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21-04-06 03:29吴丽英
光明中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温经汤寒凝吴茱萸

吴丽英

部分女性在正常经期或经期前后,会出现小腹疼痛并伴有一定的周期性,症状较重者甚至会引发剧痛晕厥,是痛经的主要表现。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在月经期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扩散至臀部、外阴、肛门和大腿的某些部位。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的临床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在痛经患者中有一半左右的患者都是原发性痛经[1,2]。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主导病机为寒致任脉之瘀。温经汤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性激素轴水平,温化寒凝;通过降低宫内压,改善内膜增生(活血止疼)治疗痛经。温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女性不同程度痛经者患比高达80%以上,部分患者因疾患已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值得关注的是,从西医实践上治疗痛经的机理因素较为发展,从治疗效果来看不太乐观,且普遍治标不治本,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中医治疗痛经的成功案例屡见报到,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治疗方式,从中医学理论上讲,部分女性原发性痛经患者属寒凝血瘀型,可采用温经汤治疗,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3,4],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5 月—2018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并得到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其中,对照组45例,年龄16~33岁,平均年龄(21.16±4.20)岁;其中,未婚患者14例,已婚患者31例;病程最短9个月,病程最长7年,平均病程(4.13±0.75)年。研究组45例,年龄17~34岁,平均年龄(20.13±4.09)岁;其中,未婚患者16例,已婚患者29例;病程最短8个月,病程最长9年,平均病程(4.13±0. 75)年。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以《妇产科学》中关于原发性痛经的病症为标准,即:正常经期或经期前后,会出现小腹疼痛并伴有一定的周期性,且经主治医师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6分。

1.2.2 中医诊断标准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主要症状为:正常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畏寒,存在触痛区域且得热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经血量比较少、经血颜色黯、面色呈现苍白、舌黯呈现苔白等体征[5]。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范围。并对患者中的器质性病变患者、中医辨证非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及接受此次研究前服用痛经类药物的患者进行排除,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月经前1 d,开始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生产厂家: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209),1次/d,每次0.1 g。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连续服用7 d,治疗周期3个月。研究组:以温经汤加减治疗,药方为: 吴茱萸15 g,麦冬15 g,当归15 g,白芍20 g,川芎15 g,党参20 g,桂枝15 g,阿胶5 g,牡丹皮10 g,生姜10 g,甘草6 g,姜半夏10 g。水煎服,分成2次,早、晚各饮1次。在经前7 d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4 d。治疗周期3个月。在研究组的治疗中,需对小腹冷痛严重者、脾虚者及阴虚发热者适当调整药方。其中,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小腹冷痛严重者在药方中去牡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对脾虚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加入黄芪;对阴虚发热的患者可加柴胡和地骨皮。

1.4.2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及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其中,痛经积分评分标准如下:经期或是月经前后下腹痛5分,晕厥2分,腹痛难以忍受1分,出冷汗1分,影响工作或学习1分,坐卧不安1分,手足发冷1分,止痛药物无法减轻1分,需要卧床休息1分,止痛药物能暂时减轻0.5分,腹痛明显0.5分,面色白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肛门下坠感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疼痛小于1 d 0.5分,痛经时间每延长1 d 0.5分[6]。

1.4.3 疗效评定标准本次研究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分为4级:痊愈、显著、有效、无效。痊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100%,3个月内未复发;显效:痛经症状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50%~100%;有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30%~50%;无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0%~30%。

1.4.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无误后运用SPSS 22.0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为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比较对照组的复发总计率为17.78%,研究组为2.22%,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复发概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指数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痛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指数比较 (例,

3 讨论

对于痛经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的是服用芬必得布洛芬来抑制疼痛,但是实际上这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状况,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很多患者求助于中医。周腊莲[6]观察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发现,相比于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选取加味温经汤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在治疗3个月后复发概率也显著性降低(P<0.05),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7,8]。

北京协和医院的李晓亚[9]通过小鼠实验对照得知,温经汤中真正起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单体吴茱萸碱,具有镇痛、减肥、抑制增生、促进细胞凋亡、降低宫压和缓解子宫痉挛等临床效果。

现代中医经过对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中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冲任瘀阻,胞宫经血流通受阻(本病病机可概括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虚实两方面)。笔者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其病机多为冲任失养。因此治疗以调和冲任、散寒温经为主。

温经汤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共为君药。吴茱萸辛苦大热,入肝胃肾经,大热之性能温散寒邪,所以散寒止痛力强;桂枝辛甘温,能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二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之功更佳。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牡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党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能够达到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的功效,使血得温而行,血行而瘀血去,新血生,虚热消,月经调而病自除。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患者的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的增高有关。在这一理论下,西医在治疗时,多采用止痛、抑制疗法,虽见效快,但不良作用也相对明显。本次研究系显示,与西药治疗相比,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中采用温经汤治疗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温经汤寒凝吴茱萸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温经汤应用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