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学数学要讲经典例题,才能习得方法技巧,然后触类旁通;学书法要临名家书帖,才能写出好字;学写作也是一样,仿写名家名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正如朱熹所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
课本上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其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语言运用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仿写不同于抄袭。所谓仿写,是指我们要模仿那些作品的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等,然后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那么,如何仿写课文呢?
课本上的作品思路清晰、布局严谨、浑然一体,而这正是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好多学生写的文章组材松散杂乱、东拼西凑、段落之间缺乏联系,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无条理,无脉络。所以,我们可以把课文作为范文进行专项训练,认真分析名篇的布局及过渡衔接。
例如,学生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可以参照《游褒禅山记》一文。该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以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做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生通过仿写这类文章,可以学会材料的处理与搭配,就不会出现记叙只求叙事生动、完整,议论只求深刻的现象,从而避免了前后文断裂为独立的个体,缺乏整体感的弊端。
现在的作文题目大都是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主题宽泛,约束力弱,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谈话空间,但也造成了学生套用写作素材的弊端。无论什么主题,就是那几个事例、几个人物,文章内容陈旧,情感矫揉造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仿写课文中选材新颖、抒情真挚的篇章。
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散文,它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及家庭琐事来表现亲情,情感真挚,感染力强。大多回忆性的文章,都是以情动人,文中堆砌大段抒情文字。而这篇散文,作者叙述书斋的几经兴废,穿插描述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这些回忆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的,具体生动,读之有如身临其境。虽然事情平淡无奇,作者也没有直抒胸臆,但文章却情深意浓,耐人回味。学过此文后,学生可以用心观察生活,体会人物的一言一行,从身边人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中仿写一篇抒发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文章。
从小处入手抒发真情,可以一改过去那种为情造文的弊端。
语言运用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而课文正是准确运用语言的典型。我们可以向诗歌学习含蓄蕴藉的语言,向小说学习鲜明个性化的语言,向散文学习精美典雅的语言,向戏剧学习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用心体会这些语言艺术,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例如《儒林外史》一文,就是运用了准确、鲜明、富有个性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面貌、思想感情的。
例如第五回中,描写严监生与两位舅爷相商王氏死后把赵氏扶正的事。那王氏二兄弟听了,“把脸本丧着,不则一声”。待到严监生唤小厮取来银子,他们每人一百两,“二位双手来接”旋即变了面孔,屁股整个移到对方一边,王德道,“你不知道,你这一位如夫人关系你家三代”。待到王氏死了,赵氏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但在银子的诱惑下,这两位“铮铮有名”的秀才要钱不要脸,要钱不要亲姊妹,分明是下三滥的市侩,哪里见一点儿“尔雅”的影子?
这一回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极为成功,情节也很集中,四个无耻文人既有卑庸腐俗的共性,又都有独到的个性,恶、吝、贪、卑,各具情态。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段文字,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然后运用突出、典型的字眼仿写一段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字。
仿写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仿出创新作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和毛泽东。鲁迅在创作小说《狂人日记》时就曾借鉴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但鲁迅在表达忧愤的深广方面,超过了前者。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虽然是在读完陆游《卜算子·咏梅》之后创作的,但毛泽东的这首词表现出了顽强的革命斗志,以及把个人的理想和欢乐与整个革命事业融为一体的宽广胸怀。陆游的这首词抒发的仅是一个品格清高但无力改变现状的知识分子寂寞悲愤的情绪。两者显然不可相提并論。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让我们从课文入手,在仿写的道路上走向创新,写出华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