困面貌。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521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前往广东省务工,其中有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210人,累计帮助贫困群众创收63万余元,帮助179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持续增收,达到或超过国家现行脱贫标准,实现了脱贫。帕夏古丽·克热木还热心帮助务工人员学习汉语和技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被大家称作“热心大姐”“热心古丽”。

人物解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帕夏古丽·克热木自己参与劳务输出帮助家庭脱贫之后,并没有忘记带动乡亲。中国有个成语,叫“古道热肠”,意思是说待人真诚、热情。帕夏古丽·克热木就用自己的行动给人们形象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内涵。

适用话题

人生轨迹、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共同致富……

(安徽省灵璧中学刘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