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苗苗,施庆利,李永昌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
停车供需矛盾已成为目前城市交通的困扰之一,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困扰居民出行的主要问题,如何避免在城市新区出现旧城区停车病是济南先行区停车专项规划的重点。在科学规划预测济南先行区停车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停车空间弹性预留、公共停车场复合开发、建筑配建与公共停车场协作互补以及避免路内停车等一系列策略。
根据停车需求的不同,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两类:基本车位需求预测模型和出行车位需求预测模型。通常基本车位需求预测模型可以直接根据各类车辆发展与分布预测结果得到,不需要进一步的模型分析。以下讨论对比的模型主要是针对出行车位需求模型(或白天停车需求模型)。
根据所选择的停车影响因素和基础数据掌握的情况不同,常用的停车需求模型可以分为三类:(1)用地分析模型[1]:基于土地利用与停车生成关系建立模型。(2)车辆出行模型:基于机动车出行状况与停车状况建立模型。(3)多元回归模型:基于多个影响因素与停车生成关系建立模型。
结合城市新区停车需求预测和基础数据情况,在停车规划中主要采用机动车出行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对于研究的区域,假设出行产生的时间分布曲线为g(t),出行吸引的时间分布曲线为a(t),则出行产生的累计分布曲线和出行吸引累计分布曲线[2]:
对于某一时段(t1到t2),在计算时段末仍停留在研究区域内的停放车辆:
由以上停车需求的定义可以得到,在时段t1到t2研究区域内有停车行为的数量,即停车需求(车次):
式中:Np—夜间停放数量,辆;P0—起始时刻t1的停车滞留量,辆;pr—计算的交通方式或出行目的的停车产生率,%。
由此,在研究区域内为满足停车需求应规划的停车泊位数:
式中:tr—研究区域内停车泊位的周转率,%;ps—泊位利用率,%。
为准确地进行停车需求总量的预测,在先行区停车需求预测中采用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和机动车出行模型预测两种方法进行预测,得到规划年停车需求总量。
2.1.1 按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在机动车停车需求构成中,一般1 辆小汽车产生1 个基本车位需求和0.2 ~0.3 个公共停车泊位需求,按机动车保有量预测总停车需求约57 ~62 万个。
2.1.2 按机动车出行模型预测
在进行停车需求预测的过程中,根据先行区用地特征、交通运行特征和本次需求预测目标,分别展开对出行车位需求分析和基本车位需求分析。出行车位停车需求分析通过研究不同目的车流出行停放特征,构建出行高峰时段车辆出行需求与停车高峰时段车辆停放需求的关系模型,最终转换为出行车位的总体供应需求和车位缺额需求。根据先行区交通规划模型中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就业岗位数据,得到各交通小区的全日工作吸引客流及弹性吸引客流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交通模型中关于各交通小区的全日客流出行量数据,统计出刚性出行(考虑到停车规划中主要考虑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使用,因此刚性出行主要考虑HBW 出行)及弹性出行(包括HBO、NHB、BUN)客流总量。由客流总量以及刚性吸引客流、弹性吸引客流之间比例关系,得到了各小区的刚性、弹性出行客流吸引量。通过方式划分进而得到各交通小区机动车出行OD 分布。基本车位停车需求直接与区域车辆拥有分布情况以及车辆夜间停放特征相关。
根据预测,停车位需求进一步增长,2035 年基本车位需求43 ~47 万个,出行车位需求14 ~16万个,总停车需求55 ~60 万个。
2.1.3 总停车需求预测结论
综合两种预测方法,预测2035 年小汽车停车需求总量为55 ~60 万个。
根据《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 51149—2016),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规模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核算,人均城市公共停车场占地规模宜控制在0.5 ~1.0 m2。根据先行区综合交通规划最新成果,2050 年先行区直管区建设用地面积128 km2,人口128 万人,同时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取公共停车场规模的80%~90%,预测2050 年先行区公共停车场规模为51.2 ~115.2 万m2。车位规模按30 m2/车位计算,则2050 a 先行区机动车公共停车需求泊位为1.7 ~3.8 万个。
先行区停车位建设主要依靠三类途径:(1)落实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与城市开发同步,有效控制新增缺额。(2)积极挖潜改造,通过空间资源转化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利用、营运单位补充建设等综合治理手段进行改造。(3)通过积极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预留规划弹性。
地块范围内严格按照配建指标进行车位配建,其中15%车位可通过增加地下挑高和地面改立体停车位的方式,具备改建双层停车场的可行性,以应对近期较大的停车需求。同时兼顾远期弹性,随着无人驾驶推广,人们用车理念转变,停车需求减少,停车场可改做地下商业、库房等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公共停车场与绿地、广场、交通设施等用地复合开发,充分解决公共停车场用地难的问题。
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依据地块大小、配建模式等选择建设,对周边地块配建停车需求的15%作为公共停车场的弹性补充,为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等新技术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充分结合先行区“窄马路,密路网”的特点,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禁止路内停车,低等级道路允许临时间停车,先行区发展中不建议施划车位,针对长时停车问题,建议通过地块内部解决。
城市停车不仅要注重规模及布局的合理性,更应注重规划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确保停车设施与项目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以满足城市个体交通停车需求。