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逸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音乐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表达情感、交流情感,一堂好的音乐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湖南省教育厅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师资水平,在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意见》中提出实施五年制师范生免费教育,选拔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进入学校当中,为农村特别是民族贫困县市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的教师。虽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农村的音乐教师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音乐课的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并未被教师所重视。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不同风格的音乐被人们所追崇着,人们聆听音乐能够洗涤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好。在本质上音乐教育是审美于情感的和谐统一,可以在音乐中找到于自己情感契合的旋律与歌词,每个人的音乐理解对于不同的曲目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谓美育,也即“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关键一环。霍姆林斯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培养人”教师在音乐课堂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美育是音乐教育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欣赏美等,并通过音乐,感化身心、净化心灵。因此,五年制农村音乐教师要突破教学模式的局限,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课堂环境之中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领学生旨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之中去提升核心素养,增强音乐的美育教育实效。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较强,是教师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和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对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美育教育主要体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中,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学。“美”即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中渗透美育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但受应试观念的影响,语数英三门主科目一直被学校和家庭所重视,学生的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的教育观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城市中的学校尚有这种思想,农村中便更为严重了。
核心素养指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的学生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要求,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对一个学生进行核心素养能力的判断,不是了解其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程度,而是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
我国教育资源一直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大量的优秀师资被一二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所吸引,农村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音乐教师的数量一直以来都较为匮乏,教学素养参次不齐,音乐教师一人兼任多个班级的音乐教师,在应试的观念下还存在被语数英的教师占课的现象。据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育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力量状况分析报告》,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教师有59.9万名,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美育师资的供需均衡严重失调。在广西、江西、青海等省份,农村小学美育教师的岗位缺失率超过半数,美育课程的开课率只有30%。
另外,一些调查显示现阶段只有43.34%的农村音乐教室内有音乐或音乐相关课程的教育背景。尽管有五年制的定向教师的政策培养,但整体上农村的音乐教师仍旧匮乏。
当前我国五年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音乐教师师资欠缺的局面。但仍受到教学设施的影响,无法完全地开展音乐教育,此外,五年制农村音乐教师的整体音乐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学校的环境较为偏僻,相比较于城镇学校,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设施较为稀缺,音乐课全靠反复练习的低效学习。一些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学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等教学问题,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基础的音乐教学设备,比如电子琴、音乐播放设备、基础乐器等,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学生们的音乐活动开展范围仅在教室的座位上。每逢节假日的活动庆典,也缺少学生们进行自我展示的文艺汇演舞台。
音乐是一门要求学生共情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科。受教育资源有限,部分五年制农村音乐教师不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之上仅仅只是纠正音乐的节奏、音准,忽视了音乐课上提升学生们自学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难以改变,教学理念过于单一和片面,使学生难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课堂中,农村音乐教师并未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的认知停留在休闲娱乐上,甚至将上音乐课作为一种缓解语数英枯燥乏味的一种方式。加上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核心素养观念意识不强,难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政府应加强对五年制农村音乐教师的才人培养政策的制定,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政策偏斜,尽可能地让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一样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教育,为农村地区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作出政策优惠,倡导学校关注学生的音乐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音乐课是“副课”的不正确观念,有意识地引导学校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更接近音乐,主动去欣赏音乐。
五年制农村师范生培养的目标应按照“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教学能力,成为一个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全能型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一些交通不便和地理环境较差的偏远地区音乐教师应创新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利用自然资源去学习音乐,例如利用植物的叶子去吹响音乐旋律,或是在山谷之中与”山“进行对唱等等方法,来感受音乐。
如今,各科目的教学方法的革命日新月异。五年制的农村音乐教师以初中为起点,音乐素养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设计上更应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好,理解音乐作品内容的意义,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小学生大多是无意注意,容易迅速地产生兴奋或是抑制心理,教师的音乐课堂较为呆板,便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处理不当还会产生抵抗情绪。
因此,对于五年制农村音乐教师而言,应加强对教学设计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新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音乐。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活动,为音乐的美育教育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此举有利于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农村音乐教师而言,要着重提升对学生美育能力的提升,敢于突破有限的教学资源去进行教学。对于师资匮乏、教学设施有限、核心素养不足的情况要予以重视,主动地去改变教学现状,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