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

2021-04-06 13:52邹云峰何旭辉杨孟刚蔡陈之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背景教学改革

邹云峰 何旭辉 杨孟刚 蔡陈之

[摘 要]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不断升级的视域下,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的关系更为密切、联系甚为紧密,互联网于各行各业中的地位也因此不可撼动。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互联网的出现造成的冲击是较大、较强的,直接加速了各科教学改革,其中就包含“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此,该文以“互联网+”为背景,进一步探知该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改革上的灵感和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背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教育基本概述及该背景下桥梁课程教学现状

(一)“互联网+”教育基本概述

互联网是近些年以科技为基础的新兴产物,它的出现对于各行各业均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加快了各行各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其与教育结合,亦对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不失为教育革新的动力和支持,也使得各科课程教学改革有更多可能性、可实施性[1]。深入“互联网+”中进行探索,就能发现“互联网+”不仅仅可以解决教学时限问题,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和禁锢,实现到现代化教学的过渡和转变,为线上师生有效互动、便捷交流提供了较大支持,突破了多重学习障碍、赋予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成了当前教育的最伟大功绩[2]。这样来看,“互联网+”是异常强大的,可让传统课程朝向现代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融合,扩宽了知识面、学习空间,自此可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可焕发课程的活力和生机,意义深远、价值不可预估、作用不可小觑。

(二)“互联网+”背景下桥梁课程教学现状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过程中,“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水平较与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桥梁产业高速发展、人才要求不断提升的双重视域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还有提升的空间、有继续调整和革新的必要,只为顺应当前形势和需求[3]。就当前来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学生实践教学时长少、新理论与新技术在教材中未有体现、学生电算能力差等问题,都在阻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继续提升,需要对这些问题追踪溯源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可不断提高“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水准。除此之外,这些存在的問题也可称为改革中的突破口,不失为一个正确改革、顺利改革的思路,还需重点看待、理性分析、有效解决。

二、“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知道,互联网技术与桥梁工程相结合并加速桥梁工程改革,是一种比较新颖且大胆的方法和形式,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带有鲜明的创新特质,可让“桥梁工程”课程焕然一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可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5]。除此之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桥梁工程”课程改革,可有效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可确保学生对“桥梁工程”课程持续改观并真正爱上这门课程。不管何种影响,都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可以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摆脱对教师的强烈依赖、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均有较大益处。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互联网技术需要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展现各项优势和功能,离开了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大概率是不能实现和达成的,只有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信息化素养基础上,才可真正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各个环节中,这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亦是决定因素。

(三)有效评价教学的全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桥梁工程”课程改革,可确保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方可有效对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贴切、精准评价,打破了传统教育格局、教学束缚下的单一化评价,评价准确性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将有效评价教学贯穿教学整个过程,自然可让学生受益匪浅且认可这种评价,才有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兴趣的可能[5]。与此同时,通过数据的对比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量化且一目了然,对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步骤及流程有着较大的好处。

三、“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策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在“互联网+”视域下得以革新,需要顺应外部形势来进一步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化,除了融入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理念外,还需要做到由浅到深的呈现,让教材更具实践性[5]。与此同时,要与后续的互联网教学资源、教学平台进行串联,并由此为教学内容增添一抹互联网色彩,确保教学内容有线上教学、多种平台教学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兴趣和需求来进一步编纂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融入教学重点、难点、基础点并不失乐趣,不断提升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特征,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教材学习中,远比教师强迫性学习来的直接和有效。当然,在每个章节引入现实工程案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切实将教材内容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缩减教学与外在需求的距离,切实将学生培育成更具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为学生今后顺利就业、体现个人价值奠定坚实基础[6]。

建议将第一章设为桥梁工程总论,分别讲述桥梁的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分类、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等内容。第二章、第四章可分别讲述简支桥梁及拱式桥的组成、特点、构造原理、计算方法、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等,是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章节。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可分别阐述连续桥梁、悬臂梁桥、缆索承重体系及组成、特点、设计、施工等多个内容。第六章是为了满足《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而设计的,使得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具现实教学意义,从而为巩固学生所学打造基础。

(二)课程教学资源改革

鉴于“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时长受限但教学内容还在不断增多的情况,还需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并保障教学质量,那么,即可酌情采用视频教學方式来达成相应教学目的。而想要实现该愿想,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视频教学建设和课程教学资源改革,确保有足够的实力、有合宜的环境可以满足视频教学的需求和要求,待这些工作完成后,提倡将施工影响、桥梁教学视频、动画等融入教学资源中,切实丰富教学内容,切实让学生看得直白、看得真切,从而加强理解和学习效率。例如可通过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现悬臂施工法,使得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确保教材中的内容得以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和吸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在提高视频教学成效和达成教学资源改革双重目的后,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资料收集、筛选、设计能力,还需围绕学生展开一切教学工作,从而在互联网优势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网络教学平台开发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是必然的,亦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焦点,还需各所院校加强对网络平台开发与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程度,从而保障网络教学平台顺利开发。当然,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要贴合“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的需求和要求,要为“桥梁工程”课程提供最贴心的、最人性化的服务,这是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宗旨和初衷。这个过程中,除了分析“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和在职学生网络学习特点外,还需要通过整合视频教材、课程讲义等措施,来进一步建立一个集合课程导学、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测等为一体的立体化网络课程,确保教师有机会、较为便捷地展开线上网络教学,从而大大延长教学时长、增强师生交流有效性。

