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颖茵
【摘要】史料型选择题在各地中考试题的比重居高不下。这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与史料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研究史料型选择题有助于教师把握中考的命题趋势以便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备考,有助于教师改进“用史料教学”的实践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史料型选择题;历史中考
近年来,史料型选择题在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分析近五年广东省历史中考试题史料型选择题的命题特点,总结出初中史料型选择题解题策略,帮助师生更好备考,并更好地进行“基于史料的教学”。
一、试题研究
1.史料类型
2016-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以下简称“广东省历史中考”)选择题共25题,其中,史料型选择题数量为:2016年17题;2017年12题;2018年15题;2019年有18题。2020年,30道选择题中有20题为史料型。可见,每年选择题约三分之二是史料型选择题。
史料型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文字类、实物类、图表类。文字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报纸杂志、著作、日记、信件等。实物史料,指的是遗址、遗迹和遗物,在试卷上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老照片属此类。图表史料,分为表格、地图、形势图、漫画,一般是后人的再创作。
据统计,近五年广东省历史中考选择题的史料类型以文字类为主,图表类次之(见表1)。
2.史料来源
试卷一般只对文字类史料标明出处,而进一步追查,可知其来源分成四大类,即史书、著作、报纸和论文。文字史料主要选自著作,古今中外皆有涉及,既有名家著作,也有资料选编合集,还有人物传记、游记,甚至有文学作品,没有规律可循。除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的不同文段分别被命制成2019年第10题和2017年第16题的试题以外,其他试题的文字史料来源均没有出现重复的情况。文字史料会通过直接引用、摘编或转述呈现在试卷上,阅读量不大,难度不高。
3.考察能力
一般而言,史料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是:区分史料类型,判断史料价值和解读史料含义。区分史料类型考查学生对给定的例子的史料进行正确分类的能力。判断史料价值考查学生辨析史料的真伪,判断史料可信程度的能力。解读史料含义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理解史料的能力。
广东省历史中考最主要的是考察学生解读史料含义的能力,一方面,指出材料涉及的历史名词并知道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出现的时间;更难的是,理解材料的核心观点。前者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调动知识储备,后者考察学生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
二、反馈教学
1.解题策略
文字类史料型选择题若要求选择与材料相关的历史名词,考生抓住题干中表示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关键词,联系所学,可获得正确答案。这一前提是考生要记忆基础知识。若题目要求理解材料的主旨大意,考生首先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然后找出剩余选项的“关键词”,继而寻找材料是否有与“关键词”匹配的词語,再加以排除。史料的来源出处,有助于判断立场和态度,含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若遇到答案和课本的结论不一致,以材料为主。
实物类史料一般配有文字说明,可按照文字类史料型选择题解题方法操作。
图表类史料型选择题涉及变化类和对比类两种题型。变化类题型,即同一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差异,多以折线图、时间轴等形式呈现。对比类题型,通常是对两个或以上的对象进行比较,多用表格呈现。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看图的标题,然后进行纵比或横比,结合所学,能获得答案。
2.命题策略
教师选题组卷,甚至原创试题时,保证史料型选择题题量占选择题半壁江山,其中,50%为文字类史料;图表类题目选用不同形式的图、表;实物类题目设置一到两题,结合考古新进展,传递学术前沿信息。
史料型选择题除了要符合选择题考查目标明确、题干表述清楚、选项设置同质、答案科学准确等选择题命制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在史学性和教育性两方面追求高质量。
把握史学性,就是要做到史料来源权威,考证得当,引用规范。教师要清楚地掌握所选史料的出处及作者,留意作者的经历及立场,选择史学界公认的名家名著。除非是生涩难懂的文言文,一般不进行转述。出现图片时,标题和必要的年份、文字说明要齐全。
把握教育性,也就是要做到试题立意高远,知识点选取得当,材料选取符合学情,问题设置科学严谨,选项设定合理规范。试题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精神和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做到科学合理,不要胡编乱造干扰项;确保正确选项的唯一性。
(3)史料教学
在“基于史料的教学”时,教师应选择经典史料。这需要教师广泛阅读,方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取舍。例如,中国古代史的名家经典著作,除了入选过考题的吕思勉、范文澜的作品以外,张荫麟、许悼云、钱穆等值得关注。中国近代史选过徐中约的作品,蒋廷黻、陈旭麓、郭廷以、胡绳所著各具特色,可以一读。中国现当代史首选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世界史可读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有了积累后,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史料设计相关问题,做到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学生分析史料既可以是口头回答、也可以是笔头回答,甚至是小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区分史料类型,判断史料价值虽然在广东省中考考得少,但日常教学不可忽略,因为这是学生史学入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从课程安排来看,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强调区分史料类型,判断史料价值,而到了后面的学习,则注重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因此,在进行“基于史料的教学”,教师还应该从课程设置的宏观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初中史料型选择题命题策略研究——以近五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为例”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840)】
【参考文献】
[1]林金木.例说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试题命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2]黄牧航,周朝阳.历史试题编制原理与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