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淞
摘 要:语文是学校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学科,提高语文成绩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而这一点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与积累来达成。除了在课下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课外读物之外,教师也应该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阅读小组相互监督,合作共同进步。在小组模式的作用下,学生之间的督促与分享会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顺利。如果教师将该模式与课文结合,也会提高相应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中职语文阅读;应用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有意地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阅读小组中也可以互相监督,起到交流的效果,从多人的角度对于文本进行解析,分享不同思路,从而从一本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组建阅读小组,相互监督汇报
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与学生进行的沟通也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对彼此的情况建立更多的了解,推行阅读教学会更有成效。
例如,在《诗经》中,教师可以在没有讲解的时候为小组内成员布置下对于课文的阅读和研究的任务,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同时对《诗经》内的其他诗篇同样进行阅读。虽然有一名学生对于诗经进行过多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小组合作内,可以由一名成员来负责两到三篇的诗文,对自己负责的诗文进行深度学习,并且整理相关的资料。最后在课堂上小组内成员进行分享,将自己整理的相关知识与内容讲解出来。在小组内学生们彼此监督,教师所需要进行的管理会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得到相应地减轻。
二、选择合适难度,提升学生兴趣
在中职的阅读教学的推行中,教师应该为学生们选择难度更加适合的读本。当选择的文本太过于简单的时候,学生们阅读得过于容易,起不到应有的阅读以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当教师选择的内容过于复杂的时候,学生的阅读又会变得困难。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中,这一篇课文的内容属于一篇现代诗,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感受。教师可以为小组内的成员留下“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的问题,然后在课上让学生们进行分组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答案。在完成阅读以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答案,对于彼此的答案进行了解。对于组内同学的疑问或者质疑,学生也应该给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依据。同时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也需要经过谨慎地思考,设置符合情境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下也会进行自主阅读,来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目的。
三、调配小组成员,实现共同进步
在阅读小组中需要每一个同学都加入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地让学生得到锻炼。
例如,教师可以在全班的学生中将学生分成有阅读习惯与没有阅读习惯以及外向与内向的学生,来进行横向的分组,将不同习惯与性格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放在一个小组中。一个学生更加多样的小组搭配才会学生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形成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当然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想法,以免在小组中产生矛盾。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抽查,避免学生们因为小组中一个成员过于优秀而导致自己的想法和表述的内容受到影响,忽略了真正的个人意见。也要避免一些个性比较鲜明的同学代表其他同学的观点,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合作无法起到应有的推进阅读教学的作用。
四、增加实践活动,组内合理分工
除了阅读的进行以外,小组内通过合作来对外进行一个展示,在准备的过程中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在实践中教师也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情况也会有所把握,進行改善。
例如,在讲解自我介绍的要求与方法中,教师可以提前一周让学生们阅读一些人物传记或者是人物相关的文章,对自己的情况也进行一个思考。学生需要把自己所做的读书笔记交给同小组内的成员,让成员以自己的口吻根据读书笔记来帮彼此写一个“自我介绍”。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不仅对于彼此的阅读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组内也增加了合作。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根据读书笔记进行拓展的能力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在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教师应该应更多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一些事情放心地交给学生,对学生有一些信心,在这样的自主与实践中,学生们本身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其中的发展有时也需要学生自行把握。而小组合作为学生们带来的是对于彼此的把控,以及对于自我的监督,而阅读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在其中不断受益,影响未来的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范晓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与效用[J].学苑教育,2019(23):44.
[2]张昭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研究[J].长江丛刊,2019(18):72-73.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