课程整体结构设计还需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满足系统性学习进行开发。这点还需重点关注和重视,带领学生认清学习难点和重点外,还需根据知识点的分布合理安排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可主要进行视频教学和课程讲义两种方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更有效学习提供便捷性帮助、个性化支持,从而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真正认知、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并完成课程检验,其中涉及课程内容的讨论和测验。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理论内容有一个更精准把握、更透彻理解,还需将现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可通过设置相应问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实时测验,进而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效的把握,方可加强对课堂教学整体形式的把握。其次,要满足选择性学习进行开发。这类学习是赋予学生足够的权利对学习模块进行选择,然后完成模块最后相应的任务,从而获取测评结果,可将这些成绩在期末成绩后进行综合整理。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疑惑、建议或意见,都可通过该渠道进行反馈,确保该反馈及时到达指定教师手中。最后,要满足拓展性学习进行开发。要知道,“桥梁工程”是一门与实际作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为了避免学生学习表面化、形式化,还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可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可是独立性质的实践活动,也可是合作性质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所学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而满足实际作业需求和要求,方可助力桥梁专业学生快速成长与成才。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诸多改革中的基础部分。我们建议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已然远去,需教师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兴趣来推行更具创新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等。除此之外,还需结合“互联网+”背景,不断应用和落实讲授式网络教学模式、演示式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式网络教学模式、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收集整理式网络教学模式等,确保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创新性特色且与互联网技术加强融合,确保课堂教学更具现代化特质。当然,提倡和鼓励相关教师多采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相信会开阔学生眼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易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加深,是提高教学质量、助推课程教学顺利改革的有效途径。

四、“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思考与建议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不断推行和倡导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多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而产生的一种多功能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可起到不小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学生学好“桥梁工程”这门学科有着较多的助力。因此,还需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革新、创新的过程中,加大对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力度,方可将更多有关桥梁工程的内容、案例向学生呈现。如国内外桥梁工程图片、施工图片、现场照片、设计图纸等,还可以动画、视频形式让学生了解,方可不断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趣味性,方可避免片面的文字教学、口头教学,方可让课堂更具活力和生机。

其次,要充分监督线上教学的落实,从而真正意义上延伸课堂教学。虽说在“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会竭力打造线上教学平台,但是其推行和实施情况还有待商榷,因此,为了确保改革任务的真正达成,还需高校加强线上教学的监督力度,确保教师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教学要求仔细且充分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行线上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在线上教学不断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不应当放过任何一个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提升的资源,更要结合教学大纲、教学需求、教学目标而设计相应的教学素材,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学习更为丰富的知识。一些前沿信息也需认真搜集并让学生获悉,方可让线上教学真正走入学生日常生活中。

另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桥梁模型设计竞赛,培养更具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增强学生对桥梁工程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可在学校支持、教师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桥梁模型设计竞赛,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借此机会展示个人才华。当然,还需采用多个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渠道进行宣传,确保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报名。除此之外,要通过各种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激情,以此来强化学生在“桥梁工程”课程领域的探索欲望、学习主动性。

然后,高校要有意识地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只因教师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人群,关乎改革的优与差、成与败,尤其是教师的各项素质、各种能力,更是改革进度、改革顺利达完成的保障,所以,还需高校不断有意识地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其中涉及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素材搜集和筛查能力、课堂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教学素材设计能力、多媒体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会在点点滴滴的日常教学中应用到,还需高校为教师开辟进修通道、培训途径,还可联合校外企业承建一个专门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基地,方可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发挥间接推动作用。

最后,有必要借助社会支持、友校支持和合作企业支持,来进一步加速桥梁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尤其是位于经济不太发达地区、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高校,有必要借助外部支持力量来达成改革的最终目的,如若自身存在一些优势,可凭借这些优势换取合作企业或是社会其他机构的一些辅助和支持,方可让“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加快且更具合理化,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改革成效。当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高校清晰自身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不足、缺陷和亮点、优势,并从实际出发,制订完善的改革计划、科学的改革方案,相信在不懈努力之下,定能达成预期设定的改革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内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还需尽早的提上日程、落实于实际,这是顺应时代需求、满足教学要求的必要措施,应当引起高校的诸多关注,并结合自身情况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桥梁工程人才培育的更为高效。当然,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将互联网技术及元素引申至各个改革环节中,确保该课程教学改革逐步倾向于“互联网+”方向,从而贴合时代背景、实现借力发展,最终必将促进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苗,王新忠,彭智高,等.桥梁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4):134-135.

[2]陈铁,向敏,荣学亮.微信公众平台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30-31.

[3]周雁群,王新忠,黄国平.基于OBE理念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9(29):47-48.

[4]李晶晶,王占锋.基于雨课堂的“桥梁工程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221-222.

[5]逯文茹,赵敏.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7(01):32-34,54.

[6]唐咸远,廖羚.新工科背景下高新技术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7):148-151.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背景教学改革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